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从最初的3号线,到现在的2号线,从进驻筹备工作到现在正常运行,这两条市内地铁线就这么在我眼前一点点长大、成熟。”
“从最初的3号线,到现在的2号线,从进驻筹备工作到现在正常运行,这两条市内地铁线就这么在我眼前一点点长大、成熟。”刘晓文是李村站区副站区长,管辖着李村公园至辽阳东路等6个车站。提起青岛地铁,他直言自己是建设者、服务者,更是受益者。
自2015年来到青岛地铁,刘晓文就参与到地铁线的开通工作。时至今日,刘晓文仍清晰地记得,去年12月16日,2号线西段顺利开通,看着如织的人流顺畅进出地铁站、上下列车的场景时,他跟所有参建、运营人员如释重负的那一刻。
以站务员的身份从李村站到五四广场站,再以值班站长的身份从2号线芝泉路站到台东站,直到现在又回到了熟悉的李村站……刘晓文将青春奉献给地铁的这5年,是青岛地铁从单线向线网运营转变的5年。
青岛三面环海,山地、海洋形成空间阻隔,长距离出行对机动化要求高,道路交通难以在中心的胶州湾里面建设一个互通互联的高密度道路网。作为全国少有的海湾型城市,青岛发展轨道交通的需求尤为紧迫,“建设轨道上的青岛”成为打破城市空间结构不利格局、压缩出行成本的最佳选择。追溯往昔,青岛称得上是中国城市中筹划地铁的“先行者”,早在1987年便开始筹划地铁建设。彼时,全国拥有地铁的城市只有北京、天津。后来,随着国家政策变化,青岛地铁停滞多年。直到2009年11月,3号线工程奠基,地铁吹响了重启号角;2010年下半年,3号线全面开工建设,青岛地铁步入建设新“轨道”。
“十三五”时期,青岛地铁加快由建设向运营“转轨”,驶入运营新时代:
2015年12月16日,3号线北段(从青岛北站到双山站10个车站)载客试运营,通车总里程约12公里。2016年12月18日,3号线全线通车,青岛在我省率先迈进地铁时代。
2017年12月10日,青岛地铁第二条线2号线东段开通,并在五四广场站和李村站与3号线实现换乘,青岛地铁步入双线换乘新时代,贯通主城区东西南北的地铁大动脉渐显雏形。
2018年4月23日,连接主城区和蓝谷、即墨的11号线开通,即墨拉进青岛1小时交通圈,青岛地铁开始三线换乘;12月26日,西海岸新区首条地铁——13号线开通。一年之内,两条地铁“双线齐发”,这在青岛历史上尚属首次。
2019年12月16日,青岛地铁再次创造历史,一日喜迎双线:随着西段通车,贯穿主城区东西走向的2号线全线贯通;南北纵跨西海岸新区的6号线同日开工。至此,我市地铁运营线路达到4条、176公里,在建线路达到5条、188公里,成为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最具供给潜力的城市。
与城市传统公共交通工具相比,轨道交通具有运载能力大、速度优势明显、准时准点、安全性高、不占用地面空间、降低环境污染等多个优势,是纯粹意义上的低碳环保交通方式。随着3号、2号、11号、13号线通车,青岛地铁成为畅通市内公共交通的主力军,线网日均客流超过50万人次。
如今,地铁已成为引领这座城市向更高能级跃升的重要引擎。从最早的“一线牵南北,全城若比邻”的3号线,到2019年新开工的6号线……漫步在城区或市郊,墨绿色的地铁施工围挡或地铁车站会经常与你不期而遇,让人真切感受到这座国际大都市对筑梦地下的孜孜以求。一条条在地下或地上蜿蜒纵横的地铁补齐了城市交通短板,压缩了人们的出行时间成本,缩短了出发与抵达之间的时空距离,让城市变“小”;又打通了区域发展“经脉”,拓展了城市发展空间,让胶州湾东岸、西岸、北岸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让城市变大。
到2020年年底,随着1号线北段、8号线北段开通,青岛地铁线网运营线路将达到6条,运营车站数量达到106座,运营里程达到245公里。届时,在主城区之外,青岛地铁线网将辐射到城阳区、胶州市,为青岛区域协同发展再增强劲新动能。
“现在,距离青岛地铁六线联动的时代还有不到两个月时间,真希望这一天早日到来!”刘晓文满怀期待地说。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周建亮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