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月14日半岛记者获悉,日前青岛市发布《青岛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下称《规划》),提出全力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和乡村振兴健康有序进行

1月14日半岛记者获悉,日前青岛市发布《青岛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下称《规划》),提出全力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和乡村振兴健康有序进行,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着力在都市现代农业、农村创新创业、美丽乡村建设、农村综合改革等方面率先突破,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提供青岛经验和模式,为全面建设好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作出积极贡献。

[ 目标与布局 ]

2022年,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8万元

根据《规划》,青岛市力争“三农”工作率先走在前列,规划范围为崂山区、青岛西海岸新区、城阳区、即墨区、胶州市、平度市和莱西市,规划期为2018~2022年,展望到2035年、2050年。

到2022年,乡村振兴取得重大突破,全市40%以上的村(社区)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农村经济发展优化升级。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加快构建,现代高效农业增加值占农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5%。新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0000家以上,“新六产”深度融合发展,农林牧渔服务业对农业增加值贡献率超过20%。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不断提高,农村经济综合实力进入全国第一方阵。

乡村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农村生态文明制度基本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镇驻地、农村新型社区和水源地周边5公里范围内村庄生活污水实现全收集全处理,农村供水等管护机制基本建立,基本实现村内道路“户户通”,胶东特色村居魅力彰显,全市40%以上的村庄建成美丽乡村,打造“红瓦绿树、碧海蓝天”乡村版。

乡村文明程度显著提高。县级及以上文明村镇达标率超过80%,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传承发展提升,乡村文化活力进一步激发,乡风文明、家风良好、民风淳朴的新时代社会主义文明乡村基本建成。

乡村治理能力显著增强。党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普及率达到100%,农村群众性自治组织作用充分发挥,乡村道德约束机制基本建立,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体系基本形成,平安乡村创建成效明显。

农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农民持续较快增收长效机制初步构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8万元,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持续缩小,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提升,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显著提高,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走在全国全省前列。

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率先实现。农业结构得到根本性改善,农民就业质量显著提高,相对贫困充分缓解,全体农民共同富裕走在全国全省前列;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完善;乡风文明达到新高度,乡村治理体系更加健全;农村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目标基本实现。

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高水平实现。

[ 五大振兴 ]

三带展开,打造北部突破发展带

产业振兴>>> 打造乡村旅游百亿级产业

《规划》明确,坚持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统筹城乡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优化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分类有序推进乡村振兴,构建“三带展开、三区保护、百村示范、千村提升”的乡村振兴总体布局。

三带展开,将生态中轴发展带、滨海综合发展带打造成乡村振兴的示范带,打造北部突破发展带,形成分工明确、梯度有序、开放互通的城乡空间结构体系。其中,生态中轴发展带将发挥大沽河中轴生态涵养作用,打造生态景观长廊和富美乡村集聚带。滨海综合发展带将沿滨海交通大走廊统筹规划建设重点工业功能区和服务业功能区,带动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北部突破发展带将依托308国道、荣潍高速和正在建设的潍莱高铁等交通大动脉,提升平度、莱西次中心城市综合功能,加强与烟台、潍坊两大半岛城市联系。

三区保护,加强崂山、大泽山、大小珠山山脉等生态屏障保护,因地制宜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培育休闲农业、森林旅游等新兴业态,打造“一户一处景、一村一幅画、一镇一天地”的大美格局。崂山生态涵养区以修复生态、保护环境、提供生态产品为主要任务,打造中国沿海最美乡村群落和山海生态旅游康养胜地。珠山—铁橛山生态涵养区将加强山系水系生态建设,建设集自然风光、生态民俗、森林保育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风景名胜区。大泽山—大青山生态涵养区将全面保护平度、莱西北部生态屏障区,推进万亩林场建设。

百村示范是推进村庄差异化发展,打造100个左右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探索创新多元模式和成功经验。

千村提升,将有序引导人口向城镇和中心社区集聚、产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建设农村新型社区和美丽乡村,加快提升1000多个农村新型社区服务中心所在村(社区)产业发展、基础设施配套、公共服务保障水平。

加快农业转型升级。建设百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到2022年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300万亩。发展百万亩高效园艺农业,打造东部沿海片区和南部大小珠山片区20万亩优质果茶生产基地、青岛北部30万亩优质果品生产基地、大沽河流域沿岸50万亩绿色蔬菜生产基地。到2022年,建成100万亩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形成一批百亿级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建设百万吨“蓝色粮仓”。依托董家口港区,建设以远洋渔业、水产品电子交易、竞价拍卖等为核心的冷链物流基地,形成全国重要的远洋渔业捕捞水产品集散基地和远洋渔业母港。到2022年,水产品产量稳定在125万吨左右,海洋牧场面积达到15万亩。

发展农产品流通业。推进农村流通现代化,提升以产销对接为主的农产品流通网络,发展以普及农产品电商销售为主的信息服务网络。到2022年,产地批发市场年交易额达到1000亿元,农村网络零售额达到370亿元。

发展乡村旅游业。打造崂山—大小珠山—大泽山观光旅游区、滨海休闲度假带、大沽河生态旅游带和胶州湾西岸北岸休闲农业区。到2022年,打造休闲农业精品集群片区20个,发展休闲农业节会100个,乡村旅游突破2000万人次,消费达到330亿元以上。

开发乡村健康养生产业。规划建设一批特色功能区,发展旅游休闲、居住养生、医疗护理、运动健身产业链。依托乡村优秀传统体育和特色体育项目,探索举办青岛农民体育节。

加强农业质量品牌建设方面,推进全程标准化生产。到2022年,农业标准化种养比重达到80%,生猪、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比重达到80%以上,家禽、肉兔标准化规模养殖比重达到95%以上。建设食品质量最安全城市,到2022年,环保型农药使用率达到100%,地产农产品检测合格率和畜产品、水产品总体合格率稳定在99%以上。

建设农村创新创业集聚区,建立创新创业激励机制,落实农民工返乡创业定向减税和普遍性降费政策,对符合条件的给予创业补贴和担保贷款支持。

我要评论↓

返回新闻网房产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