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暗藏了青岛最初城市肌理的老城区,正开启一场焕新之路。如今穿梭在青岛老城,会发现部分老里院外围已搭起脚手架,内部传来的清脆金属敲击声成为老建筑涅槃重生的前奏。

暗藏了青岛最初城市肌理的老城区,正开启一场焕新之路。如今穿梭在青岛老城,会发现部分老里院外围已搭起脚手架,内部传来的清脆金属敲击声成为老建筑涅槃重生的前奏。不出意外,这里将在几个月后逐渐恢复往日的熙熙攘攘。

为了提升百姓生活质量和城市品质,近年来,青岛在总面积28平方公里的历史城区保护范围内,加快了老城复兴与城市更新转型的探索步履。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公众参与”的运作模式,以“修旧如旧,产业拉动,科技赋能”的实施策略,探索老城改造模式,进而满足历史城区内传统建筑风貌、产业提升、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社会民生及生态建设的全面保护和提升。

截至目前,有广兴里、馆陶路片区为代表的多个城市更新项目即将交付使用,并将于近期开街纳客;还有劈柴院二期、宁阳路片区在内的一批项目陆续启动修缮工作。与此同时,由市住建局牵头的“美丽街区”“红瓦修复”等工程都在交叉推进。在多方合力推动下,今年市北区计划完成四方路、馆陶路、上海路-武定路等6个历史文化街区及其周边约10万平方米建筑修缮工作。市南区将于2022年,完成中山路周边12万平方米历史建筑的保护更新,2023年,中山路步行街改造初见成效。

老建筑焕新颜

修缮百年历史的老建筑,并非易事。4月26日,记者跟随建筑领域专家学者团队现场踏勘劈柴院二期的多个老里院时看到,天棚脱落、墙面风化、钢筋锈断……岁月的侵蚀加上曾经密集人口带来的过度使用,让里院建筑状况伤痕累累。在岁月蚕食原貌的现状下,如何做到“修旧如旧”?青岛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徐飞鹏认为,这是一项系统工程,同时也需要绣花功夫。

保护性修缮的第一步是翻阅地方志和去档案馆。为此,修缮团队采用了基于历史档案运用的历史建筑修缮改造研究方案。一位全程参与市北区历史街区修缮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每座里院的完整资料获得都像拼图,将从档案馆和民间搜集的碎片信息和资料影像进行整合。下一步再委托设计院对历史建筑进行保护等级分类,在经过专家评审会确定后,设计单位分别出具建筑加固方案,以及接下来的施工方案。

在修缮过程中,条形花岗岩石板、青石阶梯、木制房梁等历史留存,会被最大限度保留。独具青岛建筑特色的拱券、山花、腰线等细节也会根据历史资料进行复原,力求保持原汁原味。与此同时,设计团队依据原有的建筑格局与空间形式,结合新业态的功能需求,重新划分内部空间。“在对外立面最小干预原则的基础上,对老建筑内部进行现代化改造,比如合理划分茶水间、办公区、展览区等,增加马桶、暖气等设施。”徐飞鹏说。

除了看得见的建筑修缮外,看不见的地下市政管网敷设也在老城区同步展开。去年,市住建局选定4个片区破题“美丽街区”,涉及核心道路14条,周边连接配套道路15条,作为交叉进行的里子工程,“美丽街区”为历史街区的市政管网和道路绿化等都做了全面升级。此外,青岛红瓦修复工作也在持续推进中,去年在完成6处10栋的屋顶修复工作后,今年青岛还将对市南区和市北区共计58处69栋建筑进行红瓦修复,目前多项前期准备工作正压茬推进。

与北京、上海等城市相比,青岛的老城更新工作尚处于前期摸索阶段。在去年开展的三个老城更新项目试点中,就反映出这项工作的复杂性和系统性。“历史城区保护更新项目涉及很多审批、监管等问题。为给后续工作开展提供操作依据,今年以来,由市住建局牵头陆续出台了涉及施工工艺和消防管理等的多项指导性文件,此外今年新实施的《山东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也将为我市工作开展提供指导。”市住建局城市保护和更新处工作人员说。

新业态激活新动能

比建筑改造更为重要的是产业和经营模式的确定,就像在“传统的躯体”内注入“创新的灵魂”。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才是活化老城区的核心。

与邮轮母港一街之隔,市北区域内的历史文化街区被定义为打造青岛市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的先行承载区。为了加快启动老城产业复兴,市北区确定了“改造+招商”的并进模式,由市北建投集团作为平台公司,在进行建筑修缮的同时,开展招商工作。据市北建投集团招商部负责人刘少初介绍,结合七大街区的现状条件、历史文脉、协同融合等因素,市北区瞄准新航运、新贸易、新金融等多个产业方向,进行点穴式引入重点产业项目,进而盘活街区资源。

五月,随着广兴里修缮任务的告捷,百年老里院也将正式迎来新身份——青岛工业设计创新中心。作为青岛布局工业设计产业的中心点,这里将成为聚合全球顶尖资源的产业洼地,目前已确定有17家海内外设计机构入驻。青岛工业设计创新中心主任罗俊杰透露,随着创新中心的落地,公众可以在此享受餐饮、文创、工业设计科普等周边配套;企业通过搭建的公共服务平台能接触到全球顶尖的资源和理念;此外通过资源聚合效应,还能服务于本地制造企业,实现产业整体拉动。

与市北区不同,市南区历史街区更新工作则采用“先招商后改造”的推进模式,即通过公开招标方式确定投资商,再用社会资本开展设计、建设和运营一体化实施。以宁阳路街区项目为例,根据街区产业定位,将8个里院分为5个标段进行招商,将分别打造站前门户商业综合体、艺术家融合酒店、民国复古人文酒店、里院书房人文酒店、里院创意融合民宿,目前招商工作顺利完成,已启动加固修缮施工。有了这次成功试水,后续将有更多文化创意、科技创新、时尚消费等全新业态以市场化运作模式涌入,为西部老城复兴注入新鲜血液。

新基建赋能老城区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老城区也将成为5G新基建浪潮的受益者。为满足后续产业发展需求,青岛老城更新建设实现超前谋划,未来历史街区将实现5G网络的全覆盖。作为5G微基站的最佳载体,多功能的智慧灯杆即将亮相老城街头。

“与传统路灯不同,智慧灯杆整合了监控摄像头、5G微基站、安全报警等硬件,通过信息感知和大数据交互技术,能实现智能照明、智慧交通、信息发布等功能,从而实现老城区公共空间的高效利用。”据刘少初介绍,市北历史街区还将搭建一体化的智慧运营平台,建立联通机制,为入驻企业提供物业配套、商务运营等延伸服务。

为恢复老街区活力,老城区规划有多处立体停车项目、公园绿地等,此外还将建设一批青年公寓、活力社区吸引青年人才入驻创业,适度配套餐饮、书店、酒吧、剧场、民宿等业态,改造和提升基本生活设施、补足公用设施。

一方面要把“新新人类”引过来,另一方面还要让“老城土著”融进来。“不可否认,居民参与是目前青岛老城更新工作推进的薄弱环节,也是我们正在着重研究的方面。”据市住建局城市保护和更新处工作人员介绍,青岛即将启动历史建筑“一栋一策”工作,为316栋历史建筑分别建立汇集历史故事、结构特色、修缮历程在内的建筑档案。此外,还将借鉴其他地区先进经验,尝试居民共建模式,让原住民参与到老里院改造中来。

未来再逛青岛老城区,这里将是“青春范”与“烟火气”交织,“老物件”与“新科技”并存。

我要评论↓

返回新闻网房产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