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山东省人民政府发布《山东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1月21日讯 今天,山东省人民政府发布《山东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规划》提出,到2025年,山东新型城镇化初步实现智慧化、绿色化、均衡化、双向化,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8%左右;到2035年,城镇化实现高质量发展,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5%左右,新型城镇化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据了解,《规划》共6章、26节、2.6万字,总体分为三个板块:第一板块为第1章,提出了新型城镇化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第二板块为第2至5章,围绕深入推进智慧城镇化、绿色城镇化、均衡城镇化、双向城镇化展开,提出了规划任务和重点举措;第三板块为第6章,为规划实施保障。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要坚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引领,更好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十三五”期间,我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由57.01%提高到63.05%,年均提高1.2个百分点,城镇化稳步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规划》明确了未来一个时期全省城镇化发展思路、目标路径、重点任务和政策保障,对提升全省城镇化发展质量水平、助推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十四五”重点专项规划,《规划》以城镇化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城市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为重点,以智慧化、绿色化、均衡化、双向化为方向,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提供坚实支撑。

支持青岛开展全国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试点

在智慧城镇化方面,《规划》强调坚持数字赋能高质量发展,充分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贯穿城镇化全过程,加大城镇通信网络、基础算力、智能终端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健全智慧服务体系,提升精准智治能力,推动城乡智慧协同,构建区域创新高地,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型智慧城市群。明确提到,要加快济南、青岛国家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建设,支持青岛建设互联网国际出入口局,实现城镇网络通信速率全面升级。此外,还要推动城镇传统设施改造,支持济南、青岛、烟台、济宁开展全国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试点。

众所周知,创新是智慧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的基因。《规划》提到,要构筑高能级创新平台体系,在济南、青岛、烟台等地加快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协同京沪高铁沿线城市打造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带。与此同时,超前布局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空天信息等一批新型产业,推动数字经济园区试点建设工作,打造济南、青岛未来产业集聚区,推动城市产业智慧转型,推动“现代优势产业集群+人工智能”,支持企业“上云用数赋智”。

推动青岛老城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在绿色城镇化方面,《规划》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纳入城乡发展整体布局,发挥规划导向和约束作用,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创新城市绿色发展模式,彰显齐鲁山水人文特色,建设绿色、安全、韧性、人文的现代宜居城乡,打造安全高效的生产空间、舒适宜居的生活空间、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

城市更新,是实现城市转型发展的现实途径,有助于推动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和品质提升。《规划》提到,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研究制定全省城市更新实施意见,统筹地上地下空间综合利用,全面开展老旧小区、老旧厂区、老旧街区及城市地下管网普查,分年度推进更新改造。实施老旧小区和棚户区(城中村)改造计划,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增加绿化节点和公共开敞空间,2025年前累计开工改造老旧小区290万户。新建居住区推广街区制,打通城市道路微循环。开展完整居住社区设施补短板行动,因地制宜改造和建设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在“双碳”目标下,要积极探索城市碳排放碳达峰实现路径,推动建筑、交通、产业等关键领域绿色变革,加快形成集约紧凑低碳的发展模式。提升建筑节能标准,因地制宜推广被动式建筑,2025年居住建筑清洁取暖率达到80%以上;全面建设绿色低碳交通体系,加快形成绿色低碳运输方式,提升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2025年智能网联充电设施超过10万个。

此外,《规划》明确要注重挖掘城市历史文化资源,突出历史风韵在现代城市的创造性呈现,保护性传承、创新性发展每座城市独特文脉,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建立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体系,加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力度,保护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街区、建筑传统格局和风貌,让城市留下记忆。推动“泉·城文化景观”、青岛老城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扩大青岛租赁住房供给,逐步实现“租购同权”

在均衡城镇化方面,《规划》强调统筹区域均衡发展,建立健全城市空间、社会、资金等领域治理体制机制,推动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推动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向常住人口全覆盖,推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保障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强化县城综合服务能力,把乡镇建成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拓展城乡居民就业创业增收空间,促进共同富裕。

其中提到,要推动济南、青岛提升能级联动发展。加快提升济南辐射带动作用和青岛开放创新功能,鼓励社保转接互认、教育和医疗资源共享,打造错位互补发展的双引擎。织密济南与青岛之间联系通道,构建济青科创制造廊带,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集聚带。以济南为中心,辐射带动淄博、泰安、聊城、德州、滨州、东营六市一体发展、协同发展、融合发展,优先打造济(南)—淄(博)、济(南)—泰(安)发展轴。以青岛为核心,聚集形成潍坊—烟台—威海—日照一体联动发展的沿海城镇高质量发展带。

与此同时,还要不断提升交通网络支撑能力,以济南、青岛为中心,烟台、临沂、潍坊、菏泽等城市为节点,构建中心凸显、内联外通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力争在“十四五”末期全省公路网密度达到188.1公里/百平方公里,高速铁路运营里程达到4400公里左右,市内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到600公里,通用机场数量达到30个左右,2030年实现经济圈内城市之间1小时通达、城市群内城市之间2小时通达,基本建成轨道上的城市群。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规划》明确,以子女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险、住房保障等为重点,努力办好民生事业,改善人民生活品质,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比如,在住房保障方面,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统筹实物保障和租赁补贴方式,合理扩大小户型、低租金的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完善长租房政策,扩大济南、青岛租赁住房供给,逐步使租购住房在享受公共服务上具有同等权利。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解决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住房困难问题。将符合条件的人才住房建设项目纳入省级重点项目,探索发展共有产权住房。推动城镇常住人口居住水平整体提升,到2025年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提高到40平方米。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城市银发经济,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发展普惠性养老服务和互助性养老,支持家庭承担养老功能,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养老机构,持续提升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2025年、2035年分别达到60%、80%。统筹人才引进、创业就业等资金,为青年人才提供教育、就业、创业等基本公共服务。支持济南打造人才生态最优城市,支持青岛打造大学生最友好城市。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建立健全未成年人关爱保护体系和民政公共服务体系,规划建设一批社区儿童公园、儿童运动中心等满足儿童休闲娱乐需求的公共设施及空间,在中小学、幼儿园周边,依托绿道打造与机动车完全隔离的安全无障碍学径网络。扩大普惠性幼儿园和托育服务供给,发展早教中心、婴幼儿综合性托育服务,利用三年时间将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到3.1个。

推进中日(青岛)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建设

在双向城镇化方面,《规划》聚焦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优化全方位开放布局,培育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的新增长极;坚持城乡一盘棋,引导城乡人口、土地、资金、技术等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合理配置,重塑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实现“城中有乡、乡中有城”,城乡深度融合。

山东毗邻日韩,与日韩经贸往来频繁。因而,要加强中日韩地方经贸合作,综合发挥与日韩地缘相近、文化相通、产业相融等优势,创新山东省与日韩地方对话机制,打造中日韩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建立面向日韩高水平金融开放与合作机制,推进中日(青岛)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威海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建设,支持中韩(烟台)产业园与韩国新万金产业园深化合作。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不断深化东亚港口联盟合作。举办“对话关西”“日韩山东商务周”、中日韩产业博览会、日本、韩国、RCEP区域等3个进口商品博览会、黄河流域跨境电商进口博览会等重大经贸活动,支持青岛建设中日韩消费专区。

与此同时,畅通城乡市场供需体系。实施产品提质工程、进口替代工程,扩大优质消费品和服务供给,显著提升国内市场份额。加强城市商圈规划,支持济南、青岛打造北方消费中心和重要国际消费目的地,打造一批区域性消费中心城市,布局城乡融合新型消费网络节点。

加快外来人口融入城市

如何加快外来人口融入城市?《规划》提到,要深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不断提升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增强外来人口城市认同感,着力缩小户籍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差距,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实行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居民凡在城镇居住或就业的,本人及其共同生活的近亲属均可落户城镇,促进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定居。畅通入乡返乡落户渠道,允许入乡就业创业人员在原籍地或就业创业地落户并依法享有相关权益,促进人口双向流动、合理分布。建立现代化人口管理服务制度,加快建设电子证照和电子档案,推进户口、居民身份证办理“无纸化”“免填单”,实现高频事项全省通迁通办。(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冰洁)

我要评论↓

返回新闻网房产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