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如果不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房企转战线上卖房的盛况可能不会这么快出现。“网上买房”在今年年初楼市停摆的近一个月里加速进化,并成为2020年开年楼市的关键词。
如果不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房企转战线上卖房的盛况可能不会这么快出现。“网上买房”在今年年初楼市停摆的近一个月里加速进化,并成为2020年开年楼市的关键词。开发商纷纷开启直播模式,各种优惠层出不穷,各路明星、网红也来助阵。克而瑞数据显示,百强房企发起线上售楼处的超9成,规模房企基本能够实现项目全覆盖。“网上买房”为消费者开辟了新的买房渠道的同时,消费者对“网上买房”这件事从观望也开始慢慢接受。据我们上周进行的“消费者购房渠道变化调查”数据显示,在各种不同的买房渠道选项中有57.31%受访家庭选择了会通过“网上买房平台”买房,在“网上买房”的认知选项中,高达84.16%受访家庭对“网上买房”有一定的了解,其中52.06%的受访者可以说出具体的网上买房平台/软件的名称。从此次收集的11483组调查问卷来看,“网上买房”已然成为一种受人欢迎的买房渠道。
近十年来,随着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线上电商模式已融入到大多消费品类的日常营销之中,其中部分行业甚至将线上渠道作为销售主力。但与此同时,在网络电商如火如荼的发展背景之下,线上营销、网红带货与传统房地产行业的关联度一直不够。 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发,各地线下售楼处关闭、看房客户数量锐减,房地产业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于是国内房企开始对品牌和产品营销渠道进行拓展。
克而瑞数据统计, 2月以来,至少有 151家房企开启了线上营销, 143家房企重启或新推出线上售楼处。上周,我们做了一项“消费者购房渠道变化调查”,共收到 11483组家庭反馈,约 91.26%的受访家庭认为,“网上买房”这一形式以后还会继续持续下去,并有 68.43%的受访家庭表示愿意参与楼盘 /项目的全民营销活动。由此看来,在此次疫情影响下,房产网购时代正在加速到来。
01、9.72%家庭选择优先购买现房
本次问卷调查共收到 11483组答卷,男女比例较为均衡,分别为 53.22%和 46.78%,男性略高于女性。已婚人群占 62.43%。
从年龄层面来讲,此次受访者主要集中在 20-40岁之间,共占约 82.66%,其中 31-40岁的人群占比最高,接近一半水平,约为 48.48%。
年龄结构分布图
从城市覆盖面来看,本次受访家庭,一二线城市占比最高,约占 68.46%,其中二线城市略高于北上广深 2.54个百分点。
城市结构分布图
家庭年收入以 20-50万区间最多,约占 44.95%, 50-100万区间其次,约占 32.48%,家庭年收入 100万以上人群累计占 22.56%,其中年收入 500万以上富裕人群有 117人。
家庭年收入结构图
从以上受访家庭画像来看,此次调查覆盖范围主要以一二线城市中坚买房群体为主,涵盖刚需及改善。
在购房意愿选项中,高达 91.18%受访家庭考虑在三年内买房,其中 34.69%人群选择在半年内买房。
购房意向结构图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不同产品类型中,现房为最优选择,约占 59.72%受访家庭选择优先考虑买现房,其次是二手房和期房,两者仅占 17.36%和 16.27%,与选择现房相比,优先选择二手房和期房的受访家庭明显较少。
如果购房你会优先选择
调查结果显示, 8-15层小高层住宅同样远高于其他选项,成受访家庭中最优购房选择。其中, 90-120平刚需依然最受欢迎,约 44.12%家庭选择,其次是 120-150平,占约 24.16%,受疫情影响,在人们对经济下行的预期下, 60-90平户型位列第三,约 19.21%占比。
您打算购房的住宅类型
受“房住不炒”政策影响,大部分受访家庭的购房目的为刚需与改善,仅有 2.14%的受访家庭的购房目的为投资。
您购房的目的
由此看来,本次问卷调查所覆盖的 11483组家庭,绝大部分为一二线城市中坚买房人群,最受欢迎的户型和产品为 90-120平方米、 8-15层小高层住宅、现房产品,价格、地段、物业,为其最关注的前三项。
购房时最关心的要素
02
84.16%的受访者了解“网上买房”
绝大部分受访家庭获取楼盘信息的主要途径为“开发商宣传”及“新闻 /杂志 /电视广告”,这两项占比皆超半数,分别为 53.93%和 53.74%,其次是“微博 /微信 /直播等社交平台”及“房地产门户网站”。
获取楼盘信息的主要途径
但据调查结果显示,“自媒体 /网络 /直播平台广告”为受访家庭最喜欢的宣传推广方式,占全部人群的 36.94%,其次为“杂志 /报纸 /电视广告”,约占 29.11%,由此看来,在“自媒体 /网络 /直播平台”等新媒体平台领域,各大开发商可以适度增加推广力度。
最喜欢的宣传推广方式
在针对“购房渠道”的问题项中,“网上买房平台”以微弱优势高于“直接去售楼处”买房,两者分别占比 57.31%和 57.3%,这一结果超出我们的原本预估,看来在目前环境下,“网上买房”已逐渐被认可和接受。
选择哪种渠道购房
在对“网上买房”的认知选项中,高达 96.31%受访家庭表示近期看到过有关“网上买房”的宣传, 65.36%受访家庭觉得“网上买房”很有意思。由此看来,此次疫情期间各大平台对于“网上买房”的宣传普及度及覆盖面都较为完善。
是否看过“网上买房”的相关宣传内容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次调查中,高达 84.16%的受访家庭对“网上买房”有一定的了解,其中 52.06%的受访者不仅知道“网上买房”,还能说出具体的平台及软件名称,对于一个今年 2月份才开始大量涌现的新生事物而言,无论其认知度还是普及率都相当高。
对“网上买房”的认知程度
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受访家庭都较为欢迎“网上买房”这一模式,其中 58.45%受访家庭认为互联网化之后,买房变得更方便了, 44.79%受访家庭认为这是一种值得鼓励的新的买房方式。
与此同时,也有 44.2%受访家庭选择了“主要看价格,网上买房更便宜”,有 37.08%受访家庭表达出了对于安全和质量问题的担心。
对“网上买房”的看法
03
“网上买房”优惠力度是刚需
从本次调查结果来看,直接或间接参与过“网上买房”的受访家庭约占 77.25%,包括了解具体的内容介绍、看直播、下载 APP/软件、参与部分推广、在线看房、下定等。
是否参与过“网上买房”
其中,超半数受访家庭认为,“网上买房”的最大优势是优惠力度大,此外,“网上买房”更有趣、更方便、无理由退房时间更长三项也有 40%以上的人群选择。
“网上买房”和传统模式相比的优势
在有关“网上买房”的优惠力度方面, 70.42%受访家庭认为“网上买房”的确较为优惠,也有 10.21%的受访者认为没有什么优惠都是噱头、自己想要的房子完全不打折。
“网上买房”优惠力度如何
在优惠幅度,服务质量差不多的情况下, 57.17%受访家庭更倾向于售楼处买房,依旧选择“网上买房”的受访者占比下降至 29.82%。由此看来,对于参与此次调查的受访家庭而言,对“网上买房”的追捧在很大程度上与“网上买房”的优惠力度有关,如果“网上买房”没能给到更多的优惠幅度,那更多的受访者还是会回归线下售楼处买房。
优惠幅度、服务质量同等情况下选择
对于“网上买房”模式,大部分受访家庭认为目前需要改进的地方有很多,其中最需要改进的前三项为“销售直播套路太多,需要干货”、“网上买房客服答非所问,需要培训”、“网上签约流程太复杂,需要更简单明确”。
“网上买房”模式最需要改进的地方
在“如果不选择网上买房,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一项中,“网上买房不够直观”及“感觉不安全 /不放心”两项成为了受访者最关注的问题。
如果不选择“网上买房”,最可能的原因是
在“选择网上买房,最希望能够提供的附加服务”一项中,“定制推荐(根据需求匹配房源 /户型 /装修方案)”及“分析服务(房价、市场、楼盘等方面信息)”成为了最受欢迎的两大点。
最希望能够提供的附加服务
这说明,对于受访家庭而言,“网上买房”优惠力度是刚需,与此同时,专业的定制与分析服务也很重要,在整体优惠力度差不多的情况下,可以提供更全方位专业服务的项目 /企业更容易受到青睐。
在本次调查问卷的最后,约 91.26%受访家庭认为,网上买房这一形式以后还会继续持续下去,其中 26.67%受访家庭认为“网上买房”和线下结合起来更完美。
“网上买房”以后是否还会持续
68.43%受访家庭表示会参与项目 /楼盘的全民营销活动,其中 46.83%受访者表示会积极推广。
是否会参与某些楼盘项目的全民营销活动
参与调查的 11483组受访家庭,向我们传递出很多实用的信息,在直播带货形式出现之前,线上商品大都以图文形式展示,但这种模式难以直接套用到房地产上。一是作为动辄成百上千万的大件商品,线上交易难以实现;二是房子属于体验类产品,仅从视听和文字层面上,无法完整地展示出房源的优劣势。
随着今年年初新冠疫情的爆发,各大房企“被迫在线营业”,推出各种“网上买房”新模式。在当下特殊时期,“网上买房”契合了市场风向,从营销传播上来讲,无疑是成功的。
从此次调查结果来说,对于很多受访家庭而言,他们的购房需求仍然以高性价比为主,这从“网上买房”优惠不再后,绝大多数受访者选择回归线下买房一点可以看出,优惠力度是“网上买房”的生命线与刚需。
从受访者对“网上买房”的认知程度及积极参与度来看,目前一二线中坚购房人群对于新生事物的接受度远高于我们的预估。与此同时,对于他们来说,“网上买房”还需更多人员及技术上的改进。
其中人员专业度、内容干货、产品定制化是其最关心的三大维度,这对于未来想要持续运营“网上买房”模式的平台及房企来说都是可以提升的关键点。
在“网上买房”越来越普及化的今天,我们也需要更好地服务购房者,从而推动整个市场的发展与创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