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都说刚需买房难,想买的房子和有限的存款始终不能画上等号,“有得必有舍”成了刚需买房的痛点。

    【编者按】 都说刚需买房难,想买的房子和有限的存款始终不能画上等号,“有得必有舍”成了刚需买房的痛点。不仅如此,由于缺乏经验,刚需买房也时常容易走入误区,而且即使买了房也会因为种种原因而后悔不已。近日,青岛新闻网小编在通过对市场一线刚需购房案例做了一系列了解后,总结出近年来刚需买房最容易步入的四大误区,而针对这些误区,资深房产人士也“破旧立新”给出了更为实用的经验之谈。这些忠告结合当下楼市风向,或许就是刚需置业当下选房路上不得不看的“买房秘笈”——

    误区一:贷款年限越长利息越高 刚需“望房生畏”

    业内:别担心!谁也不会“抱”着一套房还上30年

    案例:买房历来是让很多刚需头疼不已的大事,起因无非是单价高、总价高,一套房动辄上百万简直是他们遥不可及的天文数字。因此,不少人买房选择贷款,首付30%之后,剩下的钱由银行贷款分期支付,买房的压力陡然减轻。然而,当小刘决定买下一套刚需房贷款60万元时,银行一笔账直接把他算懵了。

    根据小刘的贷款情况,他购买的刚需房向银行贷款60万元,贷款年限为30年。按照当下的房贷利息计算,小刘每月仅需支付房贷3184元,但30年的房贷总额近115万,几乎与小刘总房款旗鼓相当!而且30年的房贷年限意味着小刘要给银行打30年的工,中途一旦利率上涨,则每月还款额都会增加,这让小刘在房子面前望而却步。

    业内忠告:“还没贷就害怕”是很多刚需的通病,看到了每月需要还款的额度后,再看看30年的本息总额,觉得这辈子都被“套牢”了。然而,刚需最该正视的一个问题是,几乎没有人会“抱着”一套房子30年。换言之,在房产本身升值之后的5-10年内,大部分人会选择出手换房,那个时候房产本身的升值价值已经远远超过购买时的价值,有些甚至翻上数倍,而5-10年后“解压”,银行利息往往是“寥寥无几”,可能有些银行会收取部分违约金,但对于那个时候巨额的卖房款来说,也都只是“小儿科”罢了。

    误区二:能全款就别贷款,能借亲友的就不向银行借

    业内:应充分考虑通货膨胀及经济压力

    案例:动辄上百万的一套房,如果让刚需自己负担恐怕是难上加难,“刚需买房要靠爹娘”虽然听上去有些唏嘘,但实际情况就是如此。如今的80后、90后买房常常是一套房愁坏两代人,看着房子的总价再想想儿女可怜的工资,心疼子女的父母往往要拿出毕生的积蓄,为的就是“一次付清”,好让自己孩子的生活压力降到最低。

    这样的例子在青岛楼市里并不少见,有些父母的积蓄不够还会借遍亲友;而即便是凑不够全款,也要竭尽全力凑出足够多的首付,让贷款压力降到最低。小王四年前购买市北区的新房时就是全款置业,为此几乎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但小王的父母坚持认为,让小王买房没有任何压力及后顾之忧才是最好的。

    业内忠告:可怜天下父母心,为了让孩子没有较大的生存压力,很多家庭在给子女购房时,都会最大限度的选择全款支付,因为在老一辈人的眼里,借钱有利息、还要每个月给银行打工,可谓是苦不堪言。“经我接手的购房者中,很多父母辈都坚持认为全款购房好,甚至不考虑家庭压力。还有的宁可借亲友也不借银行,这些都是误区。”一位资深房产中介经纪人告诉记者,我们认为买房应该合理的考虑自身条件,拿不出巨额的购房款可以适当考虑贷款,这些年经历的通货膨胀以及降息降准就是最好的例子,承担贷款有时候会比“全款买房”的压力轻松许多。

我要评论↓

返回新闻网房产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