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春潮涌动,吹响了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号角。步入“十四五”开局年,市北区“一核引领、港城联动、三足鼎立、辐射四方”的新蓝图已徐徐展开。

聚焦痛点难点,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

市北:靶向发力绘就幸福生活新画卷

■市北区推广智慧垃圾分类。

■口袋公园成为居民休闲好去处。

■市北区开展文化惠民活动。

■市北区新建、改扩建多所学校。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

打造人人共享的“八分钟健身圈”;86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施疫情防控和社区卫生“双下沉”服务;创新打造老年人“中央厨房”,目前已辐射12个街道、22个社区;已建筹人才住房4512套,并加快棚改收尾清零;对馆陶路和四方路历史文化片区的莱州路等12条道路进行综合提升,完成40条道路4.9万平方米绿化提升;实现政策性扶持创业8116人,引进各类人才24630人;为居民送上150场专业演出、50场公益电影、3000节公益培训课程、10场非遗展演、10场儿童话剧及“文馨卡”文化惠民消费活动……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在民生服务领域,市北区以矢志不渝的初心,聚焦群众反映的痛点、难点、焦点问题,做到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民生工作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努力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便利感。

学有所教:教育事业实现新发展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市北区教育部门以打造优质均衡的义务教育和普及普惠的学前教育为抓手,抓教学提质量,抓改革创特色,抓服务优环境,抓队伍树形象,各项工作实现新发展。

市北区集团化办学改革纵深推进,形成以名校为核心的7个教育集团,24所学校参与,通过名校带动,各成员校品质不断提升,经验在全市推广。积极引进外部优质资源,成立青岛实验高中附属中学。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成立18个初中为引领的“初小共同体”,57所公办小学全部加入,在初小衔接、资源共享、贯通培养等方面迈出关键步伐。

面对二孩政策落地后的首个入园高峰,市北大力发展普惠园,一年来累计新开办公办和普惠民办幼儿园12所,增加学位3500个,特别是解决了欢乐滨海城等一批热点区域入园难问题。同时,推动高收费配套幼儿园转型为普惠园,在全市率先完成全部23个小区配套园整治任务,增加优质普惠的幼儿园学位6000个,全区公办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占比达到90%,入园远、入园贵难题有效破解。

与此同时,市北区克服老城区闲置土地缺少等困难,持续加大政府财力投入,突出公益免费,先后建成772处健身场所、55个“社区健身吧”,在全市率先达成“八分钟健身圈”。

水清沟街道南丰路社区的居民李先生说:“原来我们只能爬爬北岭山。现在好了,在家附近,政府增加了两个乒乓球台,两处口袋公园都分别建上了健身设施,有单杠、双杠、跑步机,都是免费的,我们锻炼身体更方便了。”

病有良医:织密居民健康“防护网”

“母亲一直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诊,也在这里签约,医生对母亲的身体健康状况很了解。而且,这里还有三甲医联体医院专家定期坐诊和远程会诊,技术上也有保障,我们很信任他们。”市北区四方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约居民辛女士的家属说。近期,患脑梗塞生活不能自理、长期卧床在家的辛女士突然病情恶化,家属没有选择大医院,而是来到四方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希望家庭医生服务团队能够上门看诊,实施居家治疗。这只是市北区基层医疗机构服务水平提升,吸引居民“回流”的一个缩影,越来越多基层患者不再舍近求远跑大医院,而是乐意在家门口看病。

悠悠民生,健康最大。目前,市北区各级医疗机构达790余家,形成了医、防、康、养“四位一体”融合发展的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并将网格化融入其中,使居民“小病不出居,大病帮转诊”,形成15分钟医疗圈。

市北区273支家医服务团队纳入 940个网格,深化网格居民健康管理和基本公共卫生融合服务两个平台建设,与网格内居民签订服务协议,建立健康档案 93万余份,实行动态健康监测和管理,提供送药、心电监测及基本公共卫生等综合服务,满足群众健康个性化需求。同时,市北区卫健部门还将从婚前到孕前、从产前到婴幼儿、从婴幼儿到老人所定制的36项卫生健康惠民政策也下沉至网格中,打造“生命全程服务链”。

“着力构建平战结合、医防协同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深化医疗改革、聚焦重点任务,多措并举织密居民健康‘防护网’,筑牢人民健康安全线。”市北区卫生健康局相关负责人说。

居有优境:市民出门就能逛花园

城市品质不断改善提升,市民才能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按照市委发起“15个攻势”的总体部署要求,市北区聚焦解决城市规划建设管理重点、难点、痛点、堵点问题,以开拓创新、攻坚克难的精神全面发起城市品质改善提升攻势,为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核心区建设提供了优美的环境保障。

走在昌福路口袋公园里,到处可见流畅大气的几何线条建筑小品和极具现代风格的艺术廊架等。公园在植物栽植上除保留现有常绿背景林外,采用点植、列植、组团等多种绿化方式进行种植。除了美化环境,公园更利于服务周边居民,满足日常休憩、娱乐、健身等活动需求。“走出小区就是公园,不仅能赏景,更是散步的好去处。”附近市民对此称赞有加。

市北区城市管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市北2020年完成了40条道路4.9万平方米绿化提升,建成徐州北路等10处立体绿化,整治瑞湖路及北岭山小西湖旁空地等裸土4400平方米;建成南丰路16号等8处口袋公园,完善了北岭山等7座山头公园的硬件设施,为群众提供便利的休闲游憩绿色空间。

为促进城市品质改善提升,市北区城市建设更新局加快棚改收尾清零,2020年剩余11个街道、570户未完成收尾,截至去年12月15日,已完成493户清零,其中8个街道全面完成收尾清零,剩余77户正在加快清零进度。完成收尾清零后,腾空土地和房屋实施统一规划,有步骤、有计划地推进建设,为产业发展、公建设施配套完善、方便居民生活释放空间。

同时,多措并举努力推动人才住房建设。截至去年12月15日,市北区已建筹人才住房4512套,其中开工建设1110套,确定项目主体1726套,存量安置剩余房源转人才住房376套,棚改腾空房屋改建1300套。

老有所养:打造老年人“中央厨房”

尊老敬贤,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市北区以承接青岛市创建全国第四批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试点为契机,分批次建设街道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和社区服务站,现已开业运营22处街道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签约家庭养老床位3237张,为老年人提供6大项30余项的全方位养老服务。同时,通过委托区内大型企业或专业组织运营形式,创新打造老年人“中央厨房”,目前已辐射12个街道、22个社区,为周边2500多名老年人供餐。

目前,市北现有养老机构66家,养老床位9746张,约占市内三区总数的50%,其中13家达到全市星级养老机构标准。今年,市北着力加强养老机构服务标准化建设,重点发展“医养结合型”养老服务机构,支持建设4处医疗养老联合体,以养老服务专业化、品质化、综合化逐步推进老、破、小养老机构市场淘汰;实施养老服务人才能力提升计划,开展养老服务线上培训、业务考核10余次,有效提高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执证专业护理人员达86%,较去年提高16%。

市北还加快推进社会救助“放管服”改革。自去年底将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供养、临时救助审批权试点下放到合肥路街道、浮山新区、阜新路街道、四方街道,将3000元以下小额临时救助试点下放至全部街道以来,共计审批特困及低保14人、临时救助3420户,试点工作平稳有序。同时将申请家庭的经济状况进行前置核对,通过优化审批程序,最大限度缩短审批时限。

文香沁脾:文化建设步入新格局

市北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高定位与微服务相结合,坚持线上“云”活动与线下特色活动相结合,坚持区办实事推进与发挥阵地作用相结合,公共文化服务不断提质增效。

疫情期间,文化服务“不打烊”。通过“云”上线的形式,精心策划了文化“云课堂”“云阅读”等活动,上线了“小马教唱”“老周教画”系列短视频教学课程,推出了《文化馆百门名家公益免费课程》《读联体·数字共享阅读服务平台》等免费资源平台;通过微信、抖音等网络平台,开展了“线上音乐会”“一人一艺”线上视频征集、旅游云推荐、优秀非遗项目云直播、文化旅游知识有奖问答等活动,平台流量超过20万人次。

积极推进“悦动市北”文化惠民工程项目实施,为居民送上150场专业演出、50场公益电影、3000节公益培训课程、10场非遗展演、10场儿童话剧及“文馨卡”文化惠民消费活动。打造“智慧书屋”网络体系,设立移动图书借阅点,完善图书馆总分馆制。依托现有6处24小时自助移动图书馆,增设24小时无人自助办证设备,方便读者借阅。

同时,大力推动国际邮轮母港、青岛里院历史街区、国际航运大厦、二十二世纪广电产业园、青岛纺织谷和M2创意园等园区基地开展招商服务工作。目前,已有国梦(山东)企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山东众信优游国际旅行社、山东盛清和德眼科医院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落户市北。

就业有保障:获评山东省级创业型城区

就业是民生之本。2020年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疫情防控和经济形势,市北区全力推进“稳就业”,预计全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8万人,扶持就业困难人员就业8500人。截至目前,实现政策性扶持创业8116人,创业担保贷款12394万元,引进各类人才24630人;去年1-9月份实现人力资源服务业营业收入31.7亿元;获评山东省级创业型城区。

针对疫情防控期间企业和群众的办事需求,市北区人社部门畅通网办渠道,加大“帮办代办”和延时服务力度,推出“云维权”“远程坐席”等线上举措,实现了疫情期间服务“不见面”“不打烊”。发挥就业人才专员队伍作用,通过“政策找人”精准扩大各项就业促进政策受益面,全区发放灵活就业社保补贴4066万元,稳岗补贴5455万元、惠及企业12741家。重点保障企业劳动用工,组织开展“春风行动”“金秋送岗”等各类线上线下招聘活动150余场,提供岗位6万余个,预计去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8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8500人。

设立政策专项负责人统筹做好创业政策答疑,依据新政策再造创业业务办理和风险防控流程,加强业务咨询、受理、审核全程管理,实现政策性扶持创业8116人,创业担保贷款12394万元。积极组织培育互联网+培训新型培训方式,发挥人力资源培训机构的平台作用,着力引导企业开展新录用人员岗位技能培训、以工代训、“金蓝领”培训和企业新型学徒制等项目,组织各类培训11529人。强化高端人才创新创业服务,博创园新引进博士创业企业26家,目前在孵企业49家,带动就业近200人。

1  2  3  


我要评论↓

返回新闻网房产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