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日前,青岛西海岸新区发布《青岛西海岸新区工业“标准地”项目遴选暂行办法》,自此西海岸新区正式跨入“标准地”时代。
青岛西海岸新区。(资料图)
青岛新闻网5月22日讯(记者陈志伟)日前,青岛西海岸新区发布《青岛西海岸新区工业“标准地”项目遴选暂行办法》,自此西海岸新区正式跨入“标准地”时代。
据悉,所谓“标准地”,是指在完成相关区域评估基础上,带着投资、建设、税收、能耗、环境、科技等至少六项基本指标出让的国有建设用地。今后,西海岸新区工业项目原则上用“标准地”方式供地,以后逐步向生产性服务业、仓储物流等项目延伸推广。
“标准地”项目如何选择?《办法》规定,项目应符合地块产业方向和固定资产投资强度、亩均税收、容积率、单位增加值能耗、单位排放增加值和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与主营业务收入之比六项指导性控制指标要求。达不到指标要求的,原则上不予供地。量化评价投资方实力、项目技术含量、项目进度、产业方向等四项指标,得分高低作为遴选项目的依据。由专家和部门共同负责综合评价,现场打分。宗地有多个意向项目的,原则上选择评价得分高的项目。
西海岸新区商务局副局长刘华伟表示,《办法》的制定为西海岸新区工业“标准地”项目遴选建立了评价标准和流程,解决了谁来评、怎么评和评什么的问题。综合评价过程中,邀请专家对投资方实力、技术水平等进行评判,科学评价项目。
“先推出‘标准地’,企业对照地块标准,分析项目条件,采用‘重承诺、严标准、强监管’的方式。”刘华伟介绍说,项目方与招商单位签订产业发展协议,对项目实行“双合同”管理。企业承诺建设进度、投资强度、税收贡献等内容,各职能单位按照分工,做好履约监督工作。对违反约定的项目,采取调整或取消扶持政策、收取违约金、收回土地等措施倒逼履约。
据了解,“标准地”模式供地结合模拟审批、承诺制,审批手续大幅减少,拿地效率明显提高,为项目落户节省了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