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2月1日,山东省商务厅发布首批山东省老字号集聚区名单,青岛中山路与周村古商城、东阿阿胶城入列。


中山路是青岛的商业“母脉”。宋新华摄

老字号,是一座城市的历史载体、人文积淀和乡愁记忆。面对新兴品牌的强势崛起,老字号要保持“老而弥坚”,必须谋新求变。如今,青岛的老字号们迎来了创新发展新机遇——12月1日,山东省商务厅发布首批山东省老字号集聚区名单,青岛中山路与周村古商城、东阿阿胶城入列。在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基础上,中山路老字号有望立足存量、提档升级,通过“抱团”优化环境、丰富业态、完善功能,带动集聚区与周边资源有机融合、良性互动,实现特色化、品质化、多元化发展。

百年老街入选首批集聚区

南起栈桥,北至市场三路,全长1295米的中山路历经百年风雨,是青岛的商业“母脉”。在上世纪20年代初,就已经有100余家企业入驻中山路,至30年代,中山路两侧商店林立,成为当时青岛商店最集中、最繁华的商业街,企业涉及粮食、文具、建材、饭店、照相等几十个行业。新中国成立后,中山路持续发展,“上街里”一度是青岛人购物首选。作为曾经当之无愧的商业中心,中山路汇集了春和楼、宏仁堂、亨得利、天真等众多老字号。这样一条百年老街,入选老字号集聚区似乎理所当然。

事实上,此次山东省老字号集聚区建设及认定划定了不少“硬杠杠”。根据山东省商务厅发布的《山东省老字号集聚区建设及认定规范(试行)》,要入选山东省老字号集聚区,品牌集群区域必须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历史文化内涵,汇聚一定数量的中华老字号、省级老字号品牌,获得良好综合效益,起到典型示范引领作用。从业态配置、文化载体到特色标识、公共配置,从老字号企业经营特色到集聚区年整体销售额等,都有具体要求。

记者从市南区商务局了解到,目前中山路区域内共有春和楼等6家中华老字号、三聚成1家山东老字号和青岛工艺美术品公司等24家青岛本土老字号,2021年营收总额近7亿元。

老字号价值“老”出路“新”

“头戴盛锡福,脚踏新盛泰,身穿谦祥益,手戴亨得利,看戏上中和,洗澡天德堂,吃饭春和楼,看病宏仁堂……”一首老青岛顺口溜,串起一段老字号记忆。伴随着时代更迭,顺口溜中部分曾经风光无限的老字号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仅“闪存”于耄耋老人的记忆中。产品单一、发展观念滞后、品牌意识淡薄、人才流失等是摆在不少老字号面前的共性难题。

老字号品牌价值在于“老”,出路却在“新”。面对新零售商业模式的冲击,不少老字号开始转身寻求变革新路子——光明乳业开始和乐乐茶玩起跨界“快闪”,王老吉拍起文艺范纪录片,杏花楼“解锁”网红点心……在青岛,中山路的老字号们也开始不断为自身注入新活力。比如跨越三个世纪的老字号春和楼,除了坚持菜品创新,还积极拓展电商销售平台,线上线下同步聚集人气。比如天真摄影聚焦年轻群体新需求,不断更新拍摄布景、主题,同时涉足母婴用品,实现“多点开花”。

“时代在变,老字号就不能一成不变。”青岛市老字号企业协会轮值会长沈健基认为,中山路部分老字号能够历久弥新,正是因为主动拥抱新潮流。而老字号集聚区的认定,则为老字号抱团发展营造了良好的产业生态基础。

政府助力“走出去”“引进来”

今年以来,市南区西部老城复兴开始“加速跑”。上街里啤酒节、裸眼3D大屏秀、光影秀引爆流量,让中山路重返人气C位。“青岛·上街里”招商场景发布会上,“一纵、三横、八大片区”的市南业态空间布局明确了中山路主街“直通大海、兼具历史文化风情和活力时尚元素的国际化特色商街”定位。立足老街,老字号创新发展也按下了“加速键”。

据市南区商务局商贸服务科工作人员介绍,今年以来,市南区积极推进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坚持传承历史文脉,重塑产业与空间关系,重聚历史城区人气,用好历史人文资源,求新求变,以“消费+”赋能中山路特色发展,将老字号与现代商贸、民俗文化、欧陆风情等要素融合,筑巢引凤,加快中山路商业街主力门店新业态导入,引进品牌商业、文创艺术、影视传媒、商务文旅等项目落户集聚,提振中山路消费活力,为建设山东老字号集聚区涵养丰富的商业资源。

下一步,市南区将鼓励老字号企业开展新产品研发、技术创新、营销创新以及商业模式创新,推动老字号企业创新转型发展,加快本土老字号企业“走出去”步伐。在扶持好本土老字号企业发展的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将更多的外地老字号“引进来”,入驻中山路老字号集聚区,形成集合效应,推动中山路复兴,打造市南城区商业繁荣和城市形象的亮丽名片。

观海新闻/青岛晚报记者 张琰

我要评论↓

返回新闻网房产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