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大年初一(2月16日),新华社发表了题为《“房住不炒”让房价渐回理性》,就2018年楼市调控发文,房价调控并非这轮调控的终极目标!2018楼市将继续从紧调控!文章指出:

宜工作,宜谈楼市。

大年初一(2月16日),新华社发表了题为《“房住不炒”让房价渐回理性》,就2018年楼市调控发文,房价调控并非这轮调控的终极目标!2018楼市将继续从紧调控!文章指出:

日光盘、地王热、开发商坐地涨价……类似楼市“高烧”现象逐渐退幕,在“房住不炒”指挥棒作用下,供需两侧发力的调控政策效果显现,房价渐回理性通道。

“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为房地产市场正本清源:房屋的真实价值在于其居住属性。以此为出发点,去年百余城市陆续采取限购、限贷、限商、限售政策,掐断楼市投机炒房通道,逼退楼市“高温”。

1、2018,注定是楼市新旧时代的分水岭

如何认清当下楼市?就当下而言,我们正处于一个楼市巨大转折的开端,正处于一个楼市新时代和旧时代的分水岭。旧时代的规律逐渐失效,新时代的经验却尚未生成,是我们对楼市越发困惑的根本所在,也是未来我们所要面对的最大困境。

而2018,注定是楼市新旧时代的分水岭!之所以说注定,是因为类似的楼市转折点,近年来总共出现过两次,而且有规律可循。

98年,转折点的标志是房改。

08年,转折点的标志是解除商业银行信贷规模限制。

18年,转折点的标志是住房属性的明确变化。

房地产的下个十年,自2018开始。(2018-20XX)

过去十年,住房有两个明显属性,一个是居住属性,一个是投资属性,公共物品属性相对来说是处于弱势的。(公共物品属性可以大致理解为保障性住房)

但是未来十年,住房将极大的弱化投资属性,转变成居住属性+准公共物品属性。(想想最近的各种住房保障政策,保障房,人才房,共有产权房,70年只租不售房等等)

下面这段非常著名的讲话,就是属性变化的最根本体现:

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

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这句话的分量,预示着房产市场重心的转移,说明了房子除了买卖以外,租赁同样重要,是未来发展的重心之一。

2、2018,关于楼市的新认知

首先,是价格不会再大涨。去年最热的时候,动辄5%的单月涨幅,如今再也不会出现。热点城市再热,涨幅也没有超过1%每月。

其次,是低首付再也拿不到了。

不说银行目前首套房40%,二套房动辄60%,甚至像南京这种二套80%的首付,就连开发商、中介想让你提前买房,想给你些首付贷也做不到了。

最后,是交易被严格限制,想变现越来越难。

这一轮调控,跟过去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过去是不让你买,但这次还不让你卖。过去,限购限贷是调控的主力军。

但是这一次,限价,限卖变成了主流,看看全国有多少个城市进行了限售,你就明白,逻辑从过去的不让你买,变成了现在的不能卖,甚至是想卖也卖不出去。

未来,短期买卖快速获利注定成为历史,长期持有获得收益将会变成新常态,而限售,既是培养习惯,又是在给房地产长效机制的出台留一些时间和空间。

3、未来,这些城市的房子还有大把“钱”途!

未来,在更长的时间内,城市房价的上涨空间,将取决于其基本面,即经济实力和人口。

在中国人口进入存量时代,谁能吸引到更多的外来人口,谁就有未来,谁的房子也就更有保值增值的空间。

因为更多的人口意味着更多的财富创造,并充当着楼市的接盘侠。

纵观当今中国,明确表示自己不缺人甚至往外撵人的城市,只有两个——北京和上海。

即使是四个一线城市中,最为拥挤的深圳,也在拼命的吸纳人,2017年,单是户籍人口就增加了50万人。

意识到这一点的新一线、二线城市,自去年开始,推出人才政策、购房补贴等诸多福利,拼命的吸纳人口。例如——

重庆的高精尖人才可享受住房优惠保障,安家补助最高200万;

成都优化人才落户制度,实施人才安居,建立人才绿卡;

武汉规定非武汉户籍个人凭“房票”可在武汉购买首套住房;

南京的高层次人才购房首套不受户籍限制,40岁以下本科生直接落户买房等。

2月4日,西安市甚至召开了户籍管理民警集体誓师大会,号召坚决打赢西安人才、人口争夺攻坚战。

我要评论↓

返回新闻网房产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