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遭遇新冠疫情黑天鹅的一季度即将结束,在多种不确定因素叠加的影响下,“人事变动”一词变得尤为敏感。

遭遇新冠疫情黑天鹅的一季度即将结束,在多种不确定因素叠加的影响下,“人事变动”一词变得尤为敏感。

作为中国最大的制造业,房地产行业是受影响最大的行业之一。此次疫情给房企敲响了警钟,熬下去,活下去,成为摆在所有房企面前最重要的事情,在开源节流的前提下,如何进一步提高运营管理效率,降本增效成为当下房企不得不思考的一大课题。

今年一季度的人事变动总体表现出企业集团层面调整居多,个人层面的高管离职数量有所减少,来自房企的委任、升任、调任以及聘任总占比为62%,从调整内容来看,多为区域合并和人事调整。大致可以划分为四种情形:高管换防、职业经理人跳槽、组织架构调整以及裁员降薪

【一】

2月7日晚间,中海地产、中海宏洋、中海物业同时发布人事变更公告,变动的核心围绕中海地产掌舵人颜建国展开。

回归中海地产的第三年,颜建国的身份仅是中海地产董事局主席和中海宏洋非执行董事,将手中的权利交给了年轻人张智超。

这就拉开了春节复工以来首次大规模高管人事换防大潮。这场换防突如其来,很多人没有想到,会从中海开始,换句话说,更没想到会从颜建国这里开始。

作为头部房企,中海曾被称为最会赚钱,也是最能赚钱的企业,但最近几年,中海地产在行业的存在感越来越弱,要知道,早在十多年前,中海曾有过高光时刻,销售规模仅次于万科。

种种原因,中海的增速在2014年下滑,销售排名也一路下滑,在那几年,很大一部分高管人员离开了中海,直到2016年底,郝建民离开中海,经过半年时间的过渡期,中海老臣颜建国火速回归,开始于2017年正式掌舵中海地产。

颜建国在中国建筑时,曾两次获派驻中海地产工作,其中最长的一次是2001年-2011年期间,历任中海地产分公司助理总经理、中海地产董事副总经理兼华北区域总裁等职位。2011年后,颜建国回归至中国建筑工作,直到2014年离开中国建筑,加入了龙湖地产任执行董事,后于2016年12月回归中海。

正式接管中海地产之后,颜建国对中海地产进行一系列组织架构调整,在撤销原有的战略与风险管理部、营销公司和工程公司后,恢复了客户服务部,同时援加强信息化建设。

中海进入“颜建国时代”的目标很明晰:规模增长提速。

接棒者张智超就在那时受到重用。2017年5月开始出任中海地产助理总裁及北方区域公司总经理,后升任为集团副总裁。要知道,北方区域一直是中海地产的重要粮仓。

执掌中海地产三年,颜建国将中海带入了规模扩张的快车道。中海地产销售额从2016年的1897.81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3771.7亿港元,约合人民币3452亿元,一定程度上挽回了中海地产“掉队者”的形象,但横向对比头部房企,规模仍不及预期。

三年后的2020年,疫情当前,中海地产又一次从高管开始“动手术”,让年轻人挑大梁。

颜建国上任与卸任时,中海的公告中都有这样一句话:提升企业治理水平。

【二】

从克而瑞统计的108家监测企业的人事变动情况来看,截止3月26日,一季度至少发生71起高管人事变动,涉及的房企数量超过三十家,与2019年一季度的60起相比多了9例,同比增加18%,其中明确因个人原因辞任的高管人数为6人,同比2019年一季度减少了25%,来自房企的委任、升任、调任以及聘任总占比为62%。

说到高管变动,必须要提的就是职业经理人,原中南置地董事长陈凯。整个一季度里,他的变动也是行业内最受关注的。

从离开中南置地,到履新新力控股,陈凯的职业变动像一颗深水炸弹,搅动了行业2月末和3月初。

陈凯算是职业经理人谋求更高发展平台的个例,履新新力后的陈凯最新头衔是联席董事长、行政总裁和执行董事,与新力控股董事长张园林几乎是“平起平坐”。

职业经理人的走向,与其过去的履历有很大的关系。身份背后,实际是经验与资历的沉淀。

在加入新力之前,陈凯用3年时间,带领阳光城实现从20亿元到211亿元的飞速跨越,3年增长10倍。在中南置地任职期间,年销售额从2016年的502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1980.2亿元。

陈凯加盟新力的深层次内因,实际也能看出一些寻求规模的中小房企对优秀职业经理人的渴求。尤其是在不确定的市场环境中,更需要有优秀的职业经理人引路,才能更好的穿越行业周期。

要知道,以往的规律来看,个人原因离职和跳槽一直是一季度里高管变动的主旋律。但今年一季度,变化有些微妙,像陈凯这样因个人原因离职的数量并不多。

整个3月份,总体人事变动数量有所减少,变动频率稳定,单月仅10家房企19例人事变动,同比减少15%,环比减少约37%。

【三】

迫于外部压力,房企于2019年下半年正式开始进行组织架构以及区域人事调整,去年11月保利发展就进行了区域调整,万科、阳光城也于12月启动人事换防等。

2020年的疫情,加速了大型房企的内部架构调整的节奏。外界生存环境和游戏规则的变化,逼得企业也要不断进化。如何向精细化管理,向价值链上的每个环节要效益,是保证未来能继续活下去、活得久的根本。

2月24日,为推动总部精干高效和区域做强做优,碧桂园下发内部文件,至少涉及16项组织架构调整,38个总部与区域高管,超过29个区域参与合并。

行业第一也开始自我变革了!碧桂园大刀阔斧的深革,将原本70多个区域进一步压缩为50个左右,以适应市场变化,此举不可避免的向行业释放出一个信号:组织精简,效率第一!

内部文件显示,集团层面,合并投资策划中心、设计管理中心为投资策划中心。

程光煜被委任为投资策划中心总经理,同时,原集团常务副总裁、品牌营销中心总经理职责不变,分管文商旅集团。

值得一提的是,程光煜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是最早加入公司的博士之一,也正是由于他的存在,杨国强决定继续大量招聘高学历员工。

更值得关注的是区域层面的调整,主要是将之前拆分较细的小区域合并为大区域。如上海、沪苏合并为沪苏区域,甘肃、兰碧合并为甘肃区域,山东、鲁北合并为山东区域,江苏、苏州、苏南合并为江苏区域等。由此带来的人事变动不可避免。

以甘肃区域为例,原甘肃区域总裁刘奇平与原兰碧区域总裁渠晨曦皆担任甘肃区域副总裁,公司空降人力资源管理中心总经理彭志斌出任甘肃区域总裁。

要知道,彭志斌是碧桂园的元老级人物,他主导了众所周知的“未来领袖计划”,为碧桂园建立了高精尖的人才培养队伍体系。

除了将小区域合并,最大的变化是,关键岗位采用公开竞争制,其中,天津区域总裁和内蒙区域区域总裁作为试点,面向全集团公开竞聘。

在这场大浪淘沙的过程中,碧桂园,只是一个缩影。

【四】

在不确定的环境中,为避免不被淘汰,企业和个人都要重新寻找自己的位置。

供职于一家百强房企的林倩已经感受到了压力,她在2月收到薪资打八折的通知,签完之后她知道,2020年的行业压力已经传导了个人身上。

这场全行业“降薪裁员”的大潮中,林倩只能算是微小的一份子。

林倩所在部门原本10个人,现在还剩下6个,比起“被裁员”,她甚至觉得降薪是“不幸中的万幸”。

裁员和降薪本就隐晦,企业并不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渡过难关,但也成为不争的事实。2月27日,凯德集团公开宣布董事会和高管层自愿降薪,据了解,其董事会基础薪资将从4月1日起降低5%-15%,经理级及以上级别的员工冻结涨薪,其他员工不受影响,6个月之后或者疫情平稳后重新评估。

此前,据媒体报道,华夏幸福也被曝出大规模裁员消息,在产业园区板块中,产业发展集团的裁员比例超过50%,被裁撤人员不乏入职超10年的老员工。

而碧桂园的关键岗位也开始实行公开竞争机制,能上能下、优胜劣汰的用人制度正在形成。

优化配置人力资源成为房企解决困境的重要一步,这背后衍生的裁员降薪,有可能关乎我们每一个人。

不管是高管换防,还是组织架构调整,亦或是裁员降薪,每个人在危机面前都没能幸免。

提升人均效能,组织扁平化,不仅是应对疫情危机的举措,更是长久命题。

不可否认,房地产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房企必须思考对企业用工人员做一些优化和调整,不能把人力的资源变成人力的负担。

2020年一季度房企人事变动情况统计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我要评论↓

返回新闻网房产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