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中国,家是每个人最有归属感和安全感的地方。而一套家乡的房产,往往成了约定俗成中“家”作为住所含义的那一部分。

人,越长大越想家,越想成个家。

在中国,家是每个人最有归属感和安全感的地方。而一套家乡的房产,往往成了约定俗成中“家”作为住所含义的那一部分。

家乡买房,是无数漂泊游子一直安放在心中而默默为之努力的目标。

春节将近,许多奋斗多年的漂泊者攒到了一套家乡的房钱。他们把荣归故里刻在满是乡愁的心间,怀着最最激动的心情准备返乡置业。

可是,行百里者常半九十,他们把所有精力用在了如何赚得买房钱上面,却忽视了最后十里路买房决策的重要性。

因情怀而激动的不加筛选的返乡置业,往往存在着极不理性的冲动,会吃大亏。

为什么说返乡置业容易不理性?

对于春节的返乡置业潮,各大开发商对这个节点的营销早已是驾轻就熟。

把各公交站点换身衣裳,让你无处不感受到家乡迎接你的温暖。

线上助力抢票小活动,帮你解决春节最迫切的刚需。

火车站整齐划一的夹道欢迎,再配以免费的接送车辆带你走过故乡的角角落落

金句海报和暖心视频轮番冲击,仿佛已经把项目楼盘和你的家融为一体。

。。。

以上这些深入人心的营销方式确实有温度,不禁让人泛起一丝思乡的泪花。

但冷静一想,无论哪种营销,突出的都是你对家乡的归属感,进而传递到对项目楼盘的信任感,最后做出消费决策。

没有区域潜力分析,

没有后续升值分析,

没有将来转手分析。

一切卖点全靠情怀,有点像被江小白酒瓶子上的话而感动到的瞬间,怒买一瓶,发现貌似不那么好喝。

当你兴致勃勃地购买了一套“返乡置业折上折”豪华小复式时。

随后也许会发现,

它位于十八线小县城,当地经济发展停滞,房产进入贬值通道。

它处在刚刚规划的新区,配套等了多少年也没起来,如同搬进鬼城。

它周围的市民都是“新房癌”,这套房需要转手变现的时候,完全卖不出去。

。。。

然而以上这些,在你刷卡的时候,已然忘得一干二净。

那么,我们返乡置业的时候,到底该思考什么呢?

你真的仔细研究过,你所返的那个乡吗?

问了许多朋友,找了许多资料。所谓返乡置业,无非以下五大原因:

1.结婚没房,只想给她个家

2.怕钱在手里贬值,赶紧上个车

3.同学都买房买车,我怎么落后

4.父母含辛茹苦多少年,也需要买套房给他们了

5.荣归故里衣锦还乡,老家有大房子管他住不住都是风光无二

当然,这一切还有一个共同的大前提,就是大城市的房价太贵,家乡便宜。

基于以上5+1的原因,返乡置业似乎很有道理,但如果拿全国的房产作为维度来比较,你再想想,返乡的必要性,真的大吗?

中国只有25.8%的人口在一二线城市,大多数人的家乡,还得是三四五线或县城。

而三四线城市和县城,面临人口流入、经济增长还有政策扶持的三重压力,房价几乎没有多少上涨空间。如果不是强烈的自住需求,真的没那个必要性。

(很明显,三四线城市人口增长少,未来接盘者不足,房价根本没得涨)

历史经验也证明了这种趋势,2015-2019.11,以国家统计局70城的二手房房价涨幅为准,涨幅最高的深圳 60.1%↑;合肥60.5%↑;广州47.2%↑;南京45.9%↑和杭州44.3%↑都为一二线城市,而涨幅最低的锦州 3.5%↑;牡丹江9%↑;湛江11.1%↑;桂林12.1%↑和包头13.0%↑,都为三四线城市。

其实,返乡置业的本质,就是选择自己家乡作为目标城市,配置房产。

除了情怀以外,还有个选择家乡的逻辑,就是熟悉感,也就是只了解家乡的房子。因为全国其他同价位城市有哪些,你可能根本不知道。

所以,干脆家里买一套算了。

如果你可以突破固有思维,把眼光打开而纵览全国,你可能会又一次重新定夺你返乡买房的想法。

四线城市衢州的房子均价是1.46万/平,而临深圳的惠阳的房价是1.32万/平。你说,哪个地方更划算?

用环一线来替代返乡置业,难道不是一个不错的方案吗?

我们再来思考这一段开头的五大原因。

买房结婚,如果你在环一线买,既可以结婚还可以继续你在一线城市的事业。

买房抗通胀,用经验主义来断定老家的房子可以抗通胀显然是谬论,真正有涨劲的小城市还得在一线的都市圈里。

买房不输同学,关键在房而不在地,你若是买到未来升值潜力更大的房子,看谁赢谁输。

买房给父母,其实即使在老家,把父母接到新买的商品房中,父母就已经离开了原来的生活环境了,反正都要离开,不如把他们接到奋斗的你的身边,未尝不是一种更好的选择。

买房倍儿有脸面,你要记得,脸面带来的快乐是短暂的,财富能否增值才是长久开心的源泉。

总之,如果铁了心的要回家乡生活,那没话说,如果只是单纯回家买房,我劝你三思。

返乡,确实温馨而暖人。

但置业,并不一定要和返乡联系在一起。它需要的是抛开情绪,冷静下来,对未来你即将拥有的一份资产负责!

我要评论↓

返回新闻网房产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