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随着二师兄的一脚助攻,全国10月CPI(消费者物价指数)同比上涨3.8%,二师兄独自贡献了大约66%。

随着二师兄的一脚助攻,全国10月CPI(消费者物价指数)同比上涨3.8%,二师兄独自贡献了大约66%。

而身为一个来青岛十多年的外地人,最怕的就是工资不涨,CPI涨。口袋一紧,就免不了想起青岛的两个知名的标签:一个是享誉全球的“红瓦绿树碧海蓝天”;另一个就没那么鲜亮了,是一句在青外地人吐槽的话——“青岛工资低消费高”。

大家说得多了,时间久了,连自己也想当然地认为“青岛工资低消费高”。

那真实的情况是这样吗?涛君一时兴起,找了些公开数据来对比一下。

高和低都是对比出来的。记得有一个段子说:当你骄傲自满时,往上看看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但当你伤心低落时,你一定要往下看看,呦,还有混得比我更惨的,心情立马就好很多。

01、欲与工资试比高

前段时间,智联招聘发布了《2019年夏季中国雇主需求与白领人才供给报告》,报告显示2019年第二季度,全国37个主要城市的平均招聘薪酬为8452元/月。

那青岛排第几?

相信你和涛君一样,从上图中找了半天才看到青岛,我们排在第25位,平均薪酬7553元/月。

我们比全国37个主要城市的平均招聘薪酬整整低了899元,连平均数都达不到,确实让人有点心塞。

再看看其他城市,和我们GDP相差不多的杭州排在第4位,9430元/月;南京排第6位,8463元/月。

GDP落后我们,而工资排在我们前面的城市就更多了,有南昌、昆明、贵阳、西宁等。

同省对比,济南排第16位,7904元/月,比青岛高了351元。烟台排第32位,7005元/月,我们也只比烟台高了548元。

你可能还会疑问,这个数据排名靠得住吗?

以上的数据只是白领人才的工资统计对比,但是各城市的排名却是比较客观有价值的。

那青岛真实的工资水平是多少?

从统计局掌握的数据来看,2018年青岛全市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68197元,按月算下来税前每月每人平均5683元。这个数字更接近大家的感受。

看了以上数据,青岛收入水平确实对不起自己的GDP排名。

02、且看消费高不高

看了上面的低薪酬,估计一些人心里在滴血。

别难过,我们也有数据高的,比如在今年三月份,英国经济学人智库发布了《2019年全球生活成本调查报告》,在中国城市生活成本排名中“青岛国内排名第9位,全球排名第72位”,如果撇开不看香港和台北,我们在国内排在第7位,紧跟北上广深。

这居高的生活成本中,房价是重要的因素之一。

这么多年来,青岛还有个“美称”在外:“同级别城市中房价最高,同房价城市中工资最低”。

虽然房价不计入居民消费价格统计,只有房租算消费,房子算投资。但对于绝大多数外来工作者而言,买下一套刚需房就是最大的消费。

每个月实实在在地掏钱还房贷,是每个房奴心中最苦的事,对于只有一套房的外地人来说,房子涨得再多和自己关系也不大,基本不太可能把唯一的一套生活房卖了来换钱。

根据中国房价行情平台公布的今年8月份全国城市房价排行情况来看,青岛平均房价为21343元/平方米,排名全国第13位。从外来人口集中的市内四区来看,二手房价格崂山区是4万/平左右,市南3万多,市北、李沧也有2万多。

(2019青岛二手房十一月参考价图片来源:房天下)

和高房价相对比的,是青岛的人均收入。根据青岛统计局的数据,2018年青岛平均工资在5683元左右,这还是税前和五险一金扣前的工资。

如果外地人想在青岛买房,市南崂山咱就不想了,况且现在放开了二孩,对住房的需求压力更大。按照房天下统计的二手房房价,要想买一个100平米的小套三,在李沧也得近200万。

青岛,一个收入水平排在全国第25位的城市,房价排名却在全国第13位的城市,在这里生活压力确实不小。

虽说不买房,租房也可以,但是受传统观念影响,结合自己租房遇到过的各种惨痛遭遇,我相信绝大多数人还是会买房的。

03、拿什么吸引人才

人才聚,事业兴。如何吸引人才,是每个城市发展的紧要点。然而人都是趋利避害的,哪里钱多,哪里就吸引人来。

在腾讯信息可视化实验室根据大数据发出的《2019届应届毕业生期望就业城市排行榜》中,我们看到排名前10的城市中并没有青岛。

在《大学生对不同城市的期望薪酬以及企业支付薪酬排行榜》上,前15名也没有青岛。

没人来不可怕,怕的是人留不住,还要走。

通过上图我们看到,青岛的人流入比为48%,流出比52%,净流入比-4%。

反观杭州人才流入比58%,流出比42%,净流入比16%;杭州的人才在大量流入,而青岛的人才却在流出。一正一反,对比强烈,让人着急。

为什么青岛榜上无名?大学生不喜欢来青岛吗?

我们可以结合上面的数据,从房价和薪资这两个维度,对比一下和青岛同一段位的城市情况。

成都

成都受毕业生欢迎程度排名第4,城市的薪资水平全国排名第10,而成都的平均房价只有1.5万左右。

天津

天津受欢迎程度和城市的薪资水平均排名第7,但天津GDP远超青岛,离北京又近,平均房价也才2.5万左右,房价和青岛打了个平手。

西安

西安受欢迎程度全国排名第9,城市的薪资水平排名第13,西安近两年迁入人口超过115万,在这么多买房人刺激下,房子均价才1.5万左右。

南京

南京受欢迎程度全国排名第10,而薪资水平排名全国第3。平均房价约3.1万/平,比青岛高,但是人家薪资水平排名全国第三,青岛却未上榜。

(房价数据来源:中国房价行情平台)

有些朋友可能会说,北上广深的房子更贵,更买不起。

可是在北上广深能享受到高工资,高工资可以带来两个好处:一是可以在衣食行这三个维度上享受高消费带来的快感;二是,我赚了钱可以去家乡或者其他二三四线城市买房,起码有个退路。

04、为什么会这样?

一个地方的工资,最大决定因素在于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这是经济学的常识,青岛人的工资也不例外。

高收入集中在国企和银行中

临海、不冻港加上德国早期的建设,是青岛最初的竞争优势。在德国留下的制造业基础上,海尔、海信等企业带动了工业发展,产业链周边的金属、能源行业也一起被带动,所以青岛收入高的公司主要集中在国企和银行中。

高科技高附加值高利润企业少

青岛真正富起来的不是搞科技的,青岛前几年靠外贸富起来一批人,近几年靠房地产也有一批,其他的不是很多。

在青外企多以日韩的小企业为主,有实力的大企业如三星、LG等,或南下苏锡,或北上京津,很少考虑青岛。成规模和有技术含量的台资企业基本没有,欧美的大企业更是少得可怜。

本地民营企业利润率低

在近期发布的《2019青岛民营企业100强名单》名单中,我们能发现青岛百强民营企业中,第二产业比重最大,达到了65家。

百强民营企业行业主要集中于房屋建筑业(13家)、零售业(10家)、批发业(8家)、专用设备制造业(5家)和金属制品业(5家),高端装备制造及战略性新兴行业较少。

大量的传统行业也让企业利润率受限,青岛百强民企的平均销售净利率只有3.76%,低于山东百强民企的4.09%和全国500强民企的4.52%。

占据主要就业的民企,利润低、不赚钱,员工的工资必然也低。

为什么我们的民企不赚钱,另一个数据能带来部分答案:

2018年,青岛百强民营企业研发费用总额64.55亿元,平均研发费用为6455.31万元,远低于山东省百强民营企业平均研发费用62736.82万元。(注意,人家是我们的10倍。)

但是民企的这种情况正在不断改变。

比如9月初,政府专门召开了一场青岛企业家大会,明确提出鼓励企业家当“编剧”,做大做强做成产业集群的好点子,由政府去论证、成全这些创意,政企联手整合资源,打造一批营业收入100亿、500亿、1000亿的企业和1000亿、5000亿的产业集群,实现跨代赶超和产业倍增。

让民营企业赚钱,让民营企业做大做强成了全市上下的努力方向之一。

05、怎么办?

要想富先有才,这个“才”就是人才。

人才是城市发展的第一资源,有了人才经济才能高质量发展,企业才能赚钱,大家才有好日子过。

那怎么吸引人才来发展经济?往简单了说,要从“吸引”二字做起,一是“吸”,二是“引”。通过吸引中高端外来人口和人才,促使有限城市资源最大化使用。

“吸”:给好处+调结构

比如为吸引“双一流”高校大学生,青岛首创“金种子”储备工程新政。

主要面向高校在校生。每年从“双一流建设大学”的高校中,遴选一批有意来青创新创业的优秀在校生,用人主体与其签订“信用合同”,给予学费补助。

在此基础上,对国内在校研究生根据所获奖学金额度的50%给予生活补贴;对在国外留学的在校研究生给予每人每年5万元补助。意向用人主体负责“金种子”学生的实习及实习期间生活补贴。用人主体对意向人才的补助,政府财政给予一定比例补贴。

给好处是短期诱惑,要想让人才留下,还要在“调”上下功夫。

一是调产业:调整产业结构,增加人才收入。

比如发展高精尖产业,壮大中小民营企业,抓住时代的红利,增加企业利润。企业利润上去了,人的工资才能上去。

随着新旧动能转换的开展,青岛的产业结构也加快了迭代更新的步伐。根据《青岛市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到2022年,青岛现有传统产业基本完成一轮改造,海洋生产总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2%,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新兴产业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能,战略性新兴产业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6%左右,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2.5%,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比达到20%左右。

相信一系列产业升级调整后,青岛将更加富有活力、更加时尚美丽、更具有吸引人才的魅力。

二是调房价,控物价,保人才。近年来,青岛市一直在加大公租房、租赁性住房、人才公寓的建设,有效平衡了房价,保障人才安居乐业。

比如“安居乐业保障工程”从人才绿卡扩容、绿色通道升级、降低落户门槛、举家引进配套、人才住房扩建等方面,为人才打造全方位的“定制服务”;在全国创新性提出“举家引进”理念,建立人才及配偶编制“蓄水池”和人才子女优质基础教育学位“蓄水池”,拿出专门编制资源,学位资源解决高层次人才的后顾之忧。

而针对给高校大学生(毕业生),青岛为来青在站博士后2年内发放12万元生活及住房补贴;将出站(基地)留青、来青工作的博士后安家补贴由原来的20万元提高到25万元;对来青创新创业并购买首套商品房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分别给予15万元、10万元的一次性安家费。

对在青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按照博士1200元/月、硕士800元/月、本科500元/月的标准发放36个月住房补贴,对列入紧缺急需目录专业的博士、硕士分别给予1500元/月、1200元/月的住房补贴。

针对物价的上涨,市政府也加大了“保供稳价”的力度,做好“菜篮子”商品储备投放的工作,保证肉类市场的供应,特别是政府还启动了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

干一流事业,当用一流人才!吸纳人才不是一锤子买卖,既要吸过来,还要留得下。“调”就是为人才发展栽下更多“梧桐树”,为青岛留下更多的人才。

“引”:青岛大动作不断

比如从举办“百所高校千名博士青岛行”“全球博士青岛研修营”等活动,到启动“青岛英才季”,面向全国发出“求贤令”选聘高层次专业化干部人才;从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开展近20场“青岛招才引智名校行”,到设立国内、境外招才引智工作站……

青岛密集开展的引才活动和不断拓展的引才渠道,让更多高精尖的海内外人才不断来到青岛。

再比如,涛君近期从青岛中德生态园了解到,园区管委专门成立了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让园区的人才总量从2017年的2000人,发展到今年的1.2万人左右。

从人口结构上看,园区省级以上人才占5‰(包含16名院士),博士硕士占比超10%,外籍和海外人才占比近5%。与国内先进地区相比,这个比例也有很大优势(以深圳常住人口为基数,至2018年底,深圳省级以上人才占比0.96‰,海外人才占比0.92%。以深圳人才总量为基数,至2018年底深圳省级以上人才占比2.4‰,海外人才占比2.3%)。这也反映出青岛中德生态园集聚新动能优势的结果。

一系列吸引人才的政策,让大家看出了青岛对人才渴望与诚意。今年以来,上合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获批,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揭牌成立等,都为青岛提供了吸引海内外高层次人才的重大机遇。

如何把青岛的“高消费低工资”这个标签摘掉,正是城市形象工程的重要一环,毕竟美名也能引得人才来。

 >>>11月30日,青岛新闻网免费看房车即墨线发车,即墨城西低总价新盘来袭,部分房源享优惠!网友可点击链接报名参加!关注微信公众号“青岛看房车”,每周看房优惠信息早知道!

我要评论↓

返回新闻网房产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