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即将来临,2021年全国消协组织消费维权年主题为“守护安全畅通消费”。作为家庭消费最大宗的商品,房产消费纠纷近年来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

“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即将来临,2021年全国消协组织消费维权年主题为“守护安全畅通消费”。作为家庭消费最大宗的商品,房产消费纠纷近年来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一处安全又舒心的房子,是消费者实现安居生活的关键,但对于很多人来说,买房的过程却像是“撞大运”,遭遇的各种套路令人防不胜防。一旦“踩坑”,不仅耗费金钱,漫漫维权路更是费时费力,而且有的时候因维权无门只能认栽。那么,买房过程中有哪些常见陷阱?消费者应该如何规避风险?“3·15”前夕,晚报特别盘点了房屋买卖过程中的常见“套路”,并总结了一份“防坑秘籍”,助你“见招拆招”成为精明的购房者。

问题1:虚假宣传

在商品房买卖纠纷中,虚假宣传是最常见的情况之一。为了吸引购房者,许多开发商会把项目吹得天花乱坠,园林绿化、周边配套、精装标准等都可能存在夸大。 2020年9月,昔日“地王”金隅和府北区多名业主向记者吐槽称,“楼盘销售时的宣传片以‘五重景观园林,层层递进’等字眼配上绿意盎然、花团锦簇的画面,号称打造‘智能化·互动式·景观社区’,但我们入住后才发现社区景观与宣传相差甚远,老人和孩子也没有活动的地方。”再比如有的置业顾问会以房源紧张为由刻意制造紧张情绪,误导消费者尽快付定金,但实际上未售房源还有很多。更有甚者,去年10月济南某楼盘因私设地铁站牌忽悠消费者被罚49万元。

防坑指南:买房时一定要实地考察,关于规划和交通、教育、商业、医疗配套情况可以在政府官网查询,不要轻信广告。无论是广告宣传资料还是置业顾问的口头承诺,都要尽量留下书面或录音证据。在签订合同时最好把开发商宣传的内容,尽量详细明确地填入合同中。

问题2:延期交付

现在的楼盘多为期房,但开发商良莠不齐,房地产又是高负债高周转的行业,房企资金链断裂甚至破产等事件并不鲜见。一旦开发商“掉链子”,消费者就不得不面临楼盘停工甚至烂尾的风险,交付之日变得遥遥无期。 2014年,王女士在市北某楼盘购买了一套套二的房子作为婚房,约定交房时间是2015年下半年,后来开发商出了问题,业主们还是从新闻报道中才得知施工方停工了。他们齐心协力想了很多办法,好在后来在政府部门的介入下,项目有了接盘的开发商,2017年项目复工,2019年业主们终于拿到了钥匙,住进了盼望已久的新居。

防坑指南:不要选择不知名小开发商所建的楼盘,对于房价低于同区域、同类型楼盘太多的项目也要提高警惕。尽量选择口碑较好、品牌较大的开发商。在购房前,要仔细核查项目的证件情况,购买五证齐全的正规房产项目;重点查看项目是否具备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有这个证件说明项目是五证齐全的,具备对外合法销售条件。在合同条款里也要约定好延期交房的赔偿等相关事项。

问题3:质量问题

房屋质量问题历来是房产消费投诉的热点,特别是近年来精装房的交付质量屡受诟病,开发商宣传可以“拎包入住”的精装房,成了不少消费者的“惊装房”。部分房企为了获取更高利润、维持高周转模式,建造过程中偷工减料、忽视房屋质量,导致外墙脱落、房屋渗水、劣质精装、墙体裂缝等各种问题层出不穷。2020年,晚报记者在多次公益验房过程中发现,瓷砖空鼓、地板踩踏下陷几乎成了精装房的“常见病”,有的甚至出现顶棚裂纹、墙体倾斜等绝对“硬伤”。一名验房师透露,他曾在一个房间的42块地砖查验出41块有空鼓。

防坑指南:购房时做足功课,了解开发商以前的楼盘质量;签订合同时,问清楚实际房屋与样板间之间的差异,合同条款中对房屋质量应有明确条款,明确保修期时间,以免服务被缩水。验房是避免房屋质量问题的关键,在收房验房时提前学习相关技巧和知识,或者找专业的验房机构检验房屋质量后再收房。

观海新闻/青岛晚报记者董真

我要评论↓

返回新闻网房产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