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城建规划> > 正文

全国第十!青岛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后来居上,还需再提速!

来源:青报观象山 作者:沈默 | 责任编辑: 2021-01-07 08:00:59

城市就像是一个有机体,只有高速循环起来,才能更有生机和活力。以地铁为主的轨道交通,无疑提供了一个最佳的“循环方案”。眼下,城市在“轨道上”的竞争日趋激烈。

交通运输部1月5日发布的“2020年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数据速报”显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全国(不含港澳台)共有44个城市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线路233条,运营里程7545.5公里,车站4660座。

2020年,新增城市轨道交通线路39条,新增运营里程1240.3公里,较去年增长20.1%;新增天水、三亚、太原3个城市首次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前10位的城市分别是:上海(729.2公里)、北京(727公里)、成都(557.8公里)、广州(553.2公里)、深圳(422.6公里)、武汉(409.1公里)、南京(394.7公里)、重庆(343.3公里)、杭州(306.3公里)、青岛(246公里)。

自1971年第一条地铁线路在北京开通至今,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实现了从无到有、由小及大的跨越式发展,上北广深的轨道交通格局逐步形成。

但也有“搅局者”。2020年12月18日,成都轨道交通6、8、9、17、18号线五条线路集中开通运营,成都成为国内首个年内一次性开通5条新线的城市。籍此,2020年,成都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到557.8公里,成功超越广州,排名全国第三位,仅次于上海和北京。要知道,成都地铁2010年才开通,是全国第12个开通地铁的城市,短短十年跻身全国第三,绝对算得上是最大的黑马。

青岛成功杀进前十位,表现也不错。2020年,青岛轨道交通运营线路达到6条,运营车站105个,运营里程246公里,客运量13908.8万人次。

作为全国少有的海湾型城市,青岛发展轨道交通的需求尤为紧迫,“建设轨道上的青岛”成为打破城市空间结构不利格局、压缩出行成本的最佳选择。从2015年的12公里到2020年年底的246公里,5年,青岛地铁“长”了20多倍,青岛的努力看得见,感受得到。

青岛“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推进轨道交通建设,加快青岛都市圈内毗邻县市同城化融入发展,推进城际轨道交通建设。

面向“十四五”,“轨道上的青岛”如何提速疾行,令人期待。

1、轨道上的“新赛道”

一个城市发展的是否成熟,地铁是一个关键指标之一。

目前,我国正处在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城市人口、经济规模不断扩大。交通设施是城市形态的骨架,具有先导和调节功能,对城市形态起着重要的塑造作用。城市轨道交通运量大、速度快、准点率高,能够有效满足城市客运需求。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不但决定了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水平和方向,而且对城市经济、城市结构产生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一项报告显示,一线城市地铁吸引约30%以上该市人口,人口的聚集提升周边物业市场人气,已成为经济发展强有力的黄金地带,形成“地铁经济”模式。地铁通车后,北京、上海、广州地铁周边物业价值均在一年后得到大幅提升,离站点0-500米近郊区约提升20%-25%,远郊区约提升10%-15%,深圳则更为明显,这两组数据分别是26%和18%。

2021年1月1日,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发布的《2020年中国内地城轨交通线路概况》显示,“十三五”,中国内地城轨交通新增运营线路长度总计达4360公里,年均新开运营线路872公里。五年间新增城轨交通运营线路长度超过“十三五”前城轨交通运营线路长度累计总和。

“十三五”期间,由国家发改委批复已获公示的新一轮城轨交通建设规划或建设规划调整方案中涉及新增规划线路长度总计4001.74公里,新增计划投资额总计 29781.91亿元。

2020年,虽然遭遇新冠疫情,但城轨交通保持快速发展趋势。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新增城市轨道交通线路39条,新增运营里程1240.3公里,较去年增长20.1%。这一增速远高于“十三五”期间平均增速。

交通运输是建设现代流通体系、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基础环节和重要依托。构建新发展格局,轨道交通当仁不让,大有可为。

中央“十四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加快城市群和都市圈轨道交通网络化。随着城市群一体化步伐加快,在未来五年,城市轨道交通还将迎来一个较快增长时期,这将成为撬动城市面向未来的重要支点。

2、狂飙急进,最大的黑马是……

各大城市可谓铆足了劲,纷纷加快建设步伐。

《2020年中国内地城轨交通线路概况》显示,2020年有25个城市有新城轨交通线路投运,共新增线路36条,新开延伸段或后通段20段。

2020年,新增里程数前五强城市:成都216公里、深圳107公里、西安83公里、青岛69公里、上海67公里。

成都绝对算得上是“地铁建设狂魔”。仅仅在2020年一年内就开通地铁5条、里程216公里,累计运营里程达到557.8公里,碾压广州。从2010年第一条线开通,到如今13条轨道交通线路、557.8公里高标准投运,成都用10年的时间,跻身国内城市轨道交通“第三城”,创造了奇迹。

深圳作为一个年轻的城市,直到2004年才首次开通地铁,比一线城市晚了不少。但只要想干,就没有深圳干不成的事。短短十几年时间,深圳轨道交通运营总里程已达到422.6公里,排名全国第五位,线网密度位居全国首位。仅2020年,深圳就新开通107公里,增量排名全国第二。

杭州也是追赶者。建设第一条地铁线,上海用了3年,南京用了5年,宁波用了5年,而杭州用了整整9年。直到2012年年底,杭州第一条地铁线才正式开通。随后,杭州加快了追赶步伐,到2019年12月31日,轨道交通运营里程为132.46公里,位列全国第16位,但一年后,杭州这一排名一下子上升到第9位,令人惊讶。2020年12月30日,杭州轨道交通“四线齐发”,运营线路总长度跃升至306公里。

西安地铁也实现了跨越式增长。2011年,地铁2号线投入运营,西安成为中国西北地区首个开通地铁的城市。2020年12月28日,西安地铁“三线齐发”,地铁5号线、6号线一期、9号线同步开通初期运营,创下一次性开通纪录,全网运营里程新增83公里,运营线路总数达到7条。在2020年中国轨道交通运营里程排行榜上,西安位列第11位,运营总里程达到239公里。

当然,轨道交通“竞速”的背后,是以城市综合实力作为支撑的,轨道交通各项指标排名靠前的城市,无一例外都是经济实力强且排名靠前的城市。

3、都在储备,积蓄力量

就目前的城市轨道交通格局而言,上海、北京作为领头羊的地位暂时无人能撼动。第二梯队的成都、广州、深圳、武汉、南京5个城市,以及运营里程“200-300”档的重庆、杭州、青岛、西安、天津、沈阳、苏州、郑州,竞争都相当激烈,一条线路就可以决定谁上谁下。

各地都在加快储备项目,蓄积冲刺的力量。仅2020年一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就批复徐州、合肥、济南、宁波4市的新一轮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4市新获批建设规划线路长度共计455.36公里,总投资额共计3364.23亿元。

另有4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调整方案获批,分别为厦门、深圳、福州、南昌。4市获批调整方案涉及项目新增线路长度共计132.59公里,新增计划投资总额1345.63亿元。

2020年,已公式的获批项目涉及新增城轨交通线路长度共587.95公里,新增投资额4709.86亿元。

放眼未来,前排城市,个个“雄心勃勃”。

成都正以轨道交通引领城市发展格局,编制2035年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远期规划36条1666公里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

2021年,深圳市承建了国铁、城际和地铁建设总里程将达到575.4公里,总投资超过4678.6亿元,将极大地增强深圳大湾区核心引擎功能。至2035年,深圳将形成33条线路、总里程达1335公里的轨道网络。

根据规划,到2022年,杭州将完成516公里轨道交通运营里程目标任务,启动轨道交通四期项目建设;到2035年前,将建成都市可达、全市快联、组团融合、多心加密、覆盖全市的规划交通网络,打造“轨道上的杭州”。

纵览西安地铁建设版图,城市轨道交通三期规划的7条线路全面开工,“十四五”期间地铁运营里程将翻一番,突破400公里,有望进位争先。

在各地陆续发布的“十四五”规划建议中,“轨道交通”频频出现。

北京提出,扩大轨道交通等交通基础设施投资,推进轨道交通和地面公交协调发展的公共交通体系建设,加强轨道交通与周边用地及城市功能一体规划,建设“轨道上的京津冀”。

上海提出,加快城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市域交通体系,推进和完善轨道交通网络,深化智慧交通发展。

深圳提出,建设高密度网络化的轨道交通枢纽体系,推进轨道快线、普线、中小运量轨道交通融合,加快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向周边城市延伸,形成“内湾半小时、湾区一小时”交通网络体系。

广州提出,加强城市轨道交通互联和一体化运营,共建共育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广州都市圈,以多层次轨道交通体系建设引领一体化发展,共建“轨道上的大湾区”。

武汉提出,实施市域畅通工程,推进第四期、谋划启动第五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打造主城、新城通达能力更加高效的轨道交通网络。

南京提出,提速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进一步完善主城区城市快速路系统,推进新城新区至主城区免费快速通道建设。

宁波提出,加快第三轮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谋划实施市域快速轨道项目,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市域快轨、城际铁路和干线铁路“四网融合”一体化发展。

面向“十四五”和更远的未来,中心城市、都市圈、城市群等城市空间形式将成为发展趋势,都市圈、城市群已成为承载经济社会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并将对城轨交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轨道交通将迎来发展机遇。谁能在轨道交通赛道上取得优势,很大程度上就能够在城市竞争中占得先机。

4、进击的青岛还要再提速

青岛的地铁之路走得并不顺利。

青岛称得上是中国城市中筹划地铁的“先行者”,早在1987年便开始筹划地铁建设。彼时,全国拥有地铁的城市只有北京、天津。后来,随着国家政策变化,青岛地铁停滞多年。

2015年12月16日,青岛地铁3号线北段载客试运营。虽然只有约12公里,但也好歹入列“地铁城市”。青岛也成为山东地铁第一城。

2016年12月18日,3号线全线通车;2017年12月10日,青岛地铁第二条线2号线东段开通,并在五四广场站和李村站与3号线实现换乘,青岛地铁步入双线换乘新时代,贯通主城区东西南北的地铁大动脉渐显雏形。

2018年4月23日,连接主城区和蓝谷、即墨的11号线开通,即墨拉进青岛1小时交通圈,青岛地铁开始三线换乘;12月26日,西海岸新区首条地铁—13号线开通。一年之内,两条地铁“双线齐发”,青岛地铁不断创造着历史。

2019年12月16日,青岛地铁再次“双线齐发”:随着西段通车,贯穿主城区东西走向的2号线全线贯通;南北纵跨西海岸新区的6号线同日开工。至此,青岛地铁运营线路达到4条、176公里,在建线路达到5条、188公里。

2020年12月24日,青岛地铁1号线北段、8号线北段同日开通,青岛地铁线网一路向北延伸,城阳区、青岛高新区、胶州市首次纳入地铁圈,胶州湾北岸一步迈入“双地铁时代”,实现与中心城区的快速轨道联通。

至此,青岛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达到6条、里程达246公里,在2020年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排行榜上位列第10位。从2015开通第一条地铁,到跻身全国十强,青岛用了5年,相当不容易,值得点赞。

一条条蜿蜒生长的地铁缩短了城市内部的时空距离,打通了区域发展“穴位”,拓展了城市发展空间。一个筋骨强健的“轨道上的青岛”正快速驶向未来。

但也要看到,与头部城市相比,青岛地铁无论是存量,还是增量,规模都还不够。目前,青岛正在大力推进的三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编制,目标是力争到“十四五”末运营线路达到9条、运营里程360多公里。也就是说,在五年内新增3条、115公里,这个速度算不得快。如果不提速,在“十四五”时期,青岛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在全国的排名很可能会下降。

此外,从存量线路运营情况看,青岛轨道交通在客运等方面的潜力还需要进一步挖掘。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2020年,青岛轨道交通运营里程排名全国第10位,但客运强度仅排名第33位,说明运力的还没有得到充分释放。

前一个时期,青岛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建”上,随着规模的快速增长,网络的逐步形成,必须转向“建”“管”并重,尤其是要做好经营。要对城轨交通与铁路、公交、航空等其他运输资源进行优化配置、运力匹配和联动调度,形成有机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城市发展赋能。

作者|沈默

提示:支持← →箭头翻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