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地铁1号线的全线贯通,为市民往返青黄提供了快捷出行选择。

天高云淡、风微日暖,假期最后一天,天公给力,加上又是腊月初一天文大潮,到前海一线亲近大海、嬉戏海鸥的游客络绎不绝。往年,这样的出行高峰期,紧邻栈桥的兰山路公交站,等待乘坐隧道公交的游客都要排起长队。今年,这样的景象不见了。这背后,是地铁1号线的全线贯通,为市民往返青黄提供了快捷出行选择。

景点人山人海 车站排队长龙消失

3日上午10时许,受天文大潮影响,栈桥等前海一线区域露出了大片沙滩。天空中,暖阳高照、海鸥飞舞。整个栈桥景区,用人山人海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假期最后一天,带着家人来海边玩玩,亲近海鸥享受静好岁月。”市民宋女士说。

附近的兰山路公交站,只有几名正在候车的乘客。这个公交站,因为有多路隧道公交停靠,以往一直是岛城较为火爆的站点之一,排队乘车是常态。公交站下方,是地铁换乘站,1号线和3号线在此交汇。记者在地铁站内看见,地铁1号线的站台上,不少市民正在排队等待,一辆列车驶来,车厢内已“满员”。

据来自地铁集团的数据显示,1号线南段开通后,整体客流上涨趋势显著。 2021年12月31日,1号线客流达285396人次,较1号线南段开通前1号线北段客流53475人次,上涨533.7%,地铁线网单日总客流突破120万人次,增幅38%。

大客流减少,“红马甲”不见了

每逢节假日必在兰山路车站现身的红马甲也不见了。以往每到节假日等大客流时段,城运控股公交隧道公司都会安排志愿者,在车站维持秩序调度车辆。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和隧道公交一道,成为兰山路车站的亮丽风景。

“从元旦开始取消四条隧道公交,从目前来看,假期没有出现人员滞留等问题。”城运控股公交隧道二分公司党支部书记朱蓬告诉记者,隧道1路线途经山东科技大学、滨海学院等多所高校以及青大附院、市立医院、青大附院西海岸院区等多家医院,线路长、站点多,客流一直保持在较为密集的状态。与隧道1路不同的是,取消的隧道2路、隧道5路,客流在取消前就有所减少。“刚开通时隧道2路日均客流保持在1万左右,2014年7月的数据显示客流也在8000人次左右,后来基本每天客流在4000人次,减少了50%。”出现客流的两极分化,源于不同线路的功能性不同。隧道2路线的主要功能是过海接驳,客流主体主要是上班族和游客,受旅游因素影响较大。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客流下降明显。此外,通行费用下调,越来越多市民选择开私家车往返,也是隧道公交客流减少的因素。

隧道2路、隧道5路取消后,车辆一部分划分到隧道1路,缓解早晚高峰尤其是节假日期间的客运压力,另一部分划分到隧道6路线,缩短发车间隔,为市民出行提供保障。元旦假期,隧道1路利用这些划转而来的车辆,增加了班次。“从目前统计数据看,客流确实有所减少,具体会有怎样的影响,还要等到工作日上班族出行时再观察。”朱蓬告诉记者,以往为应对大客流,该公司多次发出过双末车。

发车形式灵活,市民出行更方便

为应对1号线开通,隧道1路、隧道6路双向增设“山里地铁站”站,隧道6路线调整首末车时间,隧道公交线路由原来连接青西两地的交通“主动脉”,转变为服务地铁主动脉的“毛细血管”,为市民出行提供更加便捷的公共交通出行服务。

“假期我们注重节点区间和小区域的大客流,调度更为灵活发车也更加机动。”城运控股公交隧道一分公司党支部副书记刁维涛告诉记者,隧道2路取消后,部分车辆补充到隧道6路,元旦假期,他们安排工作人员增发隧道6路的区间车,解决了隧道6路因线路较长而带来的周转不畅等问题,减少市民出地铁后的候车时间。

1号线具体将给隧道通行带来哪些影响,相关人员正密切关注着工作日上班族的出行情况。“假期期间,尝鲜客居多,线路客流具体将有怎样的变化,还需要等到工作日期间统计分析。”工作人员说。观海新闻/青岛晚报记者徐美中

受旅行团青睐 隧道公交当年很火爆

作为隧道2路的开线驾驶员,兰柏见证了线路的发展变迁。“刚开通时,大家都争相想要坐车体验穿行海底的感觉,人多的时候都挤不上车。”兰柏回忆起当时情况仍感觉记忆犹新。据兰柏介绍,市民当时对海底隧道充满了好奇,纷纷赶来观光体验。“不仅有西海岸、市南等离得比较近的市民,还有李沧、城阳的市民,平日里老年人比较多,周末全家体验的多。”兰柏告诉记者,其他的隧道线路基本都是这种情况,几乎每趟车都爆满,驾驶员下班后会主动到车厢、站点维持秩序。开通初期,隧道1路、2路、5路、6路四条线路日均客流基本稳定在5万人次左右。其中,隧道2路线日运送乘客1万余人次,观光客流占90%以上。

薛家岛枢纽站旁的山里小区是由六个自然村合并而成的小区,周边没有大型农贸市场,隧道公交线路开通后,居民们乘坐公交跨海到团岛早市买菜,也有市区老人闲暇时坐车到薛家岛枢纽站旁边的凤凰山爬山钓鱼。甚至有郊区“扁担客”挑菜到团岛早市售卖,隧道公交就像一条长线,联通青西两地,也使城乡关系更加紧密。

我要评论↓

返回新闻网房产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