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产频道> 新闻中心> 青岛房产要闻 > 正文

青岛湾首批征迁走访:皲裂在墙缝中的老城印象(下)

来源:青岛新闻网房产 作者:李倍,王爽 | 2015-04-09 06:30:49 责任编辑:范丽娜

危旧房,青岛湾,老城,走访

    这几个墨水写的大字“危房”,这样的场景,让人看着有些脊背发凉。这只是青岛湾老城区一处普通的危旧房,由于房屋“年事已高”下沉严重,因此之前这里的住户才不得已用这样的方式来“警告”那些想要租房或者还未搬走的居民。

    有着悠久历史的西部老城区,像一辆百年封存的老爷车,要改造的地方多的不胜枚举。在依次走访了黄岛路、济宁路、安徽路、德县路、浙江路等中山路东部片区后,记者再度走访中山路西部片区,为其记录改造前的最后影像。

危旧房,青岛湾,老城,走访

危旧房,青岛湾,老城,走访

    天津路53号   

    来到天津路53号,首先看到的是这张《火灾事故通知》,通知内容是由于近期发生的两起火灾事故,考虑到房屋老旧杂物众多,且居住有不少拾荒者,居委会不得已已张贴告示的方式来提醒大家注意防范。而进入到院内,记者也切身感受到火灾可能对这个里院所带来的不堪设想的后果。

    里院不大,但到处都堆放着易燃物品,院内的结构也许多西部老城区的里院相差无几,多依赖木材搭建而成。生活条件的艰苦可能是不亲自住一段时间谁也无法想象的。各种电线在“空中”横七竖八的交错,私搭乱建为的是最大限度的拓宽拥挤的居住条件。

 

危旧房,青岛湾,老城,走访

    天津路59号院内

    天津路59号    

    随后,记者来到天津路59号,这一处老院子也在此次预征迁范围内。门牌号下的这两个大字所带来的视觉震撼非常强烈。天津路59号院内写满了这样的大字,在灰白的墙壁上让人感觉“瘆的慌”。“房子要塌了”、“危房”、“危险”等字样写满院内的各个角落。有条件的住户早已经提前搬出,而没条件的老住户则继续留守。

    站在59号院内,不禁有种穿越时空的感觉,一个破烂的里院,地上污水横流,私建的屋顶用石块压着,木头楼梯踩上去发出沉闷的声响。大多数住户的窗户都用塑料纸封着,有的窗框已经腐烂,很难想象繁华的中山路背后,还有这样的危旧房默默等待着拆迁改造。

危旧房,青岛湾,老城,走访

危旧房,青岛湾,老城,走访

    宁阳路    

    从天津路径直来到宁阳路,这是火车站片区一条隐藏在众多老楼中的一条小道。青岛百盛商业大厦就在“头顶”,但这里却是残破与陈旧的。宁阳路上被列入本轮预征收范围的有12号、23、25、26号四个院落。这里多是低矮的平房,还不少老年人仍在此居住。

危旧房,青岛湾,老城,走访

危旧房,青岛湾,老城,走访

    宁阳路    

    宁阳路虽然很短,道路狭窄,但两侧全是低矮的老房子,最高不过两层,与远处的高楼大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危旧房,青岛湾,老城,走访

    宁阳路    

    危旧房大多都是老里院,中间一个天井,四周围起来的是房屋。由于电线和管子的交错显得这个里院更加杂乱。

危旧房,青岛湾,老城,走访

     河北路32号

     找到河北路32号时,才惊讶的发现它正隐藏在岛城百年小吃一条街的“劈柴院”中。借着“劈柴院”之名大力发展餐饮业,河北路也成了吃货的天堂。 

危旧房,青岛湾,老城,走访

    河北路32号是一座二层小四合院,与外面喧嚣熙攘的食街不同,里面显得尤为安静。由于房子年代久远,大多数都租给了在附近开饭店餐馆的生意人。石板铺的路、私搭的小屋、废弃的门头还有晾晒的衣物成了小院里的主要“主要景观”。 

危旧房,青岛湾,老城,走访

    湖南路

    湖南路曾叫太子街、久留米町,是一条与广西路完全平行的老街,保留着青岛早期欧式建筑,日式建筑,还有一些中式老宅,身在其中恍然间有种地处异域他乡的感觉。

     湖南路上有很多这种老样子的欧式房子,红砖、黄墙、拱形窗户,尽管老房子看起来从外立面上来看还挺结实,但内部早已经面目全非,脱落的墙皮、脱了合页的木门、吱嘎吱嘎的地板已经“暴露”出其诞生年代的久远。 

危旧房,青岛湾,老城,走访

    这一带的老房多作为旅馆来用,离着西部景区、火车站近,价格相对便宜,是不少背包旅行的外地游客首选住在这里,每到旅游时节十分火爆,但又因为房子老旧、防火措施落后,也存在着安全隐患。

危旧房,青岛湾,老城,走访

    危旧房,青岛湾,老城,走访

    济南路

    济南路建于1905年。由于道路修建在铁道南边,济南路的房子多建在路南面。济南路现存的老房子没有高大显眼的别墅,多是一些结构紧凑的里院。此次列入征收的济南路14号就是典型的二层老楼,连着双号所在的整个一排老楼。老楼大多数都是沿用以前的木质窗户,二楼的窗外还人工搭出来铁架子放置杂货。不过,老房很多玻璃已经破碎,显然已经空置好久没人住。

    一楼的门头房还在使用,老板们多是自家经营着一些小本生意,铜铝材装修店、全麦面包店、海牛球迷俱乐部、快递公司等等,装修简单,租金低廉。由于门头房的优势,一家挨着一户俨然成了小小的“商业街”。

 

【延伸阅读】

    皲裂墙缝中的老城印象 走访青岛湾首批将征迁区域(上)

提示:支持← →箭头翻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