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城建规划> > 正文

六大平台同时揭牌,500亿项目集中签约!青岛这个片区,“刚”!

来源:青报观象山 作者: | 责任编辑: 2021-06-18 08:16:24

总投资503亿元、48个优质项目集中签约落地;中国大宗商品航运物流与采购基地、国际海员中心、国际船供中心等六大平台同步揭牌;与国内外多个园区成功“牵手”,共谋未来……

这是6月17日上午,青岛自贸片区开放合作项目落地大会取得的丰硕成果。

作为国家赋予青岛的对外开放新高地,青岛自贸片区承担着制度创新、高水平对外开放等国之重任。向着打造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东部沿海重要的创新中心、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的目标,青岛自贸片区正全力打造青岛对外开放的示范区、改革创新的排头兵。

批复近两年来,青岛自贸片区新引进世界500强投资项目18个,累计达到113个;106项试点任务深入推进,92项创新案例在全省全国推广;累计新增市场主体超过4万家。

国家战略需要一个个实打实的项目来承接,政策红利需要广大市场主体来分享,转化。

此次签约的48个代表性项目,含金量高,引领性强,必将为青岛自贸片区,乃至青岛相关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01、“自贸战队”高手如云,何以脱颖而出

作为对外开放重要布局,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成为扩大开放、深化合作、谋求共赢的战略高地。某种程度上,自由贸易试验区是释放市场机制活力、倒逼政府主动创新管理、支撑省市借力开放升级的关键力量,是区域发展的腾飞引擎。

作为我国首个自贸区,上海自贸区成立后飞速发展,各项数据十分亮眼:以五十分之一的面积创造了上海市四分之一的GDP、40%的外贸进出口总额;负面清单、单一窗口、自贸账户,证照分离,一系列新词在上海自贸区诞生,这里成为制度创新的策源地。自贸区价值可见一斑。

各省市也看中了这一绝佳平台,“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积极承接自贸区落地。自贸试验区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截至目前,数量已经达到了21个。

从北向南看,辽宁、河北、天津、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海南、广西等整个沿海地区实现全覆盖;

从东向西看,青岛中亚班列所经过的河南、陕西拥有了自贸区,中蒙班列沿线的河北、天津拥有了自贸区,中韩快线所经过的江苏、河南、湖北、广东、广西也都有了自贸区。

自贸区之间既互相借鉴、相互促进,也难免存在竞争。如何从群雄并起的格局中脱颖而出,是每个自贸区都在思索的问题。

每个自贸区必须最大限度发挥地方产业优势,突出本地特色才能形成比较优势,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

如河南自贸区重点主打交通和物流;湖北突出产业转移、产业升级特色,特别突出科技金融;四川凸显“科技自贸区”,侧重点在科技创新国际化和沿江开放开发;陕西凸显“一带一路”上的中亚及东欧经济合作及人文交流;浙江凸显港航产业特色;海南突出旅游、会展、大宗商品交易等。

与其他自贸试验区相比,山东自贸试验区提出了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海洋特色产业和探索中日韩三国地方经济合作等方面的特色定位。

青岛自贸片区占山东自贸试验区实施范围的43.3%,承担山东自贸区112项试点任务中的106项,责任重大,任务艰巨。

“打造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东部沿海重要的创新中心、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青岛自贸片区的定位异常清晰。沿着这一定位,青岛自贸片区闯出了一片新天地。

批复近两年来,青岛自贸片区新引进世界500强投资项目18个,累计达到113个;世界500强欧力士中国总部落户,搭建中日产业超级连接者平台;全国首个中日韩消费专区开工建设;全国首批中日(青岛)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落户;围绕集成电路、生命健康产业,打造高端制造业产业链,为青岛片区创新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02、把好牌打好

加快发展海洋特色产业是青岛自贸片区的重要定位,是片区的重要竞争优势,也是作为海洋城市的青岛“题中之义”。

6月17日的大会上,48个签约项目中,“海洋”元素十足,海洋及相关产业项目达35个,计划总投资380.7亿元,涉海投资占比超过7成,片区“海洋家底”进一步充实。

此次签约的涉海项目含金量十足。例如,前湾港集装箱智能空轨集疏运系统项目是全球范围内首次将空轨技术与码头集装箱业务相融合,建成后可实现港口的智能、高效、无缝连接,实现港口集装箱集疏运从平台交通到立体交通的质的升级。

青岛自贸片区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纪晓龙表示,此次大会海洋及相关产业项目的签订,进一步明确了双方未来合作的方向,这对于片区扩大开放合作和现代海洋总体实力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此次大会,还吸引包括国家电网、中国平安保险、日本伊藤忠商事株式会社、中远海运等8家世界500强企业和山东东明石化集团等4家中国500强企业投资,签约500强项目共计14个。

外资项目也是一大亮点。此次签约涉及10个外资项目,预计年内可实现到账外资1.03亿美元,年内创造外贸进出口可达408亿元。

青岛自贸片区东面日韩、背靠沿黄流域的广大腹地,是“一带一路”的重要的战略节点,双向桥头堡作用突出,是国家赋予青岛最高等级的开放平台,在航运物流、国际贸易、现代金融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先发优势。特别是青岛口岸优势决定了青岛在国家大宗商品贸易中的重要地位,是全国重要的大宗商品的交易和集散地。

2020年青岛自贸片区进口原油占到全国18.2%,纸浆占全国18%,进口天然及合成塑胶包括乳胶占到全国55%,进口棉花占到全国的三分之二以上,青岛口岸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橡胶交易口岸和全国最大的棉花进口口岸。

作为山东省乃至中国重要的大宗商品进口集散基地,青岛自贸片区再次发力,将这一口岸优势再度放大。此次大会上,联合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依托联合会优势资源,共同建设中国大宗商品航运物流与采购基地。

此外,国际海员中心、国际船供中心、关港通口岸综合服务平台、数字商协会平台和青岛自贸会客厅六大平台当天集中揭牌,把青岛自贸片区基因里的“开放、平台”思维充分彰显。

正如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崔忠付致辞中所说,本次大会集中揭牌六大平台将为青岛加快打造大宗商品生态圈、进一步扩大全国市场的占有率,注入发展的强劲动力,用好自贸政策释放政策活力,青岛片区的明天将更加美好。

03、奋力进阶“第四代自贸区”

高水平、高标准的规划是青岛自贸片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前提。

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志强对青岛自贸片区规划付诸大量心血,他站在全球的高度,纵观世界自贸区发展的历史,为青岛自贸片区谋划了高阶发展的布局。

作为青岛自贸片区规划的重要操盘手,此次大会,吴志强院士也分享了他对于青岛自贸片区现状及未来的见解,让人对青岛自贸区背后的故事有了更多了解,对未来有了更多期待。

吴志强对第四代自贸区的蓝图勾勒,引来关注。他认为,新一代的自贸区应有自身的标准:

知识经济、网络经济条件下如何形成内部和外部两大循环的枢纽节点,这是第一个标准;

这个地方不仅仅有贸易、生产、服务,还要有大量一手创新的集聚;

大量集聚青年创新创业的可能,所以这个地方一定是会成为整个青岛、未来整个中国青年集聚的地方。

吴志强表示,青岛自贸区在积极打造第四代自贸区,进阶自贸区的新阶段,重要的抓手就是以7个“流”带定型。什么“流”?资金流、物流、人流、信息流、财富流、创意的流动、感情的流动。

在吴志强院士为青岛勾勒的第四代自贸区蓝图里,以“流”定型,以所有的流动的需求来策划设计,以第四代的自贸区,也就是知识经济下、网络经济下青年创新创业的条件下构思整体的布局。

未来的青岛自贸片区将是全球技术资源配置共享平台,这是世界上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自贸区从来没有的。

在这里,有全世界最好的专利,全部在这里大量共享,这里还将布置大量数据中心,包括全球物流资金流,还会有大量绿色、生态、节能、新能源驱动,还将有大量的科创人员、青年会集聚……

瑰丽的未来正一步步走来,青岛自贸片区的明天值得期待。

作者|李德银

提示:支持← →箭头翻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