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对于青岛来说,或许曾经的“双山”你连看都不会看,或许曾经你根本不知道哪里是东李,亦或许你压根儿就没去过开发区。但时至今日,这些原本在青岛楼市版图上黯然的区块早已镀上了金,形成了七大改变青岛居住格局的崭新片区。

【2009年-2016年】

崛起版块:李沧东部片区

现状:世园生态新区 青岛中央居住区

房价:10000-15000元/㎡

青岛,居住,格局,版图,十年,浮山后,新都心

    如果说浮山后和新都心都是借了主城热点区域的优势崛起的,那么东李的崛起,才真的是撬动了青岛楼市的置业版图扩容。侯家庄、麦坡、佛耳崖是李沧区最早一批纳入改造的旧村,1994年的行政区划调整后,侯家庄、麦坡、佛耳崖划入李沧区李村镇,仍然属于农村。直到2000年1月,李沧行政区划再度调整,才将这三个村庄划入到李沧区九水路街道,后于2004年统一改为侯家庄社区、麦坡社区和佛耳崖社区,虽然名字改了,但村还是那个村,而东李也因为都是旧村而一直被人们定义为“农村地儿”。

    2006年,地产大鳄绿城拿下三个社区旧村改造项目,拆迁提上日程。三年后,安置房旁边的商品房被命名为绿城理想之城对外销售。无论是商品房,还是安置房,绿城统一的异域建筑风格颠覆了东李旧村印象,这一巨大的变化让很多人开始注意到东李。然而,2009年作为东李成功跻身青岛楼市版图的重要转折点并不是绿城,而是青岛成功申办世界园艺博览会。世园会主会场定于李沧区东部的百果山风景区,东李开始以世园生态新区的身份挺进青岛置业版图。

    如今,东李李家上流、南王家上流、王家下河、于家下河被万科拍走,万达入驻东李商圈开发商业项目,东李旧村原址由保利开发建设……其他大品牌房企也纷纷在此拿地,上臧炉房旧村地块成为和达和卓越的天下,北京城建的首个进青项目龙樾湾也选址东李。几年前还被当作郊区的东李如今俨然是一片大型的施工现场,高楼耸立摇身一变成为人口密度较大的主城区居住板块之一,当年青岛“中央居住区”的建设口号如今已是名副其实。

【2013年-2016年】

崛起版块:李沧中部片区

现状:李沧第一大商圈

房价:11000-15000元/㎡

青岛,居住,格局,版图,十年,浮山后,新都心

    要说“老青岛”不待见的地儿,李村可是绝对少不了的。曾经的李村是个让人瞧不上眼的乡下地方,郊区时代所遗留下来的是怎么也抹不掉的“老巴子问题”。早些年的李村是青岛市区内农业人口、外来人口和流动人口都比例极高的地域之一,让李村成为了多数人印象中的“城乡结合部”。

    如果说发展中的李沧,那从1994年区域调整开始,李村与沧口合体后形成了李沧区,随后的李村走上了发展的道路。而真正的发展契机则是2013年,乐客城盛大开业,李沧商圈升级战正式打响。同年由于青岛楼市正值高峰,李沧区在售新盘销售的如火如荼,中海国际社区、海尔鼎世华府、保利茉莉公馆等新盘上市就卖成了“日光盘”,让李沧楼市迅速“走红”。

    如今,李沧商圈在一次次的商圈大战中地位不断提高并且已经到了不可撼动的程度,加之近来正开通试运行的地铁3号线北段,伴随着地铁运行,李沧中部的地下商业也在大肆扩容......经历过2013年楼市的鼎盛时期,如今李沧中部片区大部分新房都已经入住,生活氛围浓厚、房价也在稳步提升。很显然,“李村”已经褪去“村镇”的外衣,转变为炙手可热的中心城区,并在大青岛的居住版块上站稳了脚跟。

【2011年-2016年】

崛起版块:西海岸

现状:西海岸新区

房价:9000-12000元/㎡

青岛,居住,格局,版图,十年,浮山后,新都心

    把西海岸的崛起时间定在2011年,就是因为胶州湾海底隧道在这一年实现了全面通车。在2011年以前,还没“改名”的黄岛区是青岛人眼中的郊区。90年代初期的黄岛还是落后的渔村,零零散散的旧村落、成片的荒地和无边的大海就是黄岛的全部。在海底隧道通车以前,青黄两地只能靠轮渡和高速相互往来,单次的通行时间在2小时左右,这样的地方谁会想要去买房?

    2011年6月30日,青岛胶州湾隧道终于实现通车运营,将两片原本一湾之隔的城区连接起来。海底隧道也像一只无形的大手将黄岛向发展的道路上推进了一大步,青黄两地的行车时间被缩短至30分钟。交通上的巨大发展给黄岛区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本的渔村荒地成了开发商眼中的“黄金地皮”,海景房开始成为黄岛楼市的一大特色。

    很快,华丽转身后的黄岛区于2013年被批复为青岛西海岸新区,并成为中国第九个国家级新区。环境好、价格低的新楼盘更是成了越来越多青岛市民的“宠儿”,黄岛区的新房销售量更是连续数月成为各区域间的冠军,“农村地儿”撬动青岛置业版图,彻底改变了大青岛的居住格局。

我要评论↓

返回新闻网房产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