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前,青岛市已起草完成“六个城市”总体实施意见,并逐一编制了五年规划和三年行动方案,实行项目化、工程化、清单化推进,确保“六个城市”建设取得扎实成效,加快向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目标迈进。

9月27日,中共青岛市委“山东这十年·青岛”主题新闻发布会举行,重点介绍了党的十八大以来,青岛市加快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生动实践,并回答了媒体关于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攻坚行动等方面的提问。

青岛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把青岛放在新发展格局和新的历史方位中审视和谋划,明确了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具体目标,就是打造“六个城市”(即现代产业先行城市、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宜居宜业宜游高品质湾区城市、现代化治理样板城市)。目前,青岛市已起草完成“六个城市”总体实施意见,并逐一编制了五年规划和三年行动方案,实行项目化、工程化、清单化推进,确保“六个城市”建设取得扎实成效,加快向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目标迈进。

——打造现代产业先行城市。青岛将大力实施实体经济振兴发展行动,着力提升智能家电和轨道交通装备等7个优势产业,加快做大做强集成电路和虚拟现实等10个新兴产业,重点发展现代金融和现代物流等7个现代服务业,不断深化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打造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青岛将充分发挥综合优势,加快打造国际海洋科技创新中心、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全球现代海洋产业中心、全球海洋生态示范中心和全球海洋事务交流中心,大力提升现代海洋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

——打造国际化创新型城市。青岛将突出“创新型”发展导向,加快创新平台建设,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营造更加优越的创新创业生态,更大力度培育引进创新人才,加快打造国家东部沿海重要的创新中心。

——打造国际门户枢纽城市。青岛将发挥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战略节点作用,加快上合示范区和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等高能级开放平台建设,推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建设实现新突破,加快打造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更好服务和融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建好青岛都市圈,不断增创对外开放新优势。

——打造宜居宜业宜游高品质湾区城市。青岛将进一步彰显城市特色,持续推进城市更新建设,加快历史城区保护更新,完善轨道交通和市政道路等基础设施,改善群众居住和生活环境品质,加快建设公园城市,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打造现代化治理样板城市。青岛将在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上下功夫,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青岛、法治青岛、文明青岛、美丽青岛、数字青岛,不断提升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今年初,青岛启动实施了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宜游高品质湾区城市。让交通出行更加顺畅,谋划了总投资2911亿元的174个交通设施项目,全面构建综合立体交通网。着力打造“轨道上的青岛”,正在加快建设总里程219公里的11条地铁线路。

让城市环境更加优美,青岛结合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多措并举、标本兼治,营造让本地居民舒心、让外地游客向往的洁净优美城市环境。其中,推进环卫行业全时段、全流程、全链条、全覆盖监管,全市城市道路保洁总面积达到8780万平方米;加快推进60个山头公园整治,实施“见缝插绿、拆违增绿、拆墙透绿”等工程,着力打造公园城市。

让老旧城区更具活力,青岛计划用3年时间,改造1000个城镇老旧小区,启动改造73个城中村,基本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城镇老旧小区和主城区内的城中村改造。今年,启动了29个城中村拆迁和318个老旧小区改造任务。坚持把旧城旧村改造与产业布局调整结合起来,以10个低效用地片区开发建设为契机,规划建设一批新兴产业专业园区,加快实现“腾笼换鸟、凤凰涅槃”。

让历史街区更富魅力,青岛将历史街区保护作为工作重点,坚持规划先行,按照“分层规划、精准发力,逐一攻破”的策略,夯实了从历史城区、历史文化街区到建筑单体三个层级的保护规划体系。坚持保护性更新,推行“一房一档”“一路一档”,对里院、名人故居等历史建筑实施整体性修复,努力实现“建筑可阅读、街区可漫步、城市可记忆”。同时积极导入“老建筑+新消费”“原场景+新体验”等新业态新场景,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前来“打卡”。今年以来,历史城区75个商旅文新项目开业运营,百年中山路焕发新活力,成为青岛旅游新热点。(本报记者 杨国胜 薄克国)

我要评论↓

返回新闻网房产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