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历经百年洗礼,随着西部老城区复兴发展、主城更新启动,宁阳路老街区重新被唤醒,并以“上街里·银鱼巷”新形象示人。
宁阳路老街区以“上街里·银鱼巷”的新形象“出圈”,
吸引众多市民游客前来打卡。
领略百年商贾重地风貌,感受当代潮流街区脉动……如今,漫步宁阳路,犹如与100多岁的老街跨时空“对话”,大量的城市历史文化痕迹仿佛让时间在这里停驻。
百年前,宁阳路是德国殖民统治时期最早开发的街区之一,街区紧邻青岛老火车站和港口,是记录青岛特殊历史时期商埠口岸历史与文化信息的重要样本。其德文名称被直译作“银鱼巷”,这条长255米、宽7米的老街两侧坐落着众多货栈、客栈以及商贾、官宦府邸,盛极一时。彼时,民国青岛首富刘子山曾在此逐浪商海,青岛总商会首任会长傅炳昭在此定居,吴郁生、陆润庠等名人墨客亦与此地结缘,这为宁阳路增添了几分不寻常的厚重色彩。
随着时代变迁,宁阳路一度被人们遗忘在时光里。历经百年洗礼,随着西部老城区复兴发展、主城更新启动,宁阳路老街区重新被唤醒,并以“上街里·银鱼巷”新形象示人。
如何让百年老街出圈即惊艳?怎样做到传统与现代交融,经典与创新兼具?这是宁阳路街区改造团队思考的重点。
为加强宁阳路街区保护开发及招商运营,市南区政府创新招商模式,首次采取社会公开招标的方式进行项目招商合作,使历史城区保护利用实现新的突破,为老城区复兴发展创立典范。2019年11月,拥有丰富经验的北京度工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中标,获得项目的修缮和运营权,宁阳路街区改造大幕自此拉开。
“心怀敬畏。这是我们对宁阳路改造的态度。”北京度工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工程负责人韩斌受访时说,他们坚持“更少干预+功能提升”的保护性修缮原则,“更少干预”指的是尽可能多的保留历史街区和传统里院的物质和文化要素,“功能提升”指的是提升建筑品质使其具备面向未来生活和工作的使用功能。
走进“上街里·银鱼巷”,街区两侧保留着岛城现在已不多见的车轮石;路面中间,按青岛老式工艺嵌满了马牙石;老里院墙壁的红砖外露,年代感十足……韩斌认为,老街、老里院留下百年来人们居住、劳作、生活的痕迹,凝固了原汁原味的老城历史文化元素,一定要保护好这些元素,绝不能一“新”了之。徜徉银鱼巷,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字迹模糊的标语、水泥拉毛与点晃晃工艺掺杂的修复痕迹、伸出墙面的牛腿、工艺精致的老拱券与老平券……这些浓浓的“老味道”,诉说着不同年代的故事。
老建筑的保护和开发也不应只是“修旧如旧”。只有建筑功能上的“与时俱进”,才能解决与新业态“水土不服”的难题,才能让老建筑“延年益寿”,实现城市历史文化的有效传承。“要让老里院满足现代消费及居住的条件,最重要的就是要具备独立卫生间,这也是宁阳路街区改造修缮的难点之一。”街区商业运营机构青岛上街里商业运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白雪峰介绍,老里院房间面积多数在10-20平方米之间,没有上下水、没有独立的卫生间和厨房,他们针对砖木结构的老房子,把二层部分木梁替换成钢梁,现浇混凝土地面,实现干湿分离的独立卫生间。宁阳路街区共包含8个里院,目前已完成6个里院加固修缮,今年底将完成剩余2个里院修缮。
宁阳路17号院是个三进三出的里院,它曾是傅炳昭的旧宅。傅炳昭作为当时青岛商界黄县帮的代表人物,“为众所倚重,有事悉就商焉”,并且“对社会公益事业多所襄助”,他曾和胡存约等绅商力阻德国殖民当局拆移天后宫。目前,该院落经过精装修后,咖啡馆、水系景观台、二楼连廊摩登雅致,里院的氛围和古典气质又浸润其中,将复古和现代完美结合。
留住老建筑的“魂”,托起新时期的“梦”。商业运营团队根据宁阳路街区的区位优势、建筑样式,“量体裁衣”培育“上街里·银鱼巷”IP品牌,打造原创品牌集合街区:创办银鱼巷微型博物馆、上街里市集、SFY原创主理人集合院,陆续引进文创产品、轻餐饮、展览展示、精品住宿等原创品牌商家。自去年开街至今,已有22家原创品牌签约入驻“上街里·银鱼巷”。另外,街区举办的夏日市集、吉祥趴梯等系列文化时尚活动,也让老建筑、老街区重新变为年轻人的社交空间。
“上街里·银鱼巷”日新月异,宁阳路街区加速蝶变,市南区在西部老城复兴道路上正“拔节生长”。未来,这里必将会有更多老城更新的动听故事上演。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锡复春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