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7月23日,位于李沧区文昌路820号的湾头社区公租房项目交付,314套房源圆了低收入家庭“居者有其屋”的梦想,也让更多像李磊一样的“青漂”可以在此踏实奋斗。
■位于市北区的康居公寓保障性住房项目。
■拿着新房钥匙,李磊和女儿笑得合不拢嘴。
“漂了这么多年,终于在青岛有了家!”拿着新房的钥匙,李磊和女儿笑得合不拢嘴。7月23日,位于李沧区文昌路820号的湾头社区公租房项目交付,314套房源圆了低收入家庭“居者有其屋”的梦想,也让更多像李磊一样的“青漂”可以在此踏实奋斗。
作为重点民生工程,青岛市已连续14年将住房保障工作纳入市政府为民办好的实事,坚持让利于民,让老百姓得实惠,按照“最好的地段、最低的价格、最好的建设、最好的配套、最好的服务”,大力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建成保障性住房29.4万套,其中公租房7万套,经适房17.9万套、限价房4.5万套。
“推进住房安居建设”同样作为今年保障民生的重要内容来抓。今年,我市计划实施住房保障7000套(户),其中开工建设公共租赁住房2000套,新增公共租赁住房补贴5000户。目前,已发放住房租赁补贴4150户,衡阳路政策性住房集中建设项目中2015套公租房已开工建设。无论是住房补贴还是实物配租,我市住房保障推进情况均列全省首位。
红利:公租房受惠门槛“又低了”
步入2020年,与一批新建保障性住房项目加紧施工的同时,我市公共租赁住房申请条件也再度“升级”。调整后,公租房根据实物配租家庭收入情况实施差别化租金,最低月租金仅在每平方0.75元。走进李磊的新家,户型精致实用,厨房、洗手间、水电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而每月租金加上物管费仅不到100元,这让他们一家喜出望外。
为让更多住房困难的家庭和个人受益,近年来,我市还建立起以租赁补贴为主、实物配租为辅的保障性住房制度——除了公租房配租外,还发放租赁补贴,即对符合条件的住房困难群体,以发放住房租赁补贴的方式实施保障,从而方便住房困难家庭结合就学、工作、生活等方面情况自主通过住房租赁市场选择合适住房。
今年6月份,市住建局出台文件,进一步降低公租房补贴的准入门槛,收入标准由原先家庭人均月收入不超过2936元调整至3388元,并将公交、环卫等公共服务行业外来务工人员纳入补贴范围。与此同时,还进一步扩大住房保障面积标准,将2人户、3人户家庭在原来保障面积基础上再提高15平方米,调整后的保障面积标准为:1人户30平方米;2人户45平方米;3人户60平方米。
“几乎每年租房补助都在涨,这让我们老百姓的生活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帮助。”租住在市南区的余先生一家已享受了两年的政府租赁补贴,他告诉记者,由于一家人的日常开销仅靠他一人收入,因此生活拮据,每年近万元的租房补贴,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他家住房困难的“燃眉之急”。值得一提的是,在疫情期间,我市还在省内率先出台疫情防控惠民政策,对参与疫情防控一线的医疗卫生、公交、环卫、物业行业人员实施公租房补助,明确了租金减免和增发住房租赁补贴的优惠政策。
监管:公租房拉网式检查获住建部“点赞”
一方面要落实源头配建,另一方面也要跟紧后期监督检查。自今年5月开始,市住建局组织各区市住房保障部门对公租房使用情况进行拉网式检查,并且发布全市公租房房源信息和举报电话,呼吁市民共同监督。记者了解到,今年全市共入户检查公租房承租家庭5万余套,收回房屋96套。就在前不久住建部办公厅印发的专题工作简报中,还点赞了青岛经验并面向全国推广。
周兴军是市北区房产管理二处开平路房管所所长,每年公租房突击检查期间,就是他和同事最忙碌的时候。期间他们会按4-5人一组,分为10组人马分头走访检查辖区内所管辖的近8000户公租房。“我们不仅要挨家挨户走访并核实信息,还要具备甄别能力。”周兴军告诉记者,有时承租人不在家,而是亲戚朋友在家,在没有执法检查权的情况下如何鉴别是否为转租转借行为,曾是他们工作的难点。
今年5月,市住建局印发了《公租房违规转租转借行为专项整治工作方案》,这为房管处工作人员提供了制度上的鉴别手段。文件提到,工作人员连续两次入户检查时,房屋实际居主人非承租家庭成员的,则视为转借,房屋将被收回并且5年内其不得再次申请公租房。不仅如此,违规从事公租房经纪业务的中介机构和人员也将会被重罚。“我们会将辖区内公租房明细下发给中介机构,让他们了解房源并告知情况,这样一来转租行为能在源头上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周兴军说。
此外,我市正逐步推广门禁管控手段,对新建公租房项目全部推行人脸识别、智能门锁系统,并对已入住的公租房项目陆续改造安装,通过强化公租房使用信息化、精细化管理手段,进而有效预防违规转租转借行为的发生。
升级:我市公租房业务将全面实现“一网通办”
如今,信息化手段正推动各行业部门进行工作流程再造,住房保障领域也不例外。据市住房保障中心党总支书记赵建军介绍,围绕“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目标,青岛对全市公租房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开发升级,一体推进线上系统扩容升级和线下流程优化再造,优化了公租房配租家庭资格复核、合同签订、租金缴纳等工作流程。
自今年8月1日起,由市政府投资建设的公租房已经全面推行电子合同,保障家庭通过青岛政务网APP,就可实现网上合同签订、租金缴纳等事项网上办理,通过“一网通办”,努力实现群众办事不出门的目标,这不仅为百姓节省了时间,还为公租房运营管理提升了工作效率。
与此同时,青岛市还对公租房实物配租家庭资格复核工作进行了流程再造,将公租房资格复核工作由原街道办事处受理调整到由公租房运营单位统一组织实施,配租群众可通过青岛政务网APP线上或小区内公租房年审受理点提交年审材料,通过简化审核流程,压缩审核时限,努力实现“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工作目标。
事实上,解决住房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和长期任务,当下我市面临更多机遇。“去年以来,我市先后入选了政府购买公租房运营管理服务试点、完善住房保障体系试点、中央财政支持住房租赁市场发展试点等‘三个试点’,无论是国家资源的加持还是中央财政的补给,接下来都将助力我市加快健全‘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体系。”赵建军说。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王冰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