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土地市场的火热,意味着房地产开发商对市场预期的向好,在一定程度上会带动房地产市场的信心提振。实际上,”稳“依然是当下市场的主旋律。
如果提到青岛今年受关注的土地版块,张村河板块毫无疑问可以排在前列。
张村河板块作为青岛市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的“重头戏”,力争打造五个新城。市场的反馈也很明显。位于张村河南岸的046地块,在华润、保利、中海、万科、招商、海信、建发、越秀&青铁、中建东孚9家实力房企,136轮竞价后,达到21060元/㎡最高限价遭“熔断”,最终被越秀&青铁抽中,引起市场热议。
青岛2023年第一次土拍 张村河片区地块136轮竞拍后“熔断”
土地市场的火热,意味着房地产开发商对市场预期的向好。当房企们开始积极拿地、土拍过程愈发激烈时,预示着市场开始重拾信心,在一定程度上会带动房地产市场的信心提振。
土拍回温释放市场积极信号
不仅仅是青岛。今年以来,北京、杭州、苏州等城市的土地市场快速回暖,溢价率攀升,土地市场热度超出预期。
根据中指研究院统计,今年以来,有84个城市完成住宅用地出让,共计成交272宗地块,成交规划建面合计约2320万平方米,土地出让金合计268.7亿元,平均溢价率5.28%。
宁波、杭州、北京、苏州等热门城市今年初土拍表现同样亮眼。在2023年第一批集中供地中,杭州出让13宗地块,其中有8宗地块因报价触顶而转入摇号环节;北京出让6宗地块,其中有3宗地块触顶成交。
今年2月份,从中指研究院监测的全国300个城市来看,300个城市总体土地供应量同比回落,宅地推出量同比下降近四成;整体成交方面,呈现“量跌价涨”,宅地均价同比增逾一成。宅地均价的上升也反映出全国土地市场整体呈现出升温的态势。
“多频、少量、快跑”,青岛等地优化供地政策
土拍规则优化、多个城市今年以来调整土地供应模式,多频少量成为各地的主旋律,同时市场信心回升,也是促使房企提升投资力度的客观原因之一。
去年12月,自然资源部发布了《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住宅用地供应信息公开工作的通知》,优化和完善了供地政策。
通知中提到允许地块“在公开的拟出让时间段内可以一次或多次发布出让公告,有序组织出让。”至此从2021年开始的集中供地规则告一段落,各地逐渐转化为常态化供地模式。
从今年各地土拍规则中也不难看出供地政策的调整,多个城市优化土地供应模式,多频少量成为各地主旋律。
如青岛发布“2023年第一批次住宅用地拟出让地块详细清单”,共涉及14宗地,拟出让时间段为从2月21日一直到5月20日,跨度调整为3个月;广州采取“集中挂牌、分散出让”的模式等。
坚持“稳字当头”,促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集中供地政策调整为提前三个月公布地块信息,给出市场3个月的缓冲期,地块信息为房企和市场所消化,本质上是实现土地供应工作和市场需求的紧密对接。
实际上,”稳“依然是当下市场的主旋律,新土拍政策的调整的目的也是如此。
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放宽全年供地批次数量的限制,明确3个月的缓冲期,可以让开发商充分消化吸收地块信息和竞争环境,有助于缓解开发商的资金压力,降低同批次地块入市的竞争强度,进一步稳定房价、地价和市场信心。
“房住不炒”,引导房地产市场良性循环
3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发布。对于房地产行业,《纲要》提出,“十四五”期间仍要坚持“房住不炒”,而且稳地价、稳房价和稳预期的“三稳”目标更加明确。这也为今后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走势定下了基调。
“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已经成为社会共识。这个定位没有动摇,力度没有放松。
目前,规模高达10万亿元级的房地产市场,正在进行深度调整。过去形成的“高负债、高杠杆、高周转”的房地产开发经营底层逻辑正在改变,房地产业作为高质量引领的基础民生行业地位正在确立巩固。
房地产业告别高负债、高杠杆、高周转的开发经营模式,回归基础民生属性和租购并举后,依然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