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截至目前,全国城市地面公交、轨道交通已全部恢复运营。各地轨道交通项目建设与规划也按下了“加速键”。
城市建设,交通先行。
截至目前,全国城市地面公交、轨道交通已全部恢复运营。各地轨道交通项目建设与规划也按下了“加速键”。
除了济南、青岛,山东第三个通地铁的设区市“浮出水面”——
4月3日上午,烟台市召开城市轨道交通专题会议。会议强调,要推动轨道交通项目早日开工,加快迈入轨道交通时代。此前召开的全市重点工作攻坚动员大会上,烟台也明确提出要在年内启动1号线建设。
自1969年,北京成为内地第一个拥有地铁的城市;截止到去年年底,全国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的榜单上,已有40座城市在列。
2019年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TOP15观象山制图
2019年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TOP15 观象山制图 | ||||
里程排名 | 城市 | 2019年GDP排名 | 2019年运营总里程(公里) | 2019年新增运营里程(公里) |
1 | 北京 | 2 | 766.7 | 62.5 |
2 | 上海 | 1 | 760.9 | 38.5 |
3 | 广州 | 4 | 493.3 | 37.1 |
4 | 成都 | 7 | 392.4 | 76.1 |
5 | 南京 | 11 | 377.6 | |
6 | 武汉 | 8 | 335.8 | 34.3 |
7 | 重庆 | 5 | 328.4 | 14.9 |
8 | 深圳 | 3 | 304.4 | 18.5 |
9 | 天津 | 10 | 232.5 | 13.5 |
10 | 郑州 | 16 | 194.7 | 58.1 |
11 | 青岛 | 14 | 176.0 | 4.8 |
12 | 西安 | 24 | 168.8 | 35.4 |
13 | 苏州 | 6 | 165.9 | 45.2 |
14 | 大连 | 28 | 157.9 | |
15 | 杭州 | 9 | 132.5 | 17.8 |
数据来源: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统计截至2019年12月31日(不包括有轨电车) |
数据来源: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统计截至2019年12月31日(不包括有轨电车)
目前,青岛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在全国40城中排名第11位,位居国内前列,呈现出力度大、进展快、后劲足的特点。此前发布的200个市级重点建设项目中,地铁占据了5项,包括地铁6号线一期、1号线、4号线、8号线、2号线西延(轮渡站—泰山路站)等。
在各大城市发布的2020年重点项目清单中,轨道交通项目成为基建项目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北京发布的100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中包含28个轨道交通类项目,其中,16条地铁线路同时在建,羡煞旁人;上海公布的57个城市基础设施项目中,也有6个轨道交通项目在列……
狂奔的地铁时代,青岛只有拿出冲刺的速度,站在未来谋划今天,超前谋划未来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服务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才能承载起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建设上合示范区等国之重任。
1、狂奔的地铁时代
近年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生长速度”十分惊人。
从2017年第一次突破5000公里大关,运营总里程连年攀升。根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的数据,截至到2019年12月31日,内地运营线路已累计6730.27公里。仅仅两年时间,增幅达到34.02%。
也是在2019年,又有温州、济南、常州、徐州、呼和浩特5个城市开通运营了城轨交通。至此,内地城轨交通的城市“花名册”上,已有40个城市在列。
城市轨道交通的构成是比较丰富的,除了大家最为熟悉的地铁之外,还包括轻轨、单轨、市域快轨、现代有轨电车、磁浮交通、APM等多种系统制式。在所有轨道交通制式中,地铁占比77%,也是各大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重点。
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某种程度上也是城市经济实力的“晴雨表”。从榜单来看,城市轨道交通的发达程度与经济社会发展基本匹配。排名前10位的城市,有8个都是2019年GDP十强城市。北京、上海优势明显,以700多公里遥遥领先,广州次之,成都、南京的第四之争不相上下。
比较例外的是南京,GDP排名第11位,轨道里程数高居第5。有观点指出,这或与几年前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落地南京有关。当时许多基础建设工程,在2017年与2018年之交集中建成。2017年10月,南京地铁运营里程只有258公里,落后于深圳的285公里。但到2018年春节前,南京连续开通多条地铁,反超深圳。目前,其城市轨道交通总里程仅次于北京、上海、广州和成都。
GDP排名第9的杭州,轨道里程数仅位列第15位。同样是有大型体育赛事落地,对于杭州,离享受“红利”却还有段时间。
就在2018年年末,杭州《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2017—2022年)》获得调整,新增68.3公里。国家官宣的“原因”正是:杭州作为2022年亚运会举办城市,要提升其公共交通体系,对城市高质量发展以及国际重大赛事的服务保障能力。
2022年,将是杭州城市轨道交通的下一个大节点。据报道,今明两年杭州地铁将迎来“大丰收”。至2022年亚运会之前,其城市轨交运营里程将突破300km。
作为“最年轻”的一线城市,深圳开通城市轨道交通的时间并不长。首条地铁在2004年才开通,不仅在一线城市中是最晚,甚至比长春、大连、武汉等城市也要慢上一步。这也是GDP排名第3的深圳,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却仅居内地第8的原因之一。
近年来,深圳“奋起直追”,多条线路同时在建。2019年末,深圳运营里程首次突破300公里;2020年,深圳的目标是迈过500公里“大关”。
成都的“加速度”比深圳还要明显。2010年,成都才迎来第一条地铁。这比中西部起步最早的武汉,晚了整整6年。不过后来者居上,去年12月27日“三线齐发”的成都,地铁总里程一口气增加了115公里,总里程从226公里直接突破了300公里大关,超越了深圳、重庆。2020年,成都地铁还将开通5条线路。
在近日各大城市发布的2020年重点项目清单中,基建项目成为重头戏,轨道交通项目又是基础设施建设的重中之重。
比如北京发布的100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中包含28个轨道交通类项目,其中,16条地铁线路同时在建,让不少城市羡慕嫉妒;上海公布的57个城市基础设施项目中,也有6个轨道交通项目;青岛的200个市级重点建设项目中,地铁占据了5项,包括地铁6号线一期、1号线、4号线、8号线、2号线西延(轮渡站—泰山路站)等。
“地铁一响,黄金万两”,地铁被誉为城市的“黄金经济线”。据测算,每投资1亿元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可以带动GDP增加2.63亿元。可以说,地铁延伸到哪里,哪里就会形成“地铁经济带”。
2、厚积薄发的青岛
搭上开往春天的地铁,一直是青岛这座城市多年的梦想。
与北上广深等城市相比,青岛的轨道交通起步较晚。从2009年青岛首条地铁线路3号线奠基算起,到如今,青岛地铁建设仅走过了11个年头。
早在1987年,青岛便开始筹划地铁建设。彼时,全国拥有地铁的城市只有北京、天津。1991年,青岛成立地下铁道工程筹备处,启动地铁前期工作。但在青岛地铁按部就班的推进过程中遭遇了波折。面对国内陡然之间高涨的地铁建设热潮,国家决定暂停审批快速轨道交通项目。
到了新世纪,随着国家政策的变化以及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停滞多年的地铁重新摁下了“启动键”。2008年1月,市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将“关于加快推进发展轨道交通的议案”确定为大会议案。
从10多年前的那个春天出发,青岛地铁从“暂停”切换到启动模式,终于重新驶入了发展新轨道。
2009年11月,3号线工程奠基;
2010年下半年,3号线全面开工建设;
2013年11月,地铁1号线、4号线、6号线一期等3个项目获批;
2016年12月18日,3号线全线通车,青岛在我省率先迈进地铁时代;
2017年12月10日,青岛地铁第二条线——地铁2号线东段开通;
2018年4月23日,青岛首个开工建设的高架线路——“最美地铁线”11号线通车,青岛地铁运营里程突破100公里;
2018年12月26日,13号线通车
……
随着3、2、11、13号线运营通车,青岛地铁线网客流不断增加,运营线路2018年日均客运量约41.9万人次,最高日客运量67.5万人次,2019年5月2日客运量再创新高,达到84.88万人次。
目前,青岛市地铁运营线路达到4条、176公里;在建线路达到5条、188公里。目前,青岛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在全国40城中排名第11位,位居国内前列,呈现出力度大、进展快、后劲足的特点。
但是与国内先进城市相比,青岛轨道交通的规模与一线城市的大部分国家中心城市的差距仍在拉大:累计批复364公里,全国排名第12位;运营里程176公里,全国排名第11位。通车地铁项目较少,后续储备项目不足。
与同类城市成都、南京、武汉、杭州等相比,差距也十分明显。青岛目前轨道交通累计批复规模比这四个城市少100—300公里;在建轨道规模也明显偏小(青岛188公里,另四市均在250公里以上);已建成运营规模虽然高于杭州,但远低于成都、南京和武汉。
3、“轨道上的青岛”,如何腾飞
与城市传统公共交通工具相比,轨道交通具有运载能力大、速度优势明显、准时准点、安全性高、不占用地面空间、降低环境污染等多个优势。
作为全国少有的海湾型城市,“建设轨道上的青岛”需求尤为紧迫,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青岛三面环海,山地、海洋形成空间阻隔,东、西、北三岸之间交通廊道长且数量十分有限,长距离出行对机动化要求高,而以小汽车为主的道路交通解决不了未来交通需求,无法在中心的胶州湾里面建设一个互通互联的高密度道路网,因此,“建设轨道上的青岛”是打破城市空间结构不利格局、压缩出行成本的最佳选择。
另一方面,发展轨道交通也是青岛加强辐射能力的必然路径。目前来看,新机场、铁路客站、公路客运枢纽有待进一步整合,枢纽辐射能力有待加强。而地铁可以实现航空、铁路、公路、港口等客运枢纽的有效衔接,还能将客运枢纽耦合为整体,增强枢纽服务能级,最终形成中心城区客运枢纽网络化、内外交通一体化的格局。
去年,青岛发起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攻势,打响引领城市发展的地铁建设硬仗,提出到2022年,每年开工一条地铁线、每年开通一条地铁线,初步建成城市轨道交通骨干网,串联起主要对外交通枢纽,实现内外交通一体化、中心城区运营网络化。到2022年,开通8条轨道交通线路,运营里程达到330公里,日客运量达到200万人次/天,地铁出行占公共交通出行总量比例达到35%。
据此前的公开报道,目前青岛新版线网规划修编正在加紧推进,城市轨道交通三期建设规划也在持续优化中。未来将以“快线搭骨干,普线织肌理”为基本理念,形成三岸主城区内部30分钟、三岸主城区关键节点之间45分钟可达,周边区域与主城区各关键节点之间1小时可达的轨道交通网络。
今天的青岛,承载着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建设上合示范区等国之重任。对青岛而言,轨道交通建设不仅肩负着缓解市内交通压力、加强枢纽衔接的使命,更应该站在未来谋划今天,抢抓承载国家战略、区域协调发展、对外开放合作、产业转型升级等重大机遇,超前谋划未来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
今年1月,山东省人民政府出台《关于加快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指导意见》,加快推进胶东经济圈青岛、烟台、威海、潍坊、日照“胶东五市”一体化发展。其中明确提出要实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为更好地服务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发展,山东在济青高铁、青连铁路、鲁南高铁等开通后,加速推进济郑高铁、潍莱高铁、沿海高铁等项目,并推进济南、青岛地铁和轻轨建设,启动烟台、潍坊、淄博、临沂、济宁、威海、日照等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等。
青岛市科学学与科研管理研究会理事长隋映辉教授认为,着眼山东半岛城市群未来发展,青岛的轨道交通应加快与潍坊、日照、烟台、威海等区域一体化衔接,建立城际之间的空间利用链接,形成区域立体化、网络化、快捷化的轨道交通网。以服务发达、配套设施完善、轨道交通和快速路互为补充,构建以青岛为核心的“都市经济圈”。
在全域统筹协调发展视角下,突破平度莱西、实现青岛北部崛起已成为青岛全域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路径。在青岛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中,势必要将平度、莱西纳入规划,为平度莱西融入青岛主城区,对接半岛城市群提供便捷的交通优势。
迎着朝阳,伴着晚霞,一条条地铁线在这座城市的地下、地上日夜奔行。一条条运输大动脉串连起的不止是一个个站点,它们驶向的,更是这座城市崭新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