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22年青岛将持续加大保障性租赁住房工作力度,全年计划建设和筹集房源不少于4.5万套。


正在建设中的衡阳路保障性住房项目。

过去的一年里,在全国多地的“十四五”住房发展规划中,“保障性租赁住房”成为关键词,频繁“出镜”。作为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是我国新形势下住房制度改革的又一新探索,也是建立租购并举住房制度的必然要求。

作为全国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和住房租赁市场发展“双试点”城市,青岛按下了构建“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体系“加速键”。去年7月发布的《青岛市“十四五”住房发展规划》提到,至规划期末,全市租赁住房总面积超过5000万平方米,达60万套(间),租赁住房套数占全部住房套数的比例提升至15%以上。

除了远期目标,更为实质性的具体举措也正在加速落地——前不久,青岛首批23家企业、25个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获得认定,可以说此举实实在在地解决了企业在建设和运营中遇到的诸多难题。“2022年青岛将持续加大保障性租赁住房工作力度,全年计划建设和筹集房源不少于4.5万套,会同相关部门积极推进各项优惠政策加快落地,切实把这项民生工程办好、办扎实。”青岛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陈勇说。

“十四五”期间将筹建20万套

一位业内人士透露,虽然保障性租赁住房与公租房同为保障房体系的一部分,但性质截然不同。公租房面向低收入困难群体,属于“兜底保障”;而保障性租赁住房面向新市民与青年人,解决的主要是人口净流入的大城市买房难、租房贵的问题,属于补充供给型保障房。

去年年底,《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实施意见》印发,提到全省“十四五”保障性租赁住房规划目标初步考虑为40万套(间),其中青岛20万套(间)。并且明确保障性租赁住房以建筑面积不超过70平方米的小户型为主,租金低于同地段同品质房屋的市场租金,保障对象不设收入门槛,重点保障在城区工作生活、正常缴纳养老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在当地无自有住房的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优先保障新就业、从事基本公共服务的新市民。

数量巨大的房源如何筹集?目前青岛有了明确的路径——去年11月,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显示,我市保障性租赁住房以建筑面积不超过70平方米的小户型为主,原则上小户型比例不低于80%,可通过利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建设、企事业单位自建、园区配套建设、盘活闲置住宅和非居住存量房屋、集中建设、商品住房项目配建等多种方式筹集。

也就是说,除了新建以外,还可以通过城市更新的方式,利用存量住宅房屋转化为保障性租赁住房,形成“政府与市场相补充,存量与增量相协调”的模式。这就意味着,要在“激发市场活力”上多下功夫。

据市住房保障中心建筹处处长牛兆胜介绍,在我市近期印发实施的《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认定书核发管理规则》中,构建起了联合审查、快速审批的工作机制,使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房源筹集有标可依、项目管理有章可循、优惠政策有据可考,同时提出了手续办理、土地供应、税费减免等七个方面的优惠举措。“比如在建设环节,企业可凭借项目认定书办理土地、规划、施工等前期手续,此外还可免交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在持有环节,项目运营期间的承租人可享受民水民电等优惠价格。”牛兆胜告诉记者,这些举措都将有力激发市场活力。

多个项目正在火热建设中

“城市里的万家灯火,希望也有属于自己的一盏灯。”

杨灿是一名家住即墨区的“95后”白领,每天她都早早出门前往市北区CBD上班,需要先坐公交车,再换乘两次地铁,单程耗时至少2个小时。“我看到青岛正在推行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消息后,十分开心,这意味着我可以结束‘跨城’上班的日子了,在单位附近租到既便宜又好住的房子,也不再是件难事儿。”

新市民、青年人是城市建设的生力军,由于工作时间不长,往往买不起商品房,有的也无条件申请公租房,成为住房保障体系的“夹心”群体。最新人口普查显示,青岛市常住人口已经突破1000万,未来城镇人口还会持续增加。也就是说,目前与杨灿面临同样现状的年轻人,未来还会更多。

由此可见,面向“十四五”,青岛大力发展住房租赁市场,是由现阶段实际所决定。据了解,青岛目前的平均租售比为1:548,低于国际公认合理水平(所谓房屋租售比,是指每平方米使用面积的月租金与每平方米建筑面积房价之间的比值,是国际上用来衡量一个区域房产运行状况的指标之一)。从中可以读出什么?通俗点说,就是针对一个区域而言,现阶段相比房价,租金会更为便宜。因而,租房将是新市民和引进人才更加现实的阶段性安居选择。

为了早日让新市民和青年人住进新房子,眼下,我市多个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正蹄疾步稳建设中。近日,记者前往位于李沧区的衡阳路保障性住房项目施工现场看到,在不远处胶州湾海面波光粼粼的光影映衬下,建筑工人们正在各自的岗位忙碌着,目前已有十几栋楼座拔地而起,实现主体封顶,其他楼座正在进行主体结构施工。

不久的将来,这片占地面积约12.8公顷的土地,将成为新市民和青年人的“乐土”。“衡阳路保障性住房项目是目前我市建设体量最大的保障性租赁住房,总建筑面积约38.7万平方米,规划建设房源4233套(5025间),其中保障性租赁住房2218套(3010间),公共租赁住房2015套。”青岛公共住房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施涛告诉记者。项目建成后,将为新市民、青年人提供舒适安居环境,为我市构建租购并举的住房体系、加快发展租赁住房提供有力支撑。

让租房“幸福度”不低于买房

“让新市民、青年人租得起住得好”,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就要让租住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居民得到应有的保障,就要在保证“量”的基础上,把更多关注点落在“质”的提升上,比如住房的选址布局、改造提升、公共配套等方面。

《青岛市“十四五”住房发展规划》提到,要优先挖掘成熟配套和交通便利地区的供给潜力,围绕年轻租客偏爱的活力商圈和消费中心,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积极挖潜地铁站点1公里范围的存量空间,新建和改造住房。以衡阳路保障性住房项目为例,该项目地处地铁沿线,距离烟墩山公园100米,周边自然资源丰富、交通便利。除此以外,项目还配备了1300余平方米的配套商业,以及18班小学、6班幼儿园各一座,可为新市民和青年人提供功能齐备的安居条件。

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租购同权”,就是让城市服务能与“买房”剥离,让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承租群体也能共享城市发展的红利与成果。《青岛市“十四五”住房发展规划》就提到,要逐步使租购住房在享受公共服务上具有同等权利。依法登记备案的非本市户籍承租人申领居住证后,可以按照规定享有基本公共服务,重点实现承租人在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务方面与购房人逐步同权。

前不久,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等5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和规范长租房市场发展切实保障租房者基本权益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推动租购住房在享受公共服务上具有同等权利。明确提出将逐步实现租房落户、探索租房者子女就近入学、保障租房者享受基本医疗及公共卫生服务等基本公共权益。

记者采访获悉,为了深入推进我市保障性租赁住房工作,此前青岛市与中国建设银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三年内,建设银行青岛市分行将向青岛市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提供不低于250亿元的融资以及全方位金融支持。目前已为13家租赁企业提供44.67亿元租赁贷款授信额度,已投放租赁贷款13亿元。

通过种种举措,最终的目的就是让租房的“幸福度”不低于买房,让保障性租赁住房更公平、更具持续性及可操作性,进而让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住房困难得以有效缓解。

记者手记:千方百计托起“安居梦”

安居才能乐业、才能留人。住房问题是重大民生问题,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基本生活保障。尤其是帮助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缓解住房困难,不仅关系城市人口结构的优化提升,更关系到城市未来发展的动力和潜力。

去年以来,各个地方政府都把“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作为工作重点,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成为“十四五”时期住房建设的重点任务。作为全国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和住房租赁市场发展“双试点”城市,青岛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决策部署,建立制度体系的同时,还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目前,我市在政策制定、房源筹集、金融支持等方面均取得了积极进展,逐步构建起“政府出政策、银行来支持、企业广参与”的良性机制。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我市还将信息化手段充分运用于住房保障工作,开发建设了住房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信息平台,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体系和市场监测体系,逐步实现住房领域治理能力现代化。

为了让新市民、青年人出行更加顺心、居住更加暖心、生活更加舒心,青岛不断健全住房市场体系和保障体系,向着“住有所居、住有宜居、职住平衡”的总体目标加速迈进。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冰洁

我要评论↓

返回新闻网房产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