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返乡置业的首要因素方面,报告显示,投资占10%,改善长辈和孩子生活条件的占33%,以后回乡发展的占23%,当前城市买不起房的占29%,工作城市限购只占5%。

到春节,我们听到最多的话题就是“返乡置业”。

2月6日,安居客发布了一份十分有温度的报告,名字叫《2017-2018返乡置业报告》。

这份报告透露出不少深层次问题。这些问题也许能给“返乡置业”带来的新的注解,我们曾经以为的那个纯粹的返乡置业或许早已不纯粹了。

一、报告显示,83%的人群希望家乡的房子总价低于100万,理想户型是三居室。

三居室的面积不好确定,但云房数据提供的报告显示,全国已有43个城市二手房价格中位数过万。而省会城市中,只有兰州、太原、贵阳、沈阳、长春、乌鲁木齐、银川这几个城市房价不过万。这意味着假如以100平米作为三居室的参考标准的话,想去老家的省会买房的这21%的用户的愿望也要落空了。

100万能买的三居室房子,基本上也就是三四线城市了。

二、在返乡置业的首要因素方面,报告显示,投资占10%,改善长辈和孩子生活条件的占33%,以后回乡发展的占23%,当前城市买不起房的占29%,工作城市限购只占5%。

需要指出的是,这些因素中,投资和自住需求基本平分秋色。其中改善长辈和孩子生活条件这两类因素是明显的自住需求,而投资和当前城市买不起房这两类因素则是明显偏投资需求,以后回乡发展是复合型需求,投资为主自住为辅。

三、报告显示,以北上广深工作地的薪资计算,最快5.7年就可以在老家买到一套90平米的房子。

结果也许没问题,但笔者想问的是,这样的计算就值得商榷了,其原因有两点:

1、双方对比的数据是薪资和房价,这样的对比意味着收入全交给开发商了。

2、以工作地的收入对比返乡置业城市的房价,这是否意味着工作地和居住地的分离?北京的收入去老家买房子,当然轻松得多,但买完了如果春节后你还得返京,房子必须空置,这种条件下的“压力小”也没多大意义。没享受到居住条件改善不说,恐怕作为投资都是要跑输通胀的。

四、报告显示近六成人群有回家买房的意愿,1/4的人群更希望在工作地买房。38%的人想回老家买房,21%的人想去老家的省会买房,25%的人想在工作城市买房。

这个数据还是挺符合我的预期的。因为它反映了当前买房人群的无奈和买房诉求。

所谓无奈,是指那些还没买房却打算买房的人,留给他们的机会实在太少了。还没买房的人,要么租房,要返乡买房,基本上就这两条路了,贫富的差距让工作地和居住地开始割裂。而这种无奈却恰恰又是因为房子,在中国买房有一个十分朴素的真理:早出生早买房早享受。

买房诉求方面,报告显示想去老家省会买房的比例却高达21%,在工作买房的比例也有25%。

这样的结果,在笔者来看,等于是赋予了“返乡置业”新的内涵,以往我们说返乡置业,就是工作地和老家之间,现在不一样了,加入了“省会”这个新的“家乡”,很多人的老家在县城和农村,连省会都没去过几回,也去省会买房,这种算是“返乡置业”吗?恐怕是被包装成“返乡置业”概念下投资买房罢了。

当然也有些的确是从一线城市撤下来,回二线城市定居的。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这些年有关逃离北上广,在二线城市买房的鸡汤文,基本上都是些高收入人群,他们在一线城市咬牙也能买得起房,在二线城市只是换一种活法罢了,房子已经不是他们最重要的诉求。

房地产在经历了2016和2017年之后,价格洼地早已被填满。反而那些在一线城市根本买不起房的普通工薪阶层,在二线城市买房恐怕也并不轻松。

上图是城市数据团根据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制作的全国人口流动示意图,

可以看到在胡焕庸线东侧,除了三大城市群之外,大部分地区人口都在流失,其中以豫皖两省最为明显。

所以,即便是三四线城市和大大小小的县城,一家人买套房倒是不太难,但人口在外流,产业在萎靡,只有房价还在节节高,这钱掏的也够憋屈的。

所谓返乡置业,更多情况下是房企利用房价落差在打情感牌,已经成为“金三银四”和“金九银十”之外的第三个销售高潮了。

中国人买房,自住和投资是分不开的,咱们得顾一头吧,要么房子住上了,要么房子增值好脱手。

而这种返乡置业概念,让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工作和居住割裂的状态,人生的第一套房就买在老家,一年就住半个月,剩下11个半月全在大城市租房工作还贷,等你还了几年想换到大城市的时候,突然发现房子没增值不说,还不好脱手,这恐怕才是最大的悲哀。

并不是说“返乡置业”一定不可取,但笔者觉得应该避免出现类似上面这种“钱房两空”的情况。

转自:融360说房(ID:fangdai123);作者:探戈


我要评论↓

返回新闻网房产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