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日,市北区即墨路街道迎来了好消息,上海路-德平路(一期)、青岛湾老城区二期、德平路7号这三处零星片区迎来了拆迁改造,涉及到的2820户居民即将告别居住了多年的老房子,他们多年的夙愿终于要实现了。

    

    “盼了这么多年,这一次是真的要拆迁了!”家住市北区上海路的秦先生见到记者后,就这样感慨了一番,而他的这番话也代表了即墨路街道大部分拆迁居民的心声。

    最近,市北区即墨路街道迎来了盼望已久的好消息,上海路-德平路(一期)、青岛湾老城区二期、德平路7号这三大片区终于要拆迁改造了,这三个片区拆迁涉及到2820户居民,大家即将告别居住了多年的老房子。一时间各种“追忆”又出现在了青岛各大论坛,趁着拆迁前的这段时间,记者对三大片区进行了实地走访。

市北区,棚户,改造,即墨路

    拆迁片区:德平路7号  居民代表:冯老先生

    从9岁住到75岁 见证老楼房由盛转衰

市北区,棚户,改造,即墨路

德平路老居民冯先生

    记者首先来到了德平路7号拆迁片区,德平路7号甲、乙、丙、丁、戊皆在此次的拆迁范围之内。在现场记者看到,德平路7号楼房是一个三层的小楼,尽管从外表来看这幢楼并不十分破旧,但是内部却是破败不堪了。楼道十分昏暗,楼梯拐角处堆满了老旧家具,墙壁也早已看不出本来的颜色,护栏锈迹斑斑,眼前一切都暴露出老房子的历史的痕迹。

    据街道的工作人员介绍,这幢楼建于上世纪30年代,它见证了周边环境的一代代变迁,却唯独自身没有变化过。在这幢楼里,记者遇到了一位老住户冯先生,冯老先生非常热情地邀请记者到他家里坐坐。

    老先生的家里非常拥挤,总共不到50个平房的房子硬生生地拆分成3个卧室,房子采光也极为昏暗,无论是门窗还是家具,都有一种“穿越”回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感觉。记者本以为这是冯先生家的房子,但他却告诉记者,这里一共住了三户人家,这着实让记者吃了一惊。他告诉记者,这就是青岛最原始的“团结户”,他们家与另外两家共同挤在这幢房子里,每家只有一个小卧室和一个厨房,公用一个厕所,50平方米三家总共住了9口人。因为是工作时间,其他家的人都不在,记者实在无法想象9个人挤在不足50平的房子里是个什么样的感受。

    据冯老先生自己说,1950年他跟着父母亲搬进了这个房子里,一住就是55年。在这个房子里,他经历了父母的相继过世和儿女的结婚成家,如今只剩他和老伴守在这里。面对即将到来的搬迁,他既有不舍,也有激动,“没想到住了一辈子的‘团结户’,在我75岁高龄的时候,还有机会搬到大房子里去。”冯先生告诉记者最近他和邻居们聊得最多的就是住上大房子后的美好生活。

    拆迁片区:青岛湾老城区(二期)  居民代表:徐女士

    筒子楼里条件最好的家里 下雨天屋顶依旧会渗水

市北区,棚户,改造,即墨路

徐女士

    随后记者来到了青岛湾老城区二期改造项目,具体范围在胶州路、潍县路、博山路、海泊路、高密路、济宁路合围区域,这一片区涉及拆迁居民近900户。

    记者在这片区域转了转,发现沿街的楼房大部分都用做店铺使用了,外表看来还比较光鲜,但是里面的住宅就与外面形成鲜明的对比了。在海泊路上,记者随机走访了几处居民楼,发现这些居民楼大多是筒子楼的形式,上下两层,十几户挤在一起,面积小的只有十几平方米,大的也只有40平方米左右,每一层只有一个公共卫生间,私密性极差,生活极其不便。

    徐女士一家是这些筒子楼里居住条件比较好的一户了,她家面积有40多平米,十年前还重新装修了一次,专门隔出来一个自家用的洗手间,虽然不宽敞,但毕竟不用和邻居去抢厕所了。徐女士告诉记者,如今儿女都结婚了,就剩她和老伴住在这里,比起之前一家几口挤在一起时,情况要好很多。不过尽管她家的房子已经是这楼里条件最好的一户了,但也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两个卧室每到下雨天就会出现漏雨的情况,墙面也出现了许多裂缝。

    走访中记者还发现,这些筒子楼的楼梯大部分都是木质的,很多扶手已经松动或者干脆掉了,有些地面也出现了大裂缝,居民们只好重新铺上木板,还有的房间墙壁出现裂缝,地基下沉,居民们直呼“危房”不敢再继续住下去了!

我要评论↓

返回新闻网房产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