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2月24日,青岛地铁1号线北段、8号线北段双线同步开通运营。双线开通后,青岛地铁线网运营线路达到6条,迈入网络运营的新阶段。

8号线“时空航驿,梦幻青岛“

8号线北段从胶州北站出发,连接胶东机场、红岛火车站、市民健身中心、下穿胶州湾到达青岛北站,未来全线开通将经过沧口机场最终到达五四广场,串联多个城市交通枢纽、空港和地标性建筑,也造就了8号线与青岛航空史、空港、现代交通出行、青岛的未来发展等必然的联系。作为一座城市公共交通的主动脉,在高效完成交通功能使命的同时,也是市民共同的客厅,是展示城市精神、青岛文化气质的平台,是一座现代城市文明进程的重要标志。在8号线地铁空间一体化设计工作中强调公共艺术为先导,充分利用诸多车站建筑空间高敞的特点,理解其作为大型交通枢纽功能的综合属性,归纳梳理出脉络清晰、相互作用的结构系统,使其统一在8号线的设计语言体系中。艺术家大胆运用装置艺术、金属艺术、陶瓷艺术、新媒体等更当代的艺术语言植入8号线空间,大大丰富空间艺术表现力。整体统筹车站公共艺术、空间设计、导视系统、商业广告等诸多要素,围绕着“时空航驿、梦幻青岛”的主题,有机地融为一体。纵览各座车站空间中悬浮的艺术装置,抽象的、表现主义色彩的艺术陶瓷壁画,时尚活力的色彩墙面,形态各异的立柱,轻盈通透的天花,折纸元素的吊顶,有未来感的服务中心、模块化的座椅等,是一个个艺术化演绎的过程,给人以未来已来的触动。青岛这座艺术家以面朝大海,向往蓝天星辰为创作出发点,浪漫地、抽象地传递出8号线独有的艺术气质,传达出公共艺术所担当的人文精神与情感,塑造一条全新体验的地铁线,让地铁空间成为愉悦心灵的载体,彰显了青岛这座伫立于时代前沿,国际化大都市的风情。

胶州北站主题由“纸鸢”主题演化而来,将灯光交错置于折纸造型的镜面饰板之上,通过灯的漫反射照亮整个站厅空间,呼应“见光不见灯”的设计指导理念。在色彩设计上,站厅空间氛围呈现出明快活泼的黄色调,洁白墙面上配以简练线条的抽象艺术壁画。为了对进站的乘客有更有效的引导,在付费区中心位置嵌入了明黄色的,形似“纸鸢”的装置艺术品,以及五根艺术灯光设计的柱子,使整个空间更具有向心化的张力,丰富了站厅的空间,艺术品,以及灯光的层次关系。

胶东机场的设计考虑到青岛是一座多云多雾的海滨城市,提取“云、雾、海”三个元素创造一种全新的艺术语言。浮游于天地间的云是自然中连接天海的媒介,也是蓝天与碧海、大地、山峦间最变化无穷的自然景象。因此,将具有东方意境的自然美景以一种更加未来的方式呈现,创造出东方文化与未来主义相结合的全新体验的艺术空间。胶东机场站空间设计引入天空和蓝天两个元素来营造空间氛围,并将这些元素以抽象的方式表达,用最单纯的装饰手法、灯光语言,实现对蓝天白云、风起云涌、变幻无穷的概念艺术化演绎,将抽象的自然景观,艺术化地在空间中表达。为突出其作为重点站以及机场接驳的特殊性,令乘客催生出对青岛的深刻印象,天花造型中摒弃了传统的横向格栅铝板,采用了“之”字形造型,并在单面采用淡蓝色晕染的处理,使整个天花有统一而又丰富的效果。在站厅的中心悬浮着公共艺术品,运用金属不锈钢艺术语言和LED技术,使乘客从站台通往站台的过程中越来越接近天上的“云朵”。站厅立面也采用了淡蓝色设计,让整座车站呈现淡雅柔和、空灵飘逸的感受。

胶东站作为唯一的高架站,站厅空间延续了未来科技的设计风格,用简约线条的灯光将整个站厅均匀的照亮,站厅中心的天花用浅灰绿色和白色相间的铝板交错布置,顺应了整条线路清新明快的色调,同时,站厅空间天花微微起拱处理,更加强调了站厅空间高敞的特点。大涧在设计中通过提炼飞行器的外形,融合飞机翱翔的形态,进行解构重组,转换出抽象的线条、符号并且将其运用在标准站天花造型的设计中,创造了共同的语言形式,彰显了8号线的特性。标准站使用不同的色彩搭配,通过颜色的组合在共性中寻求个性,同时也烘托车站的空间氛围。

红岛火车站作为城市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将高效通行的地铁交通空间与城市历史文脉、自然景观特色巧妙结合作为红岛站的设计主题;天花造型以飞机、海鸟飞翔的动态转化为左右倾斜的具动感的金属翼板,形成虚体造型的天花界面。12个8米见方的采光天窗在庞大的站厅中构建出具有导引功能的空间秩序,采光井的内壁饰以分段渐变的淡蓝色,减轻了它宽大内壁的单调感,并分别植入了12组空间装置《光纱》,作品采用特制的铝制拉伸网,重量轻,质感强,网状的结构可以透光,可将天窗透进来的阳光折射并通过光线使空间的上下里外产生联系,形成独特的光影效果,消减了乘客在高深的天井下的不安感。站厅内以浅乳白色烤喷漆弱化柱身,弱化空间中柱子过于密集的压抑感,以不同的色彩区分不同方位区域的墙面,加强乘客对方位的识别。艺术家置入了两幅大型陶瓷壁画《胶澳煮海》和《气傲霜雪》融入站厅空间,使站厅空间彰显出独特的地域文化和自然景观特色,让乘客感受到迷人的中国北方海岸线上耀眼的明珠——青岛风采,从中领略青岛的历史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站厅层四周区域天花造型以起伏的海浪为创作灵感,进行了模数化系统设计,将三组不同的几何造型灵活的、有机的布置在天花空间中,形成一种有律动的视觉美感,与中轴线的大块面积的网格状饰板产生对比。四周墙立面的设计则汲取了蓝色海景、瑰色沙滩、日落晚霞等自然景色,四个立面分别选取了四个不同的颜色,不仅呼应了海港的自然美景,而且为乘客辨别方位带来更多的功能性指引。

健身中心(红岛会展)采用区域共性化设计,材质、造型、模数、风格基本保持统一,简约、经济并易于实施;个性化区域则结合区域文化,体现艺术造型,凸显整体空间的设计氛围。墙面、立柱的设计中,适应广告灯箱与服务设施等,标准站墙面模数统一,符合构件模块化生产,在个别墙面与天花有色彩交接处,利用墙面色彩的处理以及柱子的造型区分,使地铁空间更富有活力和识别性。

观涛站结合站厅空间的特色,将颜色淡化处理,结合整条8号线的标准站统一化原则和该站单柱特点,营造出舒适明快的标准站空间。淡蓝色的色调突出青岛地铁8号线的优雅、现代的特色,站厅的造型也更接近8号线开启未来青岛的主题风格。

红岛科技馆(方特)设计理念归纳、梳理出系统性结构,根据区域对标准站进行划分,以满足功能为前提。通过空间造型、材质对比、灯光处理等艺术手法,以简约、经济、易于施工作为标准站的设计原则。合理利用车站层高优势,大幅度抬高站厅乘客界面的净高,在站厅中打造出舒适、高敞的地下空间感受。

大洋站在同样简洁的空间造型中,大洋站位于沿海地区分段,以海洋蓝为主色调,颜色提取自青岛的碧海蓝天,依海而生。采用标准化灯具及漫反射照明,尽可能避免点光源对乘客照射而产生的眼睛不适,LED光源通过有效的折射角度,营造出柔和舒适的车站光环境,运用不同的组合方式,呈现出变化各异的地铁空间,满足乘车功能的同时又使车站氛围更舒适。

8号线公共艺术品以当代艺术中新媒体、科技手段和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与运用,使公共艺术创作迈入了新纪元。地铁公共空间中的公共艺术作品类型也随之发生了新变化和新趋势。平面绘画在三维中被发现,光影替代了油彩,空间置换了画布,体验则取代了观看。青岛地铁8号线公共艺术品将新媒介、新观念的艺术手法植入空间,通过空间造型、色彩规划、材质对比、灯光处理等艺术手法传达出公共艺术所担当的人文精神与情感,形成青岛地铁空间独特的艺术语言,利用新媒介艺术为城市公共交通空间提供了更为崭新的艺术视觉体验。

红岛火车站大型空间艺术装置《光纱》,以垂挂的组合艺术装置形式,用“透”来层迭地映衬出不同视野下丰富多样的艺术形态,此艺术装置综合体令人想进一步探访那抹蕴含着“光”的隧道,营造神秘、予人惊叹并带来无限想象的艺术空间。12组空间装置综合体与环境的结合度非常高,并在庞大的站厅中构建了具有引导性的空间秩序感。艺术品的主要制作材料为特制铝制拉伸网,重量轻,质感强,网状的结构透光但不影响采光,又可将天井洒下的阳光打散,避免强烈的光线直射进入站厅中使乘客感到不适。独特的设计为空间营造出独特的光影效果,光线透过铝网抵达地面,会变得十分柔和且层次丰富,随着一天当中室外自然光线的变化以及站内灯光照明的调节,效果也会随之产生微妙变化,乘客在穿梭于光影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艺术品带来的光线弥散之美,实现公共艺术、空间设计、材质工艺与乘车体验的完美结合。

大型高温窑变瓷板艺术壁画《气傲霜雪》,耐冬为山东对山茶花的称呼,也是青岛市市花。《聊斋志异》原文中描写,耐冬是青岛崂山下太清宫千年古树成精,幻化人形名叫绛雪,隆冬季节,冰封雪飘,绿树红花,红白相映,气傲霜雪,故而得名“耐冬”。明清时代,渔民庭院中广泛栽植之,一是为观赏及美化庭院,二是渔民常年在海上捕鱼,把耐冬花视为神树神花,它是吉利、平安、发财的象征。赞美耐冬的诗篇也历代广为流传,陆游曾写道“雪里开花到春晓,世间耐久孰如君”,便是此花的真实写照。艺术壁画《气傲霜雪》,以耐冬花为表现对象,运用抽象表现的手法把具象的霜雪,花瓣,枝叶抽离出来,提炼并概括成点线面进行重构画面,生动的描绘出了霜雪中的耐冬花随风摇曳的场景,画面的布局疏密有致,线条流畅,颜色沉稳,极富韵律感,轻松的笔调激活了宏大车站空间。艺术家以高温窑变釉进行绘制,窑变效果使作品的颜色层次更加丰富,陶瓷工艺与画面所表达的抽象艺术相辅相成,使作品更加的完整出彩,带给观者以美的享受。

大型高温窑变瓷板艺术品《胶澳煮海》,红岛原是胶州湾内的第一大岛,岛内景色优美,物产丰富,哺育着这片土地上勤劳善良的人们。红岛的地理条件优越,三面环海,人们靠海为生,因海而兴,在与海的和谐共生中,两种独具特色的文化经历千年,传承不息,其中一个是以食为天的渔文化,另一个是食之有味的盐文化。据悉,在远古的神农时代,夙沙氏曾在山东胶州湾畔“煮海成盐”,留下了美丽的传说,明代彭大翼的《山堂肆考》羽集二卷《煮海》云:“夙沙氏以海水煮乳煎成盐,其色有青、红、白、黑,紫五样。”红岛火车站的艺术品《胶澳煮海》的灵感正来自于此,这件高温窑变釉瓷板艺术品,作品以超大尺寸瓷板为载体,运用新型瓷板施釉技术和烧成技术来完成。作品以抽象表现的手法生动描绘了红岛连绵的山丘、浩瀚的碧海、美丽舒缓的盐田交织谱写成动人心弦的交响曲。画面超大的尺度气势磅礴,时而铿锵有力时而飘逸情深,粗放与柔扬交错,丰富多变的色块、灵动飘逸的线条,热情讴歌了劳动创造的场面。层叠连绵的盐田转化为流动的、富有层次和空间想像的画面,借窑变釉的点缀也使画面的细节更具有表现力,这使得观者无论行进间的一瞥或是驻足观赏都可获得美好的视觉体验。

胶东机场站大型空间艺术装置《云海扬波》,青岛见证过无数的历史与过去,征战与文明。然而现在它将见证我们的未来。青岛是一个多云多雾的海滨城市,因此艺术家创作希望在“云、雾、海”这个几个元素之间,寻找一种全新的艺术语言。浮游于天地间的云是自然中连接山海的媒介,也是蓝天与碧海、山峦、大地间最变化无穷的自然景象。艺术品创作将具有东方意境的自然美景以一种更加未来的方式呈现,创造出东方文化与未来主义相结合的全新体验。艺术家将“一片萦绕在山间海边的云海”作为胶东机场站公共空间的艺术品灵感来源,为胶东机场站创作一个似云又像海,漂浮在空中的艺术作品。以自然中流动的云层和波光粼粼海面为原型,依据对其不断变化的形态和机理的分析创作成特定的形态、图形、肌理、构造、空隙和光效,并通过参数化的方式对云海的律动过程进行捕捉和再创作。最终通过一种特殊的双曲镜面材质的艺术装置,展现出人与自然界变化的的关系,微微泛着波澜,在乘客、环境与艺术间创造了全新的互动性,透过表层丰富的反射与形变,唤起观者对云、海形态的无限遐思,并向公众展示了充满未来感的公共交通空间。艺术品引入天空中的云朵和蓝天元素,用最单纯的形式语言,实现对变幻无穷的蓝天白云“青岛.梦幻”概念的抽象表达。艺术品与灯光照明及空间进行了一体化设计,通过将“白云蓝天”的形态有机转换,创造出了装置艺术品的灯光效果,乘客在空间中穿梭,会随着不同角度、不同观看距离产生丰富愉悦的体验。通过参数化的方式生成艺术品表面的肌理,模拟“云海”的律动过程和动势。主要材质为锻打不锈钢,表面作纳米喷镀处理,形成各种不同的,对环境和灯光的折射反射效果。

胶州北站大型空间艺术装置《千翼翱翔》,胶州北站位于青岛新空港区,本站艺术创作从空间出发,将天花、柱子、墙面以三种不同的艺术形式进行表达。在处于视觉中心的车站天花部分,嵌入形似“纸鸢”、“飞行器”的艺术灯光装置,对其周边的立柱及墙面辅以抽象图形,强调天花与墙面的呼应关系,同时烘托站厅整体氛围。这组艺术装置的造型提炼了飞行器的几何之美并加以艺术创造,整体棱角分明,颜色明快活泼,一片片仿佛在空中翱翔。同时作为灯具置于天顶也十分前卫,给乘客强烈的科技感、未来感,象征了青岛空港的自由开放、激情活力、思想飞扬。

1  2  


我要评论↓

返回新闻网房产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