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刚办完银行业务,就接到贷款骚扰电话;刚生了孩子,就接到育儿机构的推销短信……互联网时代,广告短信源源不断、骚扰电话接二连三
刚办完银行业务,就接到贷款骚扰电话;刚生了孩子,就接到育儿机构的推销短信……互联网时代,广告短信源源不断、骚扰电话接二连三、垃圾邮件铺天盖地,公民个人信息像是长了“翅膀”,一不留神,就变成“透明人”。
“我们做销售的,都是共享各自的客户信息,用来推销房子,公司也没有要求我们保密,有人买我就卖了……”今年以来,杭州市富阳区检察院已陆续对47件56人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件提起公诉。这些案件中被告人均系房地产行业相关从业人员,他们或利用职务便利,或出于业务需要,泄露、出卖、交换大量住宅小区的业主个人信息,严重侵害业主权益。
调查发现,这些非法获取的个人信息,都是通过员工微信、QQ等私人通讯工具传递,涉案的中介、房产、装修、物业等公司都没有与员工签订保密协议,也没有采取有效技术措施或其他措施防止信息泄露,甚至还鼓励这种行为,如杭州某房地产代理有限公司规定业务员获取一个小区的房源信息,可得500元至1000元奖励,并在内部安装“巧房”客户系统,共享全部房源信息。该公司4家分公司的员工通过向多家房产公司、物业公司员工购买或与装修公司信息互换等方式,非法获取包含业主姓名、房号、联系电话在内的消费者个人信息5万余条。
“针对此类案件的特点,检察机关作为社会公益的代表,要为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筑起保护屏障。”案件办理完毕后,富阳区检察院公益诉讼部门负责人何艳波表示。
随后,富阳区检察院及时履行公益诉讼立案审查工作,于4月18日向区市场监管局发出诉前检察建议,督促该局依法履行职责。
区市场监管局收到检察建议后,高度重视,根据检察建议书的内容,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专项检查,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查处了14家涉案公司。其中,对上述房地产代理有限公司的4家分公司采取顶格处罚,吊销其营业执照,其余房产、装修、物业等10家公司各被处以罚款2万元,还与物业、房产、装修协会进行了对接,并专题组织相关法律知识集中培训,要求各企业加强信息管控,落实保密制度,同时提醒行业协会强化行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