200多米的长度要通过六个建筑物,一个区间内只有一个竖井,单洞掘进长度最长的隧道……这些都是青岛地铁3号线五四广场车站至江西路车站之间的区间隧道(五江区间)左线大里程29日贯通创下的纪录,五江区间自2011年5月31日起进入主线施工,由于区间所在的香港中路和南京路沿线建筑物密集,对施工爆破的要求非常高,同时丰富的地下水也为施工中防止路面沉降提出了巨大难题,本报记者通过高28米的阶梯,进入已经贯通的隧道内一探究竟。
142级台阶通28米深地下
头戴安全帽、脚穿雨鞋,12月29日,记者跟随承建青岛地铁3号线一期工程五江区间隧道的工作人员通过施工竖井,也是该区间唯一的竖井,在新浦支路和香港中路的交会处 ,穿过142级宽75厘米的台阶,来到位于地下28米的隧道口。
首先进入记者视线的是两个兜,“这两个兜就是地面跟地下隧道运货物的工具,左线大里程贯通一共挖了大约2700方土石,这样上上下下的一共一万零八百兜呢。”承建该项目的中铁二十局集团青岛地铁工程项目部的独成录书记说。
沿途记者看到,靠近五四广场站方向的区间隧道部分已经完成了二次衬砌,原本裸露的岩石在初期支护的基础上,经过两次防水处理后进行水泥浇筑,这样经过二次衬砌后的墙面较之前变得更平整更光滑。而随着探访的深入,记者发现由于靠近江西路车站的区间隧道尚未进行防水处理和二次衬砌,因此隧洞顶部和底部不时有地下水渗出。
独成录书记介绍,目前整条左线像这样已经完成二次衬砌的区间有400余米,其余的将在明年完成。
地下最高温度达22℃
在通往江西路车站的过程中,记者发现温度会逐渐增高,尤其是到了另一个洞口 ,温度达到了22℃,穿着冬天的外套会出一身汗,单趟大约需要半个小时。
五江区间出五四广场站,沿香港中路前行,后转到南京路下方。左线全长1270米,独头掘进907米,右线全长1300米。左线大里程(即竖井往江西路车站方向)是青岛地铁3号线单洞独头掘进最长的隧道。
该项目的总工程师陈传平介绍,所谓的单洞独头掘进是指,不同于其他区间隧道每隔一段距离设一处施工竖井,采用双向开挖的方式,五江区间所在的香港中路沿线由于建筑物密集,不便于设置竖井,因此五江区间全线只设有一处竖井,所有的机械运输和出渣都只通过这一处竖井完成,导致施工现场作业面通风困难、出渣运距长,给施工带来不少考验。
“一般区间的竖井大约300米一个 ,这个只有一个竖井,再加上爆破的特殊方法等,施工进度肯定受影响 。”陈传平算了算,历时943天,每天的进度大约为0.96米。
210米内下穿6处建筑物
项目总工陈传平告诉记者,由于五江区间所在的香港中路沿线建筑物众多,隧道下穿包括公共资源交易大厅在内的6座建筑物共计210米,由于建筑物密集,因此对爆破的要求也相当严格。
陈传平介绍,为了减少爆破对建筑物的影响,在这210米区间隧道的爆破施工中,施工单位专门采用了打“中空孔”的方式,即在每个施工面上打上3个直径为150毫米、长度为30米的“中空孔”。这样爆破后产生的力除了向外扩散,还将通过“中空孔”向内扩散,把原先全部向外扩散的压力分解,将减少爆破对建筑物带来的震动。
此外,陈传平告诉记者,相较于原先每方土石方使用1.7公斤的炸药量,使用“中空孔”后,炸药量减少至每方1.4公斤,用药量的减少,也起到了减震的效果,整个爆破的振速控制在1厘米/秒,地面人体基本感觉不到。
减少爆破次数,技术员紧盯炸药
“你看,炸药我们有专门的铁箱管理,而且当天必须用完,用不完的立马退回厂家。”陈传平说,技术员紧盯着炸药,工人取走也会配个技术员跟着。他们开展了多项爆破试验,全线首先在五江区间开展下穿建筑物控制爆破试验,采用复式楔形掏槽、直眼掏槽、预裂爆破等试验,进行了电子雷管试验,最终选定了直眼加中空孔法。他们还协调周边关系 ,分6次扩爆台阶法最大限度减少了爆破对环境的影响。项目部工作人员还在居民家亲身体会爆破震动和噪音。控制总装药量和单段最大装药量,分段、分次爆破。在原有的大直径中空孔+16直眼掏槽的经验基础上,采用孔外延时,把16个直眼增加到24个直眼,减少了爆破次数,提高了施工进度。
“通过安全顺利地下穿建筑物,施工单位摸索出了一套完整的钻爆施工方案,攻破了下穿建筑物控制爆破的难题。”独书记说。
及时注浆攻克路面沉降难题
走在隧道区间,记者感觉到高低不平,而且不时有没过脚踝的水坑,陈传平说,整个五江区间的埋深在18.2米至27.6米,现场有专门的抽水间,一小时抽水大约30方。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地下水以淋雨状或股状出露的现象,为施工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控制地下水的流失成为施工过程中的又一大难题。
“为控制地下水的流失,防止建筑物和路面的沉降,地铁建设者在施工中先后采用超前小导管注浆,也就是在爆破之前,发现渗水就会先用管子浇筑泥浆,如果在爆破后还有渗水则用隧道径向注浆,也就是把管道横在隧道内及时注浆,此外还有帷幕注浆、袖阀管注浆多种工艺,来及时堵住渗水的区域。”陈江平说,他们攻破了防止建筑物和路面沉降的难题。
■措施:错开居民休息时间施工爆破提前通知求谅解
“面对众多周边居民与单位,下穿建筑物前,施工方提前与相关的单位及小区的业委会 、物业公司联系,进行入户调查及宣传、告知工作。”独书记说,而相关的单位及业委会、物业公司也积极协调和推动,给予地铁施工极大配合。如在进行爆破前,相关单位积极协助展开调查,安排专人带领施工人员到各个楼层拍照、测量。附近小区的业委会及物业公司配合地铁建设者向小区的居民进行宣传、解释,宣传地铁建设的重要意义、修建过程中的安全性等,消除他们的疑虑,拉近了地铁与居民之间的距离,更好地取得他们的理解、信任与支持。周围的居民对地铁建设也非常理解和支持,表示修建地铁是好事,虽然施工中爆破也会有噪音,但他们非常理解,只要施工爆破避开休息时间就可以。在周边居民与单位的大力支持下,青岛地铁及时、安全、顺利地完成了穿越。
延伸:一天上下七八回口罩会变成黑的
在地下采访的时候,记者见到了1987年出生的陈传平,他也是这个项目区间的总工程师,刚毕业就来到了这里,这位陕西小伙,来青岛3年多,只去过台东和青岛火车站,其他时间都待在项目部,大部分时间在地下,一天上上下下七八回。通风差、温度高、潮气重,爆破后的烟尘一个小时才能消散干净,走一趟上来,口罩是黑的,而且雾气大,小小年纪,膝盖已经开始贴膏药。
而在本次记者行走隧道的过程中,走完一路感觉腿酸,全身是汗,但是比起陈传平来,记者要幸运得多,因为此次贯通,通风有所改善,至少有两个孔通地上了,虽然感受到了高温和潮气,浓重的灰尘没有体验到。 文/图 记者 娄花(署名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