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最近,网上一项关于中产家庭的最新调查显示,目前在国内中产家庭有3320万户,按照规定,一线城市年收入要大于30万元,其他城市年收入要大于20万元
最近,网上一项关于中产家庭的最新调查显示,目前在国内中产家庭有3320万户,按照规定,一线城市年收入要大于30万元,其他城市年收入要大于20万元,并且总资产要在300万元以上才算符合中产阶级家庭的标准。房产作为较大的家庭预算开销,已经成为中产家庭非常重要的投入之一,而人到中年的80后和渐成砥柱的90后,共同构成了中产置业的主力军。
对于中产家庭来说,房子不仅仅是个居住场所,更是个人家庭资产的集中体现。也就是说,当年你的买房决定,很可能决定了你今天的“身家”!近日,小编也对话了一些中产购房者,这其中有两位最具代表性,他们中一位是6年前在市北区新都心片区买房置业的90后,一位是3年前结束北漂,回到青岛在城阳区买房的80后,经过短短几年的时间,因为买房选择不同,两个小家庭在家庭资产总值上,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了!
出场人物:李言一
小夫妻俩先买后卖借房产促使家庭资产翻番
我们先来看看青岛近年来崛起的热门地段新都心,2011年前后,这里的房价基本在13000元/㎡左右,而当时的购买群体多为刚需购房者。如今新都心早已成为青岛热门地段之一,尤其是2018年后,这里的房价一度突破3万元大关,成为了不少青岛中产置业者改善型置业的理想之地,而原先在这里购房的刚需置业者,也随房价水涨船高,个人资产至少增值两百万。
2014年的时候,李言一正准备买婚房,经过几番看房以后,他在父母支持下在市北区新都心台柳路上购置了一套大三居新房,当时的房价还是万元刚出头,四年后的2018年,这里的房价已经翻番了一倍,眼看着新都心的发展越来越好,那一年,他和家人又改变了主意,决定把新都心的房子留下来给父母居住,又把父母位于重庆南路上的60多平米的老房子以一百多万的价格出售,并用这笔钱重新在老四方金华路一带购置了一套新房自己居住,首付一百多万元后,贷款的压力并不大。如今,他都很自豪自己当年的决定,因为他的坚持,目前他们的家庭房产增值至少两百万,父母和家里的长辈也常因此夸他们小夫妻有眼光、有远见。
出场人物:张静
“北漂”租房十年有积蓄生活成本反而上升
城阳区是近两年才接棒李沧晋升为“刚需腹地”的,几年前的房价也还未到万元线,不少新盘的均价仅为七八千一平,但因为有万科、卓越、龙湖等房企大鳄早早在此布局,扎根于此。现如今,这里俨然已经成为交通便利、商业繁华的人口集聚地,部分热点板块二手房单价也迈过2万元大关。曾经花100万买房的人,现在的房产估值也早已不可同日而语。
同样身处中产阵营的张静也是这波房产升值的受益者,她曾“北漂”十多年,虽然父母一直很支持她买房,但因身在异地工作,一直没有买房,这让她的个人资产在过去那些年里并无太大变化,反而因为房租上涨,生活成本在不断上升。
“我在北京租房十年,一直没有买房,这些年工作不断提升,也开始有了一些积蓄,租房子也会选择条件更好些的,我从最初在市中心的十几平米单间,搬到了香山租了大一点的房子,周围的邻居都是真正的中产阶级,当然也有‘土豪’”。张静的一席话,引起了小编的好奇,像她这个年龄同等家庭收入的“北漂”,大多都已经早早买房置业了,就算不在市中心区域,也起码在近郊区域拥有一套房了。
“在外地一直没落户,户口一直留在青岛的城阳,所以孩子以后想在北京上学的话,就成了个大问题,”张静告诉小编,前两年,他们一家为了孩子上学的问题,萌生了回青岛买房的想法,后来选中了城阳区正阳路上的一套大三居,当时的房价是万元出头,总价一百多万,全款交付,他们一年到头也没回过青岛几次,所以现在房子不急着入住。谈及对这套房子,张静坦言,升值了一些,但幅度并不大。至于对房子未来能不能升值的期望,张静的话语里倒是没有透露多少,她说:只是想以后能回青岛有个家。
【小编手记】
现如今对于中产家庭来说,买房置业在他们心中已经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房地产的走势,直接影响拥有房产的家庭个人资产,同时也进一步应证了“住房大一倍,收入翻一番”这句话的真实性。
从2016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到“房住不炒”首次写进“十四五”规划建议,无论是对地方政府,还是对房地产企业,抑或是对普通购房者来说,“房住不炒”都将作为一项长期政策被坚持下去。在这样的大趋势,有想购房的刚需置业者或者等待换房的改善购房者不妨看准岁末好时机,果断购房。
【备注: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作者:朱雅青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