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刚刚走出校门,就拥有自己的不动产,按理说是让无数人羡慕的事情。然而,有些“毕房族”置业后却遭遇着鲜为人知的窘境,不少其他同学一样,依旧过着租住生活。

    毕房族人物:刘畅

    毕业时间:2014年7月

    置业时间:2014年9月

    遭遇问题:房贷与房租同时支付

    程序员刘畅虽然才工作一年,但月薪已达到7000元,成为了不少同学眼中的“青年才俊”。不过现实生活中,刘畅却是个不折不扣的“月光族”和“啃老族”。在大家眼中一向勤俭节约的刘畅为何会变成这样,主因便是去年毕业季他正式成为了有房一族。

    “爸妈都是工薪层,但为了我能更快在青岛成家立业,去年刚刚毕业,他们便帮我缴纳了首付,在重庆路买了一套期房,目前还未交付。”刘畅向记者讲述道,“我目前7000元的月薪可能在刚毕业的同学中算比较高的,但是每个月5000多的房贷和1200元的房租让我难以负担,再加上日常开销,每月我的工资会被花的精光,只能硬着头皮向父母申请援助。”

    刘畅表示,虽然作为毕房族的他不会像同龄人那样为了置业而发愁,但其背负的经济压力也是其他人不曾体会的,因为房贷和房租两座大山的压力,他现在生活质量已经大幅下降,连买件衣服、下个馆子都要精打细算。

    除了李航、刘畅遭遇的难题,装修费难以支付、二手房户口纠纷等问题,目前都成为摆在“毕房族”面前的难题。在高昂的房价下,父母这种良苦用心是在子女初入社会的前夕是未雨绸缪还是凭添压力?作为一个刚跨出校园的年轻人,正当在为找工作奔波或是每月只领微薄月薪时,是否有心力担负起“一套房”,是否还能如其他同龄人般奋斗拼搏?这些引人深思的发问,让作为新兴刚需置业力量的毕房族,成为备受争议的群体。

    业内谈“毕房族”:不应该“一刀切” 需量力而行

    那么毕业就买房到底是一种优势,还是一种错误选择呢?青岛链家市场部分析师刘烁认为,对于“毕房族”的看法不应该一刀切。的确,如果在年轻人初入社会时,父母帮忙解决了置业问题,几乎就等于迈过了在城市立足的最大一道坎。但往往由于刚刚毕业,年轻人工作方向、地点不确定造成了不少盲目置业的案例,致使名下的房屋反而成了其未来工作生活的困扰。虽然多数“毕房族”当事人经济能力有限,购房行为全仰仗父母支持,因此父母的意见往往就成了左右置业的关键因素,而不少置业心切的外地家长往往对青岛情况并不十分了解,可能就会好心办坏事,因此不妨在出手前听听子女的想法。

    科威不动产青岛区总经理孙杰则表示,从房地产市场现状来看,房价比较稳定,未来大跌的可能性也不大,早点置业首先可以选更好的位置买,再过几年可能你喜欢的位置已经没有新房了。“毕业就置业”因每个购房人所处的环境不同难言对错,需要注意的是,置业行为核心还是要量力而行。首先是家长量力,完全不必砸锅卖铁全部压在给子女买房上;其次如果是贷款置业,需要考虑偿子女的偿还能力,年轻人刚刚走入社会,过高的房贷或将对他们形成负面压力,阻碍他们的职业发展。

我要评论↓

返回新闻网房产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