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作为“百年青岛”城市发展的历史原点,市北区锚定建设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核心区发力,提出建设中国北方滨海科创城,力求出一条党建统领、开放创新改革实现老城区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作为“百年青岛”城市发展的历史原点,市北区锚定建设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核心区发力,提出建设中国北方滨海科创城,力求出一条党建统领、开放创新改革实现老城区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如今,RCEP青岛经贸合作先行创新试验基地这一使命叠加,市北区将如何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全球产业变革趋势,走出老城蝶变的“市北样板”?
市北区深知,老城蝶变,就是要不断创新,实现精明增长。
青岛国际邮轮港区开工,面向全球招商推介,15个项目集中签约,总投资达313.5亿元;历史城区保护更新试点项目广兴里开园,青岛工业设计创新中心启用仅两个月入驻率就达100%;邮轮港区协同区三个千亩项目同时启动建设,总投资过百亿元,将释放53.4万平方米产业载体空间;千亩数字科技大道工业互联网产业园开园,待项目全部建成投入使用后,预计可实现年营业收入150亿元,年税收15亿元,提供就业岗位2万个……
一连串数字飞跃,为市北区老城创新写下鲜活注脚。
创新产业载体 布局“1+6+N”产业体系
扎根城市中心生长的市北老城区,土地寸土寸金,要加快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着力点在哪儿?
邮轮港区核心区占地4.2平方公里,拥有得天独厚的天然良港资源、丰富的历史工业遗存、9公里优质海岸线,是主城区唯一的规模化稀缺存量空间资源,也是市北区构筑胶州湾东岸新增长极的主阵地。除此之外,市北区又创新思路,将海晶化工、青啤麦芽厂等老企业搬迁腾挪出的空间,以及棚户区改造拆出来的空间进行盘点、整合,梳理出可开发利用土地6600余亩,为市北区产业结构调整、企业升级改造打开了一片新天地。
在摸清“家底”后,市北区布局“1+6+N”产业体系,“1”即国际邮轮港区,将加快转型改造进度,率先建成山东港口大厦和配套商务项目,盘活历史城区40万平方米存量载体资源,充分发挥龙头引领、辐射带动作用。“6”即利用6600余亩可开发利用土地,规划六个千亩产业集聚区,聚焦人工智能、国际大健康、跨国企业区域总部、高端新材料、数字科技、产业互联网等6个主导产业方向,培育发展千亿级产业集群。“N”即统筹陆海、统筹地上地下、统筹存量增量、协调周边区市,立体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打造山东半岛乃至沿黄流域“走出去、引进来”的前沿阵地。
循着“1+6+N”产业发展体系,市北区产业高地垂直崛起,科技创新强磁场的能量聚势迸发。
去年7月,青啤麦芽厂改造一期项目破土动工。从瑞昌路驾车进入环湾路,原来标有“青岛啤酒麦芽厂”的巨型筒早已不见踪影,拆除后的空地如今机器声轰鸣。这里曾是进入胶州湾高速的鲜明地标,未来将以150米超高层商业建筑重新塑造环湾新门户、市北新地标。
“青啤麦芽厂在2018年下半年就已经完成拆除,拆除后的空地干什么、怎么干,区政府和管委会曾多次商议,最终将目标锁定人工智能。企业总部、高端星级酒店、科创办公商务集群、工业主题场景式社区生活、潮流商街……未来,这片土地将脱胎换骨。”滨海新区管委会主任周家伟介绍,青啤麦芽厂改造一期项目是千亩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的启动项目,将与国际邮轮港区协
同发展,建设地铁、公交换乘交通枢纽,以构建新航运、新贸易、新金融为引领的产业生态体系为主导,联动周边千亩跨国企业区域总部、千亩国际大健康和千亩高端新材料产业集聚区。
千亩国际大健康产业集聚区2020年健康产业产值首破100亿元;千亩高端新材料产业集聚区总投资近15亿元的钢研“一院一园”项目正在稳步推进,建成运营后将引入高级专家50人以上,各类科技工作人员300人以上……可以预见,项目“生长”将会吸引源源不断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等在此集聚,嵌入创新因子的市北必将聚势而强,隆起胶州湾东岸产业带。
创新产业赛道 发力“三新”产业
去年11月21日,“慧海达航”青岛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高峰论坛暨上海海事大学第三届全球校友联谊会活动在市北区举行,上海海事大学青岛研究院同步揭幕。
上海海事大学是一所航运、物流、海洋学科特色鲜明的学校,在港航物流学科领域位居全球第一;其教学科研国际化水平高,与境外80余所院校以及联合国国际海事组织、波罗的海国际航运公会、挪威船级社等国际知名航运组织及机构建立了密切的联系。上海海事大学青岛研究院将依托青岛国际航运中心这一平台,联动本地企业及科研院所打造集实习实践、教学研究和企业培训等功能于一体的教育实践基地,计划五年内在青培养专业人才800人,完成1000人次的高端人才培训;汇聚国际专家资源,将自贸区建设与供应链研究有机结合,围绕港航物流、自贸供应链等产业领域热点难点,为青岛市上合示范区及自贸区建设“把脉问诊”、建言献策,提供智力服务和决策支持。
作为市北区重点涉海项目,上海海事大学青岛研究院的落户不仅和市北全域建设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核心区密切相关,而且补齐了青岛航运产业的“人才链”。这只是市北区“三新”产业布局中“新航运”板块发展的一个缩影。
去年年初,依据市北区“家底”,著名管理咨询机构麦肯锡为其量身定制了“三新”产业发展规划,即新航运、新贸易、新金融。一年来,围绕航运做强贸易,围绕贸易繁荣金融,市北区已然形成了完善的产业发展生态链条。
新航运领域,注册资金50亿元的省港口集团金控板块、注册资金10亿元的邮轮文旅板块及航运板块、海上快车邮轮项目落户;青岛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产业基地揭牌,青岛市航运服务业协会、上海海事大学青岛研究院入驻。新贸易领域,建设“跨境贸易+特色消费”集聚区;全省首家市区内跨境新零售体验中心——青岛跨境电商全球购新零售体验中心开业,率先实现青岛9710、9810跨境电商试点韩国出口首单。新金融领域,以“六个一”模式打造新金融集聚区,春光里创投生态综合体、青岛新金融产业园先后开园,以馆陶路为核心的创投风投生态圈初具成效;船东互保协会青岛分会、东方数字普惠金融研究院等一批重点项目落户,全区落地基金总规模突破100亿元,新增金融机构及金融类企业36家。
为进一步细化发展路径,市北区在“三新”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又聚焦高成长性产业,厘清新航运、新贸易、新金融、新一代信息技术、优势产业等5大重点产业方向,规划出船舶管理、跨境贸易、供应链金融、工业互联网、医养健康等17条产业发展赛道,形成创新中心核心区产业发展图谱。
根据规划,力争到2022年,市北区重点产业领域新引进头部企业达30家以上,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元行业达到6个以上,营业收入过百亿元企业达到4个以上,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超过62%,投资额年均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基本形成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生态完善、效益明显的产业发展格局。
创新体制机制 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
2019年11月3日,第七届深圳国际工业设计大展启动仪式上,深圳市工业设计协会受邀成为青岛“城市合伙人”,双方将携手高标准建设青岛工业设计创新中心;2020年5月28日,历史城区保护更新试点项目开园,入驻广兴里的青岛工业设计创新中心启幕。
“从签约到入驻仅206天,这让我们看到了‘青岛速度’和‘青岛高质量’。”青岛工业设计创新中心主任罗俊杰回忆,初次到广兴里,这里还搭着脚手架,他以为受疫情影响,工期会推延,没想到市北区政府组建工作小组,在复工之后紧跟项目调度,建设方加班加点,让广兴里在半年内就华丽变身,实现通路、通水、通电、通网,满足入驻条件。
“青岛速度”同样在人工智能国际客厅上演。
去年7月31日,千亩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人工智能国际客厅一期启用,智能云闪付的无人超市,可视化可量化可控化的精准手术,奇妙的声纹体验仓等13个不同领域的现实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以最前沿、最高端的技术产品构筑了一个未来世界,吸引着参观者的眼球。半年过去,这里已承接参观、研学等百余场,吸引国内外各类访客近万人次。
“从项目组织、规划论证到建成使用,青岛工业互联网会展中心暨人工智能国际客厅仅用了4个月,这对于‘屋中屋’的改造项目来说是个奇迹。”项目投资运营方、青岛城发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全军告诉记者,目前,客厅二期项目西门子工业互联网赋能中心项目正在推进,项目占地约700平方米,计划于今年3月份投入使用。未来,这里将为生产制造企业提供从工厂内部数字化流程方案到全产业链升级的整体赋能服务,助力青岛建设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
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得益于市北区体制机制的创新。
记者了解到,为了配合各项目建设,市北区完善部门职责配置,推进职能优化、流程再造;完善产业项目统筹、调度和分拨机制,加强对全区产业定位、载体资源、项目谈判、政策制订等方面的统筹协调,提高全区产业招商的协同性、精准度和落地率;提升产业专班和经济职能部门专业化水平,做大做强招商平台公司,强化社会化委托招商,推动向平台招商、资本招商、市场化招商转变。
创新机制的内核是利用平台思维做发展乘法,用生态思维创发展环境。下一步,依据“1+6+N”产业载体支撑体系,市北区还将进一步优化体制机制,建立与之匹配的“金字塔”式工作运行机制,形成抓重点、抓关键、高效推进的工作局面;推动构建普惠政策、总部政策、产业政策、人才政策相配套的惠企政策体系;聚焦重点行业,突破性打造政策洼地,加快主导产业集群发展、垂直崛起。
(余瑞新姜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