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了提升城市品质、方便居民生活,2016年年底,我市启动既有建筑加装电梯试点。然而两年多过去了,按照试点政策,全市仅加装了3台电梯,受益市民寥寥无几。
为了提升城市品质、方便居民生活,2016年年底,我市启动既有建筑加装电梯试点。然而两年多过去了,按照试点政策,全市仅加装了3台电梯,受益市民寥寥无几。
青岛不是全国第一批开展既有建筑加装电梯试点的城市。此前,多个地方已在推进此项工作,也都积累了不错的经验。在广州,累计加装电梯审批总量超过4000宗,已建成2000多台;在福州,规划部门共受理加装电梯项目近千项,700多项通过规划技术审查;在上海,200多幢房屋通过居民意见征询,完成加装电梯计划立项,近50台已经竣工开始运行;在杭州,成片加装电梯实现突破,仅一个项目就装了5台电梯……
与此同时,省内试点亦有序进行。来自省住建厅的信息显示,山东省已连续多年进行加装电梯的试点。截至目前,全省已经试点完成了170台电梯的加装,还有300多台正在实施,共计试点500多台,深受百姓欢迎。
一边是多地电梯加装的风头正劲,一边是青岛电梯加装的步履蹒跚,问题出在哪里?
过于严格的试点政策或许是最大的难关。
根据 《青岛市开展既有住宅加装电梯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加装电梯“应经本栋住宅专有部分占建筑物总面积三分之二以上且占总人数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同意,并经拟加装电梯所在单元的全体业主同意”。实际操作过程中,一个单元如要加装电梯,需要本单元“百分之百”的业主提交房产证、身份证,并签字“同意”后,才能向有关部门提交申请。
家住市南区闽江路诚基公寓的黄建(化名)的“电梯梦”就被卡在了这一关。诚基公寓小区建于本世纪初,两层网点七层住宅设计,考虑到全楼居民相当比例是老人,试点方案出台后,他就试着牵头组织电梯加装工作。“大家都很支持,都利利索索地签字了,只有一位业主不同意”,黄建很无奈,“我们要安的电梯只到网点顶部,对任何住房都不存在震动、挡光问题,真不知道他为什么不同意!”为了能够达到“百分之百业主同意”的要求,黄建想尽了办法,却始终没有得到希望的结果,电梯加装只能停了下来。
据了解,在我市既有建筑加装电梯实践中,因为个别业主不同意“签字”造成项目难以推进的情况不在少数。如意小区在意见征集过程中,还曾经遇到房屋业主人在国外无法提供相关证明并签字的情况。“好在人家配合,飞回来给我们签了字,要不然我们这事儿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如意小区一居民告诉记者。
外地的情况如何?记者查阅了相关资料发现,不同于青岛“百分之百业主同意”要求,在加装电梯进展较快的城市,多数都只要求“人数和面积双三分之二以上业主同意+公示”。在广州,双三分之二叠加不少于20日公示可加装电梯;在南京,双三分之二叠加不少于10日公示可加装电梯;在厦门,双三分之二叠加不少于15个工作日公示可加装电梯。
福州的政策更为典型,最初两年按照“百分之百业主同意”要求执行,福州既有建筑加装电梯成功落地的少之又少,无法真正造福于民。认识到这一问题后,福州有关部门及时纠偏,根据《物权法》简化标准,提出“业主三分之二同意加无人反对”的新要求,加装电梯工程由此迎来井喷。
相关部门工作积极性不高、服务意识不强是阻挠既有建筑加装电梯试点的又一“拦路虎”。
记者了解到,为了加快推进电梯加装工作,不少外地城市纷纷设立加装电梯服务体系,为居民提供“代办服务”。上海市普陀区曹杨新村街道成立加装电梯指导办公室,整合街道自治办、管理办、房办、党群办、平安办、宣传办等部门,为居民自治加装电梯提供政策解释、流程指导等,还协助居民办理相关手续。广州市越秀区构建起了“1+1+18”模式助力电梯加装。第一个“1”,是由越秀区房管局更新局牵头组建区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服务中心;第二个“1”,是越秀区政务服务中心开设加装电梯咨询预审专窗;“18”是指在18个街道政务中心设置电梯咨询专窗,各审批部门不断优化流程,形成一门受理、“一站式”审批服务机制,市民在家门口也可以体验电梯加装的各类专业服务。
而青岛的街道办事处并没有类似的服务机构,申请加装电梯的市民只能自行或是依靠电梯加装企业的力量协调相关事情。在部分街道工作人员的眼中,加装电梯是居民自己的事情,“政府不好插手”。
市民王先生就遭遇到这样的事情。王先生居住在一处建于上世纪90年代的七层住宅楼中,试点方案出台后,他就在楼内进行了摸底,21户居民中有20户同意,只有高楼层的一户居民在没有明确理由的情况下提出反对。为了尽快达成“百分之百业主同意”,王先生和电梯加装企业不止一次地登门沟通,却都没有什么效果。
“两边是对立的,谈不拢正常,社区是中立的,找他们帮忙调解一下应该会有效果。”抱着这样的想法,近日,王先生来到社区寻求帮助,工作人员的一席话却让他的心凉了下来。“社区的人和我说,装电梯的事属于居民自治,社区可以不管,但考虑到为居民解决困难,他们还是要管。街道觉着这是可以不管的事儿,调解估计也就没什么结果了!”
“青岛的一些部门在电梯加装问题上积极性不高,与外地差距明显!”一家外地电梯企业驻青机构负责人也向记者抱怨,由于企业在既有建筑加装电梯上有着成熟的经验,青岛的试点方案出台不久,他们就联系多个街道办事处,想以志愿者的形式为市民提供电梯加装咨询服务,谁知却碰了钉子。“对我们的提议,各家都很冷漠,觉着这是居民自己的事情,和政府没关系!街道是服务市民的一线,如果街道不主动作为,试点工作的冷清不难想象!”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 邱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