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从3月单月来看,拿地的动力依然不足。
4月2日,中国指数研究院发布《2020年1-3月全国拿地排行榜》,土地市场受疫情影响,今年前3月,Top 50房企拿地总额3589亿元,同比下降24.3%;Top100房企拿地总额4555亿元,同比下降20.6%。
从3月单月来看,拿地的动力依然不足。TOP50房企拿地总额1218亿元,同比下降38.5%,环比下降28.8%;Top100房企拿地总额1473亿元,同比下降38.8%,环比下降40.6%。
今年1月下旬以来,突发的新冠疫情为各行业均带来一定冲击,部分城市的土地推出暂缓或暂停,对房企而言,销售承压带来的资金紧张,也在投资拿地上更为谨慎。不过,也有部分资金较充裕的房企积极补仓或“超车”。
拿地金额前十强房企中5家为国企
从拿地金额来看,中指院数据显示,香港置地、华润置地和绿城中国继续保持前三甲。2020年1-3月,香港置地、华润置地和绿城中国凭借前两月优势,继续占据拿地榜前三位。香港置地和绿城中国分别以318亿元和163亿元居第一、三位,拿地金额依旧遥遥领先。华润置地以215亿元的拿地金额位居第二,单月拿地53亿元。
其中,排行第一的香港置地于今年2月20日以310.5亿元竞得上海徐汇最高价综合用地。
TOP10企业1-3月拿地总额1501亿元,占TOP50企业的41.8%,龙头房企获取土地资源优势有所减弱。
按照中指院的数据,前三强龙头房企中,碧桂园今年前三月拿地金额为74亿元,万科的拿地金额为89亿元,融创中国拿地金额74亿元。
排行榜显示,以华润置地为首的国资背景房企表现较为突出。仅3月单月,华润置地拿地53亿元,分别以33亿元于苏州和20亿元于沈阳拿地2宗。
具体而言,拿地金额前十强房企中,有5家房企均有国资背景,分别为华润置地、保利发展、绿地控股、招商蛇口、中海地产,且5家房企在今年前三月拿地金额均超90亿元。其中,华润置地拿地金额215亿元;保利发展拿地金额144亿元;绿地控股的拿地金额为136亿元;招商蛇口及中海地产的拿地金额分别为94亿元和90亿元。
5家国资背景房企的拿地金额占前十强房企的45%。
房企采取审慎拿地原则,“地王”成众房企禁区
从城市布局来看,一二线城市仍是房企拿地重点,长三角区域部分城市土地成交涨幅较大。2020年1-3月,全国土地成交金额TOP10城市总计成交3178亿元,较去年增长2%;规划建筑面积TOP10城市成交728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9%。其中,北京以673亿元的成交总价位于榜单首位,上海和杭州分别以653亿元和508亿元的成交总额占据榜单第二、三位。
值得关注的是,一线城市上海、广州成交额增速分别为70%、56%,增速明显加快,二线城市成都增幅较大;成交规划建筑面积中占据榜首的成都较去年同期增长88%,唐山、潍坊增长幅度较大,分别增长了185%、159%。
可以看到的是,在拿地策略上,多数房企开始采取审慎的拿地原则,“地王”成为众多房企的禁区。
以万科为例,郁亮在今年的业绩发布会上表示,“我们始终不囤地、不捂盘、不拿地王,坚持为普通人盖好房子。到今天为止万科92%的项目仍然是普通项目,这都是为了保证有足够的流动性,做到现金流的安全”。
世茂房地产董事局副主席兼总裁许世坛也在近期业绩会上指出,近期国际形势比较严峻,公司也十分谨慎,最近市场出现很多地王,公司没有参与,有土地不用着急,地王风险很大。
美的置业及朗诗地产的管理层也于近期公开表示,将根据自身策略去决定投资节奏,“但坚决不会去碰地王”。
中骏集团董事会主席黄朝阳也表示,公开市场的地还是要拿,但2月和3月土地的溢价都很高,鉴于公开市场不确定因素还是会审慎。今年公司考虑在大湾区重仓,也在布局旧改。同时,慎重并购。
除了一级土地市场,对于龙头房企而言,通过收并购实现拿地的案例也在明显增加。
以融创为例,收并购仍是融创获取土地的主要方式。在融创的土地储备中,超过60%都是通过收并购获得的。
融创中国董事长孙宏斌在3月27日召开的融创中国线上业绩会中表示,“今年的并购机会肯定比往年大很多,我们内部把它定义成洗盘年,远远超过任何一轮机会。”但孙宏斌同时认为,虽然并购的机会大很多,但是可并购的优质标的不是很多。“现在出现困难的公司,一类是因为这几年存量时候拿的地太贵了,公司的流动性压力特别大,但又没有价值,就不是一个好的标的。第二类的是公司持有的资产太重,还有就是布局的三四线城市太多。”
碧桂园常务副总裁程光煜则指出,今年一季度,公司拿地略高于去年同期,同时看到获取更多优质土地机会和收并购的机会,目前对今年的投资比较乐观的,预计拿地金额超过16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