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青岛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对外公布了《青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历史文化名城,是青岛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

青岛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对外公布了《青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期限为2021-2035年。此次《规划》将青岛市辖区7区3市全部纳入规划范围,系统建立了青岛名城保护体系,明确了青岛名城保护的基本方向,是指导青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纲领性文件。

image.png
航拍青岛历史城区。

随着城市进程的演进、城市规划的优化进阶,新版《规划》更加突出青岛历史文化特色,构建青岛市域“一核五线五片多点”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格局——

“一核”是指以青岛历史城区为主体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核心区;“五线”是指大沽河、胶莱运河、齐长城、胶济铁路和东南沿海等五条历史文化线路相关遗存;“五片”是指崂山、即墨金口港、琅琊台-大珠山、胶州三里河、大泽山等五片历史文化富集片区;此外,还要保护各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文物古迹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崂山、大泽山、珠山-铁撅山等山脉,大沽河、北胶莱河、沿海诸条河流等水系,胶州湾、鳌山湾、灵山湾等湾群构成的自然基底环境。

01

保护老城区的山海城整体格局

1994年,青岛被批准成为第三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在中国最早的实践地之一,这里山、海、城相互依傍,浑然一体,而其精华都浓缩于老城区。

image.png
青岛山、海、城相互依傍。

新版《规划》中延续了历版青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划定的历史城区保护范围,即东沿延安三路至长春路、威海路,北至海泊河,西、南至海岸线,总面积28.0平方公里。在保护历史城区山、城、海融为一体的整体格局的同时,还要保护依托自然要素形成的三条历史发展轴——

即沿中山路-馆陶路-辽宁路-华阳路-延安三路一线由银行、商会、旅馆、饭店等构成的商业服务业功能发展轴;沿胶州湾东岸和铁路线由港口码头、工业、洋行商号等构成的交通产业功能发展轴;沿南部滨海岸线由别墅、海滨浴场、景观绿地等构成的居住、游憩功能发展轴。

一直以来,对老城区的保护和更新都是青岛重点研究的课题。自去年起,青岛实施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历史城区保护更新列入“一号工程”。随着工作深入推进,一批批老建筑完成修缮保护的同时,新业态和新项目不断引入,历史城区重聚“烟火气”,焕发出新活力。

新版《规划》中,包括保护构成青岛历史城区格局和特色风貌的山体绿地、滨海岸线、历史街巷、历史轴线和对景,以及城市色彩、建筑肌理和历史环境要素。

青岛的“红瓦绿树、碧海蓝天”之美,极具标志性。对于老城区的色彩保护,《规划》提及:历史文化街区核心保护范围内,建筑宜采用以红瓦、黄墙和石材本色为主的整体色调,细部可以绿、蓝、灰、褐等色彩为点缀。

作为新版《规划》编制团队的一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主任规划师杜莹和同事几乎走遍了青岛老城区的每个角落。“经过在青岛历史城区的实地踏勘,我们梳理了17片山对山视域、9片山对海视域和5片公共空间景观视域,并以此为依据,通过视线分析对建筑高度实行分区精细化管控。”

值得一提的是,《规划》中要求严格控制滨海天际轮廓线和重要视线通廊,保护山体之间眺望、山体眺望海湾的通视区域以及重要公共空间的优美眺望景观,凸显青岛历史城区山、海、城一体的空间形态。

02

对历史文化价值进行再提升

老城区是青岛人的宝藏。如今,老城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正在有序推进,青岛努力将这份独特的城市印迹展现给全世界,更好实现城市文脉的传承。

image.png
历史城区内的信号山、太平山等。

据统计,青岛市28平方公里历史城区内有12片历史文化街区,核心保护区范围6.3平方公里,聚集着各级文物保护单位近500处,历史建筑297处,1200余处传统风貌建筑,名人故居50处。有八大关和小鱼山两处国家历史文化名街。这些历史文化资源,构成了青岛市独具特色的城市文化特色。

“青岛始终坚持历史城区保护更新与创建5A景区工作、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三位一体推进,聚焦市民和游客需求,聚力打造富有文化气息和现代时尚活力的‘城市客厅’。”据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城市保护和更新处副处长杨大伟介绍,与以往版本《规划》相比,此次《规划》注重对青岛的历史文化价值进行再提升,进一步完善保护传承体系。

详细来看,其中对保护理念进行深化扩展,深入挖掘青岛全域范围内自古代、近代至新中国不同时代中,体现政治、经济、社会、科技、文化、人文地理等不同领域价值的保护要素,补充了水下文物、革命文物、农业文化遗产、新中国遗产等类型,建立系统全面的青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传承体系。

以作为长城组成部分的齐长城遗址为例,其于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其中,齐长城遗址在西海岸新区范围内全长约56公里,包括西峰关古城堡、铁山兵营,3处关隘(左关、西峰关、桃林关)和2处烽火台(齐长城入海处、峰台顶)等。《规划》提到,除保护各遗存本体外,还应保护齐长城赖以修建的山体,协调齐长城与周边村庄、城市建成区的关系,保持空间的完整性。与齐长城沿线其他区市联动,共同建设长城国家文化公园。

03

既“全域统筹”又“分类施策”

研读《规划》全文,观象君发现此版还有一大亮点在于:拓展保护要素的类型和数量,建立全域保护要素数据库。

“在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开展全域要素普查,加大对外围区市要素的普查力度,增补各类历史文化遗产,与上版保护规划相比,保护要素从4000余处新增至6000余处,实现空间全覆盖、要素全囊括。”杜莹介绍,还建立包含市域全部保护要素的数据库,按照统一底图、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统一平台的要求,将保护对象名录及历史文化保护线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属性信息与空间信息同步入库,并保持动态管理维护。

image.png
崂山一角。

在做到更为宏观全面的同时,此版《规划》还针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进行分类施策,根据功能和更新实施阶段提出针对性保护整治措施。

比如,对于延续原有功能的街区,提出适当疏解人口,加强住房成套化改造和基础设施、居住环境改善,鼓励多样化功能引入等措施;对于已大规模征收的里院式历史文化街区,提出要坚持规划优先,编制历史文化街区更新实施规划,明确刚性及弹性管控要素,鼓励政府主导下社会多主体参与等措施;对于以整治提升为主的公共型历史文化街区,提出要统筹规划,明确保护底线,加强各类特色要素保护等措施。

未来,在新版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指引下,青岛这座百年名城,将持续迸发出全新活力。

(作者冰洁摄影刘栋)

我要评论↓

返回新闻网房产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