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今年6月,2018上合组织峰会将在青岛举办。这是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后,我国举办的又一场重要主场多边外交活动,也是上海合作组织扩员后的首次峰会,对于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境界具有重大意义。
开栏的话
刚刚闭幕的博鳌亚洲论坛发出的开放共赢的国际最强音犹在耳畔,相约上合构建更加紧密命运共同体的主旋律又沐风而来。
今年6月,2018上合组织峰会将在青岛举办。这是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后,我国举办的又一场重要主场多边外交活动,也是上海合作组织扩员后的首次峰会,对于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境界具有重大意义。
相约上合,扩员后的上合组织将重温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增进成员之间的互信与团结,开启上合组织发展壮大的新征程。青岛峰会将成为上合组织发展进程中一座新的里程碑,开启这一新型区域组织的新时代。
世界的目光即将聚焦这座富有活力、时尚美丽、独具魅力的海洋名城。本报今起开设“相约上合——风从海上来”专栏,充分展现青岛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和特色亮点,反映各界喜迎峰会的良好风貌。
2018年4月18日青岛日报1版截图
青岛,开放高地不断隆起
截至2017年底——
青岛与全球215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与全球69个城市缔结为友好城市或友好合作关系城市;
累计实际利用外资超过600亿美元,有126家境外世界500强企业在青岛投资248个项目;
累计对外投资项目1542个,投资总额达到295.5亿美元,涉及全球99个国家和地区;
青岛港与180个国家和地区的700多个港口保持贸易联系,青岛空中航线达到186条……
风从海上来,开放铸精彩。
青岛,这座因海而生,因贸而兴的城市,最大的优势、最突出的特色就是对外开放。为了将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将特色最为充分地彰显,这座城市总是在广阔的坐标系中,审视自身、洞察方向。
“改革开放是青岛紧跟时代、走在前列的重要法宝。实践发展永无止境,改革开放永无止境,必须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激发新活力、创造新优势。”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张江汀强调。
青岛,一座因海而生,因贸而兴的城市,最大的优势、最突出的特色就是对外开放。
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青岛在国际城市战略的引领之下,实施了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加快融入“一带一路”,一个不断隆起的沿海开放高地逐步形成。
数据是最好的佐证。截至2017年底,青岛与全球215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与全球69个城市缔结为友好城市或友好合作关系城市;累计实际利用外资超过600亿美元,有126家境外世界500强企业在青岛投资248个项目;累计对外投资项目1542个,投资总额达到295.5亿美元,涉及全球99个国家和地区;青岛港与180个国家和地区的700多个港口保持贸易联系,青岛空中航线达到186条……
青岛港与180个国家和地区的700多个港口保持贸易联系。(资料图)
青岛空中航线达到186条。图为2017年12月11日,青岛—洛杉矶直飞航线开通。(傅学军解豪摄)
高扬起开放的风帆,在创新驱动之下,一个更加富有活力、更加时尚美丽、更加独具魅力的青岛,正迈着铿锵的步伐一步步走来。
更高站位——
融入“一带一路”提高开放维度
提高站位,才能拓宽视野。
在这座城市的开放进程中,成功跻身“一带一路”双定位城市,极大拓展了青岛的“筑梦空间”,开启了青岛新的“机遇之窗”,提供了青岛对外开放的“进阶”新路径。
青岛全力建设全国唯一欧亚经贸合作产业园,探索“一带一路”经贸合作新模式。图为欧亚经贸合作产业园区规划图。
紧握机遇,青岛不断创新跨境发展模式,着力打造“一带一路”开放合作平台。2015年,青岛与上海合作组织实业家委员会协商共建欧亚经贸合作产业园区,共同打造“一带一路”地方经贸创新型平台园区。这一园区以“物流先导、跨境合作、贸易引领、产能合作”为特色。境内,在国家级胶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设立贸易物流先导区;境外,与沿线国家共商共建产业合作区和装配加工基地。目前,境内先导区已吸引21个项目,总投资达238亿元,境外园区同样进展顺利。
与此同时,青岛围绕全面展开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着力推进“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青岛以重点海外项目为重要抓手,重点推动家电、轮胎、有色金属、纺织、机械等优势产能对外投资合作,目前,已经建立总投资200亿美元的经贸合作重点项目库。其中,海尔集团在俄罗斯扩建了冰箱、洗衣机生产线,在印度启动了白电扩产;海信集团启动墨西哥工厂和南非工业园二期扩建工作。以境外合作区为支撑,培育优势产能境外集聚区。目前,全市7个境外合作区进展顺利推进,其中海尔鲁巴经济区、海信南非工业园等5个境外合作区纳入2017年商务部重点境外合作区,累计吸引入区企业16家。
蓝天白云之下的俄罗斯海尔冰箱工厂外景。(资料图)
如今,“一带一路”沿线正在成为青岛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的重要载体。贸易方面,2017年,全市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总额增加到2485.27亿元、增长11.2%,占全市比重上升到49.4%;投资方面,2017年,全市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额达到21.9亿美元,同比增长14%,占全市比重提高到34.06%。
更高水平——
内外深度融合转换发展路径
“引进来”与“走出去”是对外开放的两个方向,只有将两者有机结合才能形成合力,才能不断增强青岛对全球资源要素、品牌要素、城市开放要素的聚集、服务和辐射能力。
2017年11月14日,海信集团旗下上市公司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与东芝株式会社在东京联合宣布:东芝映像解决方案公司股权的95%正式转让海信。
为此,青岛坚决摒弃了“内”、“外”各自为战、相互割裂的传统做法,转向了内外统筹、融合互动的全新路径。在这条全新道路上,青岛更加注重“走出去”在对外开放中的引领作用,全力构建“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外贸、外资、外经、外包联动发展,“稳外需”与“扩内需”融合发展的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体制。
路径的改变,将青岛的开放引入了全新的局面,一系列可喜的变化随之发生。
外资带动外贸:目前,全市实际运营的外商投资企业近7000家,其中出口导向型企业3000余家,出口总额占全市比重超过三分之一。
外经促进外贸:“海外青岛”的快速发展对外贸形成了强力拉动。其中,“‘青建+’走出去融合发展”模式带动了成套装备、工程设计、运营管理等出口;家电电子、纺织服装等优势企业走出去建设境外生产基地和加工装配基地,显著带动产业链配套产品出口;远洋渔业、矿产能源、农业林业等境外资源开发与合作,扩大了大宗商品和原材料的回运进口。
青建集团股份公司承建、青岛博海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参建的缅甸仰光苏雷广场综合体工程获评境外鲁班奖。(资料图)
青岛对外开放的整体水平更是得以不断跃升。截至2017年底,全市累计对外投资项目1542个、投资总额达到295.5亿美元,涉及全球99个国家和地区。
在更好“走出去”的同时,青岛“引进来”的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十二五”期间,全市利用外资额连上四个十亿级台阶累计达到265亿美元,年均增幅18.7%。2017年,全市利用外资延续了良好增长势头,实际使用外资77.4亿美元,增长14%,位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
更深层次——
改革体制机制蓄积发展势能
开放促改革,改革促开放,二者相辅相成。青岛对外开放的过程就是改革与开放互相促进的过程。
青岛在全国率先建立起“三位一体”现代国际贸易运行体系,开创了国际贸易管理的新时代。图为青岛港。(资料图)
随着对外开放水平的不断提升,一些旧机制无法满足需要。首先受到冲击的是延续了几十年的贸易统计体系。近年来,随着海尔、海信、青建等一大批青岛企业跨国经营的增长,传统对货物跨越关境进行外贸统计的体系已经无法全面而准确地反映对外贸易的真实面貌。为此,2017年青岛印发实施《关于建立现代国际贸易运行体系的意见》,在全国率先建立起涵盖货物进出口额、服务进出口额和境外投资贸易营销额的“三位一体”现代国际贸易运行体系,开创了国际贸易管理的新时代,有力推动了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融合发展、双向投资贸易协调联动发展,蓄积了对外开放发展势能。
另一个受到冲击的领域是招商引资。长期以来,利用外资与吸引内资各自为战,难以形成合力。为打破这一局面,2016年,青岛改革招商管理体制,整合全市力量,形成招商合力;同时,加快推动招商引资理念由政策优惠型、政府招商型为主的二元化传统招商模式,向环境优化型、资本运作型的现代产业招商创新模式提升,加快建立新型现代产业招商政策体系。新的招商体制迸发出活力。2017年,全市实际使用外资77.35亿美元,增长13.95%,总量占全省比重达到43%;全市实际引进内资1887.2亿元,增长13.3%,增幅高出上年同期3.5个百分点,引进内资结构进一步优化。
青岛正努力以更高的境界、更宽的视野、更大的气魄、更细更实的作风推动新一轮对外开放。
为消除阻碍对外开放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青岛实施了一揽子改革,着力健全有利于合作共赢、并同国际贸易投资规则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努力营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透明高效的行政环境,极大降低了对外开放的政策成本,加速了对外开放的进程。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青岛正努力以更高的境界、更宽的视野、更大的气魄、更细更实的作风推动新一轮对外开放,努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走在前列。(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沈俊霖)
>>>4.21新闻网免费看房车三线齐发:海阳一线海景现房总价34万起,高新区均价8000元/㎡,平度均价7700元/㎡,关注微信公众号“青岛看房车”,每周看房优惠信息早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