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市委经济工作会议|2025年青岛哪些产业将迎来“东风”?

2024年12月31日,中共青岛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体会议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明确2025年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提出“十个持续用力”。其中,青岛提出在构建创新型产业体系上持续用力,聚焦“10+1”重点产业方向,打造北方先进制造业基地。

青岛正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一批产业将迎来新的风口。

产业体系更高级

创新的号角,又一次吹响在关键的节点。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明年经济工作时强调,要“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在确定明年要抓好的重点任务中要求,“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城市产业发展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加快构建创新型产业体系,是立足青岛实际、顺应产业发展方向的必然要求,是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际行动,关系当前、利于长远。

今天青岛召开的会议中提出在构建创新型产业体系上持续用力,聚焦“10+1”重点产业方向,进一步明确了青岛产业的重点发力方向。


何为“10+1”产业?就是优先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先导产业,一体推进技术攻关、产品研发和示范应用,更好发挥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作用。突破发展生命健康、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绿色能源、智能制造装备等新兴产业,积极布局新领域新赛道,持续壮大产业规模,打造新的产业增长引擎。提质发展智能家电、高端化工与新材料、现代轻工等优势产业,彰显产业特色,加快产业“焕新”,不断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迈进。超前发展太赫兹、海洋电子信息、深海开发、空天信息、类脑智能等一批未来产业,实施未来产业培育发展行动,加快建设未来产业先导区。

可以说,“10+1”创新型产业体系是在原有产业体系的升级,标志着青岛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设进入了全新的阶段。

创新型产业体系更强化科技创新引领,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提升产业发展的科技含量和核心竞争力。

本次会议提出构建创新型产业体系上持续用力,聚焦“10+1”产业方向,彰显了青岛坚定地推动城市产业向新质生产力方向、更高能级迈进的决心。

产业赛道更细分

产业细分赛道是经济发展和市场深化的必然趋势。

细分赛道对于促进产业升级、提高市场效率、激发创新活力以及满足消费者多元化需求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记者注意到创新型产业体系除了明确了“10+1”产业方向,还细分了产业赛道。

青岛将聚力突破车规级芯片等新赛道,重点发展先进封装、人形机器人等新赛道。

其中,车规级芯片属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中集成电路产业的细分赛道,集成电路产业是青岛市重点发展的先导产业,也是培育发展新动能、获取未来竞争新优势的关键领域。

青岛集成电路产业已初步形成了西海岸与崂山、城阳、胶州、即墨的“一核四极”协同发展格局,建立起涵盖设计、制造、封测、材料、设备等全产业链条。以青岛市集成电路产业园为例,园区相继落户思锐智能、中微创芯、方益科技、贝斯兰等40家重点企业,集成电路产业集聚发展态势初步形成。

而车规级芯片是中微创芯等企业正在发力的方向,中微创芯专注于新型功率半导体器件的开发。企业的核心业务包括IGBT、SiC等芯片产品的技术开发,尤其是高端智能功率模块(IPM)的设计、制造和销售。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新能源(电动汽车、光伏及储能)、伺服电机等。值得注意的是青岛中微创芯电子有限公司近日已完成Pre-B轮融资,金额近亿元人民币。而先进封装赛道,物元先进封装正在加快建设中,该项目还入选了2024年度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产业攻关储备项目名单。未来,车规级芯片、先进封装等细分赛道,将是青岛集成电路产业的重点突破、发展方向。


作为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青岛引进了“AI+制造”第一股创新奇智、全国首个视觉算法商城极视角、行业领先的智慧城市企业以萨技术等垂直领域人工智能企业总部落户,青岛已集聚人工智能产业链企业500余家,形成涵盖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其中,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园已集聚相关企业200余家,年内产业规模将达350亿元,算力规模达到1900P。

人形机器人是各地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点布局的产业方向之一。据券商测算,到203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的需求量有望达到200万台,对应的市场空间将超过5700亿元。青岛积极布局,把人形机器人列为重点发展新赛道,优必选、乐聚智家、钢铁侠等国内头部企业均已在青岛开展布局,相关产品已在工业制造、家庭服务、科研等场景开展应用验证。

生命健康产业被视为继IT产业之后的全球“财富第五波”,是青岛重点布局的新兴产业之一,青岛生命健康科技高端智造产业基地一期项目顺利完成封顶,已签约华科先锋、百洋大骋、五维康、百年康健等医疗器械智造行业顶尖企业。

海上有“风光”,绿色能源也是青岛重点布局产业,并且取得一定突破,今年6月,三峡集团与青岛牵手,签署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协议。此前的5月,三峡集团发布了山东青岛深远海40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相关招标公告。根据三峡集团在漳浦的40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建成后年发电量约为16亿千瓦时,每年可为国家节约标准煤约49.34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159.5万吨。以此测算,三峡集团青岛深远海项目,年发电量应该也在16亿千瓦时左右。而青岛首个海上光伏项目——总投资102亿元的中电建海上光伏项目正式获得国家批复,12月27日,中电建青岛即墨海上光伏项目海上部分开工建设。前三季度,青岛新能源发电装机达到580万千瓦,占比达到52%。

产业方向更聚焦,产业细分赛道更精准,青岛产业的未来值得期待。

产业要素更专业

专业的要素保障是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制定专项产业政策,设立产业基金,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落地,这正是为产业的发展保驾护航,给予政策、资金、场景应用支持的有效举措。

以合成生物产业为例,合成生物学被视为继“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和“人类基因组计划”之后的第三次生物技术革命,站在全球生物技术领域的最前沿。根据麦肯锡预测,未来全球经济活动中,60%的物质产品可以由生物技术生产。在2030年至2040年间,合成生物技术每年将为全球带来2万亿至4万亿美元的直接经济效益。

面对这片产业新蓝海,青岛早已入局,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上游“工具层”,以华大基因为代表的成员单位从事DNA测序、合成等服务;中游“平台层”,依托青岛能源所国家重点研发专项“高通量拉曼流式细胞分选仪”孵化而来的星赛生物,已经将自主研发的设备打入欧洲市场;下游“应用层”,青岛有国内工业酶龙头企业蔚蓝生物,还有以合成生物技术实现甘油葡糖苷纯度高达99%以上的中科蓝智等企业。如果再加上政府专项政策的出台,会进一步驱动产业的发展,并为产业的发展提供指引。


汽车产业正在向智能网联化方向发展,青岛汽车产业链规模已经超过1800亿元,是青岛制造业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顺应新的产业发展趋势,是青岛打造产业发展新引擎的重要机遇。不久前出台的《青岛市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7年)》提出,到2027年力争产业链规模超过3000亿元;动力电池、智能座舱系统等关键配套产业规模超过500亿元,以行动计划为牵引,如果再加上专项的产业政策,必将进一步提升青岛汽车产业竞争力。

产业基金也为产业的发展注入“活水”,青岛集成电路产业,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头部资本涌入,近日,青岛自贸片区管委与青岛海发产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前海方舟(青岛)创业投资基金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青岛设立总规模5亿元的专户基金,致力投向集成电路等新兴产业领域。前不久,青岛入围国家AIC股权投资试点城市,“五大”AIC股权投资基金快速在青岛落地,且大多投向集成电路、新能源、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据不完全统计,青岛集成电路产业园已吸引超200亿的基金落地,仅今年新设基金规模就超过140亿元。

从科技创新到产业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是关键的一环。青岛为“10+1”创新型产业体系匹配了深化科技成果转化创新改革十条措施,将产业顶层架构和关键环节政策支持体系形成“一盘棋”,系统地推动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在这片创新热土加速落地。

持续发力、久久为功,相信全市上下齐心努力建设创新型产业体系,将来青岛会涌现一批更具竞争力的优势产业集群,为提升城市综合实力、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注入强劲动能。

信心为楫,创新为翼,青岛正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青岛方案。

(大众新闻·风口财经记者 娄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