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业主与物业,一对“东家”和“管家”的关系。从业主拿到钥匙的那刻起,对接服务方由房企转为物业公司,物业也成了与业主关系最密切的一方。

业主与物业,一对“东家”和“管家”的关系。从业主拿到钥匙的那刻起,对接服务方由房企转为物业公司,物业也成了与业主关系最密切的一方。但从实际情况看,不少物业和业主的关系却显得更像是“对手”——矛盾丛生,甚至剑拔弩张。

疫情的出现,仿若一针催化剂,让物业企业与业主关系急剧升温。但即便如此,收费标准和物业服务不匹配的吐槽声音依旧尤为突出。如何真正解决物业服务与收费标准“不对等”的难题?“破题”的关键,或许在于政府、物企、业主三方都要尊重市场规律,摆正相互关系。

交付17年的天福苑小区内环境整洁,公共设施管理较好。傅学军摄

靠“价格体系”解:政府指导价应与时俱进

“我家物业费将近三块钱,但公共设施维修不及时,公共绿地被开垦成菜园的现象还是屡见不鲜,环境看上去和物业费一块钱的小区没太大区别。”家住市北区某小区的林女士近日向记者抱怨,在日常中,类似的不满声音不绝于耳。

物业服务与收费标准不匹配的问题到底出在哪?“究其根本在于价格体系的不完善,物业服务要求是高的,但价格标准却是就低的。”拥有26年物业管理经验的西海岸新区物业管理行业协会会长王增连,一语中的。

据记者了解,自2012年青岛市出台物业服务收费管理办法后,八年间并未再进行过调整,随着物价和最低工资支付标准的逐年递增,收支不均成为摆在物业企业面前的难题。作为人工费占总支出比例约六成的物业企业,只能通过压缩员工数量和质量,以填补资金缺口,进而或多或少会影响到服务质量,激化了与业主的矛盾。

“政府指导价应该与时俱进,‘一价定终身’不符合市场规律”,王增连认为,政府指导价在推动物业行业发展、解决物业服务纠纷中起到很好的作用,为使政策更贴近实际,应明确物业服务政府指导价根据同期物价指数进行浮动,隔几年调整一次。

此外,将物业企业置于较为“尴尬”境地的还有2018开始实施的《山东省物业服务收费管理办法》。根据相关规定,普通住宅交付后空置六个月以上的,其前期物业公共服务费应当减收,收取的费用最高不得超过百分之六十。采访中不少业内人士认为,这个规定一出,对行业产生了不小的震动。

据了解,物业行业有其特殊性,费用预算的产生是在服务产生之前。“比如10万平方米的小区,前期物业公司一般根据100%入住率进行费用测算,然后投标。但减免空置房屋物业费的规定一出,物业企业在履约过程中势必会产生部分资金空缺。”王增连告诉记者,物业管理作为民生工程,政府制定政策的出发点是好的,但也应兼顾市场反应。

业主在浏览小区内的三公开公示栏。傅学军摄

靠“制度”解:提高物业从业者的专业素养

要想解开死结,总得有人向前一步。对此,市人大已将《青岛市物业管理条例》修订列入了今年的工作计划,据悉,目前市住建局正在会同有关部门开展系列调研起草工作,试图通过“制度”化解难题,而深圳的物业管理经验也正得益于此。

据市住建局物业服务保障中心副主任刘毅介绍,深圳、北京等一线城市通过法律制度的完善,捋顺政府管理部门、业主、物业公司、业委会、社区等主体的关系,形成管理闭环、突破“恶性循环”。去年我市印发《青岛市普通住宅物业服务标准》,对服务内容进行了分等划分和细化。下一步,青岛也将借鉴先进城市经验,通过立法的完善,建立起物业管理的长效机制。

“行业再难,也总有拔尖者”。在位于市南区的天福苑小区,记者看到,小区内环境整洁,基础设施维护较好,并不像是已交付17年的老小区。据了解,十几年间小区物业经过多次调价,从当年的每月每平方米4毛涨到现在的1块1,但物业费收缴率却连年保持100%。

秘诀何在?青岛市商业网点物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玮向记者介绍了他们的经验。“小区物业收费的阳光透明,流程规范是关键。”据李玮介绍,自2003年商业网点物业接手服务天福苑小区起,他们除了做到物业收费标准等公开透明外,还利用小区广告位收入,为业主建立了小区公共收支账户,用于设备维修等公共事务。经过十几年的进进出出,目前账户上仍攒有十几万的费用。“每笔进出的钱我们都可以通过公开途径了解到,有物业管理这个账户让我们很安心。”天福苑小区一位居民说。

然而,每个行业都会出现良莠不齐的情况。不能否认,有个别物业企业为了增加收益,动些“歪脑筋”,透支了业主的信任。据了解,2017年,实施了整整18年的物业企业服务资质认定退出历史舞台,随着行业准入门槛的消失,物业行业困局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反而危机四伏。

“要想对物管行业进行有效管控,需要有抓手。在资质取消后,建立行业信用管理机制,就成为抓手之一。”刘毅介绍说,现阶段为了推动行业健康发展,市住建局会同有关部门开展物业市场整治;通过党建引领,推动物业管理各方齐抓共管;制定多类型物业服务标准制度;加强行业从业人员培训;建立物业服务企业信用管理机制,定期向社会公示物业服务企业信用得分“红黑榜”,通过“正向激励、末位淘汰”净化优化市场环境。此外,还在全市大力推行“三公开”制度,要求全市物业企业在物业管理区域全面公开服务价格和标准、投诉渠道和方式、公开公共部位收益信息等,通过服务信息的透明化,保护群众权益。

靠“观念”解:物业服务是商品,业主消费意识待提高

“物业企业管理的‘难’,有部分来源于业主的消费观念。”据李玮介绍,当下多数业主已感受到了购买服务的益处,但仍有少数人无法正视物业的价值。

在采访中,王增连也提到,物业和业主之间说到底是一种“契约关系”,提供服务与购买服务之间是一种市场行为,双方应该是平等的。“正是通过这种契约,规定了有限的服务内容,根据不同的收费标准,享受不同的服务等级。”但现实中,还有一个矛盾点在于物业企业是根据收费匹配服务品质,但业主却通常是通过感知理解服务标准。

这个矛盾让一位物业从业人员直呼“太难了”。他告诉记者,老百姓对物业服务的判定一般是通过对外在环境的好坏定夺,但事实上,隐藏在小区卫生、绿化养护等“看得见”的成果背后,还有很多“看不到”的服务,比如设施设备养护、秩序维护等等。

此外,大众对物业管理服务的偏颇还在于,视它为服务于一户户的个体,但其实是服务于共用共享的小区整体。比如空置房的业主普遍认为,没有生活在小区内就理应减收物业费,但更理性的业内人士则认为,由于物业服务的不可分割性,即便业主的房屋空置,但对其公共空间的维护其实并未停止。而且通过公共空间的保养,长期来看,可以变相的为业主实现资产增值。

总而言之,不可否认的一点是,疫情之下,物业企业的管理水平高低立竿见影。2020年,面临紧急应变能力及服务能力双重考验的物管行业,正在迎来一波史无前例的变革与机遇。大浪淘沙始见金,春天到来之际或也正是物管行业洗牌之时。

来源: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王冰洁

我要评论↓

返回新闻网房产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