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上一篇租房故事“ 疫情来了,没买房的我们还能否有个家? ”,我们讲述了疫情期间,没买房的租户们在这一特殊时期所面临的无奈与困境,当租客感觉自己在这座城市原来只是一个外人的时候,有房一族其实也并没有想象中的潇洒。
上一篇租房故事“ 疫情来了,没买房的我们还能否有个家? ”,我们讲述了疫情期间,没买房的租户们在这一特殊时期所面临的无奈与困境,当租客感觉自己在这座城市原来只是一个外人的时候,有房一族其实也并没有想象中的潇洒。随着疫情防控的升级,家家户户自觉宅在家中避免外出,各大小区严阵以待。这不仅让原本早出晚归、各有各的生活的家庭成员有了更多的交集,也让原本没能好好想清楚自己到底需要的是什么样的房子的购房者重新考量起自己真正的居住需求。
写作者 |孙小乖、李莉
1、被访人:车车 坐标城市:上海
▲上海
“本来我首付都凑好了,疫情之后怕是工作吃饭都是个问题了,现在哪里有心思想换房?”
说来其实,置换房子的计划我在很早以前就开始筹备了,去年年初那会儿银行的好哥们跟我说,目前买房还是很划算的,楼盘都是限价,新盘还比二手房税费少。
我考虑到现在住的房子,还是在 2012年没结婚之前买的。那时候,普遍大家买房压力没有像现在那么大,爸妈也早就为我这个“独养儿子”准备好了结婚金,所以就在市区的长宁番禺路那里买了套二手房,买在长宁区倒也是因为母亲小时候住过的原因。房子 60平不到,长辈给了 120万,贷款 80万。
然而,我也和很多同龄的上海 80后男生一样,虽然手里早就有了一套上海房子,是外地小伙伴口中“羡慕有房的上海本地人”,但是,几年前初次买房却没有为未来长远的置换做过考虑。
其实房子面积是还可以的,但是当时单身时候设计没有把未来给规划进来,在功能上就不太足够, 60平的二室一厅,一间用作卧室一间用作多功能室,平时办公、玩游戏、看电影都还算居住的舒适。
2017年,我们有了孩子以后遇到一个很现实的问题,距离双方父母路程远得不到帮衬,房子也不够大。但是我和太太纠结于是买在丈母娘家还是买在自己父母家附近,而且正好遇到房价上涨的阶段,所以导致置换计划一拖再拖。
直到去年,双方父母家附近总共出现了 3个楼盘供我们选择,而我和太太看了近 3个月,多方比较下来有 2个盘品质比较高,预算也比较合适。为什么没有去看其他板块的房子,在我看来原因是上海本地人的地域属性是很强的,别的地方再好也和我没有什么关系。
所以,我在年前就已经准备好 350万的首付款,原本准备在 2020年置换一套合适的房子,最后 2个楼盘哪个摇号中了就买哪套。
没想到,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我置换的节奏。
今年过年一直到现在,我和太太都还住在我丈母娘这里,家里 4个大人围着一个小孩转,出门买菜全靠老人,去超市采购都是我和太太负责搬运。
1个月 5个人 24小时相处,幸好三室二厅 130平的房子空间大、够住,不然若是换个左脚碰右脚的小户型,真的是窝的难受。
关于置换买房,虽然我知道近期楼市数据不好看,房价也在下降,各地买房补助,各大开发商的销售力度都很大。
但是从我个人来说,这年头钱不好赚,有的公司还要裁员。要置换一套近千万的房子还要养个孩子,希望自己的生活质量不降标是不太可能的,还要面临失业或者降薪的风险。
我的想法是,如果要过冬,房价会保持持平或者缓降,一线城市情况会好一些,二三线以下整体表现会更明显。不过我认为一二线的刚需还是要买房的,刚需没办法,只要你的经济能力允许,那就买吧不用考虑外界因素。
所以,像我这种即非刚需,又非口袋充实,买房置换就都是浮云了,现在工作能不能保证都是个问题,咬牙置换买房,背负高额贷款不是一个最佳的选择。
2、被访人:小焱酱 坐标城市:上海
▲上海
“最近家里常常讨论的话题是,疫情结束的第一件事:换房。”
别人都说在家很无聊,但我觉得反而是有时间去思考,自己究竟想要的居住感受是什么?舒适的大房子、学区房、还是成熟的配套和交通?
对我而言,换房子,是我们最想干的事情。
我和老公都是新上海人,住在闵行一个 70平不到的老社区,楼层高也没电梯,好在我们年轻,爬楼梯就当锻炼。
平时社区物业上门维修都要三催四请,连小区里垃圾分类都做的马马虎虎,但这对我和老公其实无关紧要。在我们看来,没孩子,没贷款,内部装修重新布置过,平时窝在家里,社区环境好坏基本没所谓。
春节前大家对疫情的关注度还不高,老公就把父母接到身边准备一起过个年。没想到,刚来几天情况就严重了,原本只要相处到年初五的一家四口,由于苏州暂时回不去了,为了保险起见还要自觉在家隔离 3周。
这让我完全改变了原先对于房子的所有要求。
首先,四个人挤在不到 70平的两室两厅里,原本舒适的小房子一下就不够住了。最初装修的时候,为了客厅空间够大,我们把墙打掉做了开放式厨房,以前因为不用开油锅做饭,厨房基本闲置。在自我隔离期间,婆婆准备了四个人一日三餐的吃喝,每次做菜客厅里全是油烟的味道。
两人位的沙发也容不下四人,常常是父母坐客厅沙发,我们小两口坐在餐厅的椅子上一起看电视。
我家里还养了一只宠物,人多了整个屋子又吵又闹。每个人活动范围就那么几米,大家住的都很憋屈。因为装修时只留了一个卫生间,导致每次去厕所都很尴尬。
我和老公都是独身子女,原本他父母从苏州接来住个几天也不会有什么生活上的摩擦,但由于户型的限制加上居住时间拉长,平日里的婆媳小碰撞开始变多。
除了内忧,外患也开始变得多了。我们开始体会到了从前忽略的物业弊端,原来小区物业但凡糟糕起来,会给生活带来一团麻的困扰。
最大的问题就是物业的不作为,我们的小区有 3个出口,按道理来说在非常时期,只需要保留一个主出口,并对来往人员进行排查。可是起初,我们小区做的并不规范,因为业主不同意关闭自己邻近的出口,小区就成了开放式社区,也没有设置消毒通道,更加别说测量体温了,连社区的门禁卡发放都很随意。
我每天盯着家里人消毒洗手,室外衣物清洗,已经到忍耐的极限。
这次疫情暴露出来很多被我俩忽视的实际问题:其一,现在房子够住,以后有孩子了父母过来照顾,现有的户型定会有其他衍生问题;其二,在没有疫情出现的时候,我们只关心自己居住内部的空间需求,柜子储物空间够不够多卧室够不够大,外部的社区弊端都被隐藏的很好,而在面临突发的状况时,才会发现平时发现不了的需求,这些也是保障生活居住舒适和自身健康的重中之重。
现在我和老公商量下来,决定换房。
3、被访人:顽主 坐标城市:北京
▲北京
“连着两周,生在天津身在北京的我,坐在出租房的沙发上,码着字办公,‘等疫情结束了,我想在北京买房了’,这是我来京四年后第一次萌生出的感想。”
我是个天津人,不过工作倒是一直在北京,如今也正式步入第 4个年头。
最近这段时间,要不是吃喝全靠外卖,居家 SOHO办公的经历竟然感觉还不错。当然这只是句玩笑话,实际上疫情之后,我切切感受到租房不行,为啥?因为租房连进小区门都很麻烦,还要通过房东。
这也是第一次让我有了在北京买房的念头。
因为家在天津,从天津南到北京南高铁也就 30多分钟的事儿,平时周末回家也特方便,所以每当别人和我提起咋不在北京买套房的时候,都被我怼回去,北京就是我家的后花园来去多方便还买什么房。
而以我看到身边的情况来说,身边能买房的人,在 17, 18年差不多都买了,同龄人现在还没买的很少很少了,要不就是确实没钱买。 2020年之前还在考虑买房的都是惯性思维认为还要涨,基本都是想买 2套或 3套。
我倒是个特例,一来是没有对象,二来从高中起就在国外读书,寄宿搬家的生活让我的个性散漫不爱拘束,总觉得有个固定居所不是新新人类的做派。
在北京做编导的收入不少,但是我也不是月光族,会定期理财基金和股票。租房地址也一直随着公司飘。
四年里我换了 5份工作 6个住处,在别人看起来很麻烦的搬家,对我而言倒是一个“断舍离”的过程,每次搬入新租所,心情也都焕然一新。
三里屯、西站、西六环、我都住过也当过朝阳群众,地下室、整租、合租也都尝试过。母亲也不是没和我提过资助我在北京买房,她总说,“你都落户了咋还不买套房?家里可以帮你”。
连着被唠叨了几年,在和家里人沟通后协商今年先在天津买房,于是 1月 18日回天津休憩的几天就被妈妈拖去看了房。立马在北辰区订了一套房子,交了 15000元定金,签了协议 2月底交付首付款,疫情让计划赶不上变化,本和售楼处置业顾问协商等到疫情稳定下来再去交付首付款,可对方却让我把存有首付款金额的银行卡通过快递寄给她帮我交付,或者直接转账到对公账户,不然就收回房源定金不退。
我感觉很无奈,合同协议是在一切正常的条件下按照条款履行,现在是不可抗力造成,并不是由于我人为原因造成的延期付款,要业主按照这样方式交钱,我无法理解,退定金肯定费劲,也就僵持着。
憋在家里不能出门的 2周我都快抑郁了。好在,时间还算过得快,第一个 14天的隔离期很快就过去了,我从天津回京,没想到竟然会有一天,我自己花钱租的房子差一点住不了:保安不让进小区,要有出入证。
小区门口测体温登记,居住租房登记,一大圈流程走完,我好不容易拿到了出入证进了楼门,合租室友却把我拦在了租来的“家”门外,一时间我哭笑不得。
好在我们只有 2个人租房,公共空间也还算大,因为怕互相感染和需要隔离,我们两个人协商各自在自己的卧室隔离 14天,平时交流全靠微信,公共区域使用分时间段,每次使用完微信报备和消毒。
“买房。疫情过后,我一定要在北京买套房。”我对自己说。
抛开身为租客的窘境,我开始重新审视我自己对于居住的需求。
这个特殊时期像一把放大镜,尤其对于我这个曾经的“租房主义者”来说,在哪里定居变成我所要思考的问题。从原先的不要买房,到在老家买房,再到去医疗发达社会结构完善的城市买房成为我的目标。
看到短视频里,有人说,“这次疫情结束后,你应该买这样房子:车库能直达楼下的、低密度的大房子、好的周全的物业”。
这都没错,前提是,你还要买在一个好的城市里。
“筑室百堵,西南其户。爰居爰处,爰笑爰语。”每一个人对家都有着自己特有的向往,有的期待“黄发垂髫,怡然自乐”,有的憧憬“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这些都是生而为人最朴实的幸福。
此次疫情的防控,使得人们有更多的时间可以呆在家里,这让原本被忽视的问题都冒了出来,有像“车车”这样开始考虑家庭的收支对比,一改以往激进的置换模式,开始平衡经济下行周期的家庭抗风险能力;有像“小焱酱”一样突然意识到户型空间与社区环境的重要性,开始思考自己究竟想要的居住感受是什么;也有像“顽主”一样原以为自己在天津有房一切无忧,却因为此次疫情第一次产生了在北京买房的念头。
就像最后说的那样“这次疫情结束后,你应该买这样房子:车库能直达楼下的、低密度的大房子、好的周全的物业”。经过这次疫情,中国有无数的购房者都对原本的居住需求开始有了全新的认识与理解,人们真正开始考虑“自住”的需求,真正开始理解“自住”的含义。
对于广大的开发商而言,未来的产品也许也会因为此次疫情而产生新的变化,因为对于经历了这场疫情的购房者们而言,他们开始明白自己想要的,在购房决策上也将出现更多的偏好与倾向,这也是未来的产品所需要更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