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改造后的潍县路19号定位为以文创生活、餐饮娱乐为主要业态的片区,将打造为里院文化展示地、潮趣打卡热门地、旅游和体验式文化聚集地。
在旧城改造中,修旧如旧的“岁月痕迹”都出自专业仿古建筑雕刻师傅之手。
近百名工人忙碌在潍县路19号更新改造项目现场。
破晓时分,一阵阵清脆的金属碰撞声此起彼伏,萦绕在潍县路19号更新改造项目上空。“安全带系好了吗?一定注意安全”“把材料规整好,不要堵住疏散通道”……一大早,项目经理高小明赶到工地进行安全巡查,敏锐的眼神时刻排查着现场隐患,洪亮的嗓音提醒着正在埋头作业的建筑工人。
穿过布满脚手架的通道,进入里院内部可看到,近百名工人分布其中,如此密度让整个施工现场显得格外热火朝天。一阵刺耳的钢筋切割声传来,记者抬头看到几位建筑工人正在进行老旧墙体的加固施工,一根根钢筋穿墙而过,墙面附着一层钢丝网。“潍县路19号属于D级危房,墙体的酥碱程度严重,因此更新改造工艺繁多而复杂。”高小明说。
以一面看似普通的砖墙为例,修缮要经过清理墙面、墙面刷墙固、勾缝加固、加钢丝网、墙面喷浆、涂石灰砂浆、抹灰复原等十几道工序才能完成;而花岗岩房基部分也需要先进行石头刷洗,然后再用白灰砂浆勾缝;房梁则要经过梁架清洗、防虫处理、防腐处理、防火处理,施工过程严谨细致。目前,项目结构加固施工已基本完成,立面修缮和屋面施工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计划6月份完成全部改造施工内容。
“瞧,这就是修缮完成后的外立面效果。”外墙修复团队项目经理曹新指着一块样板墙体说。记者凑近能看出,土黄色的墙体上散布着斑驳的纹理以及年代感十足的裂纹,事实上,这些修旧如旧的“岁月痕迹”都出自专业仿古建筑雕刻师傅之手。每片墙体加固施工完成后,便会接续进行外立面修缮施工,每面墙的“修缮之路”,从最初的放线定位、雕刻造型,再到后期的艺术上色和艺术做旧,大约要经历一个月的时间,细致而繁琐。
修好一处里院,就是留下一段历史,从施工层面上来讲,修复老建筑的难度甚至高于新建建筑。据高小明介绍,潍县路19号项目采用原工艺、用好旧材料,有机结合传统建材与新型建材,针对老城保护性修缮实际,研究改进施工工艺和技术,充分展现青岛独特传统建筑里院的“原汁原味”。在保护现存的主要历史信息和物质载体的同时,还要着重调整优化内部结构,在建筑使用功能上为历史建筑的活化利用、产业导入做好预留。
事实上,呵护保护老建筑,不仅仅关系一处建筑的气质,还关系着历史城区空间环境的活力。换句话说,建筑修缮只是第一步,导入新产业和新业态,赋予老旧街区新生命才是关键。作为青岛市最大的里院建筑群,潍县路19号项目采用EPC+O模式,由中建八局四公司设计、施工,中建八局投资公司策划运营招商,通过修缮传统建筑唤醒历史文脉记忆,导入品牌业态以满足时尚潮流需求。
改造后的潍县路19号定位为以文创生活、餐饮娱乐为主要业态的片区,将打造为里院文化展示地、潮趣打卡热门地、旅游和体验式文化聚集地。目前项目围绕休闲娱乐、特色餐饮、艺廊展览为主的业态,尤其是能够吸引和聚集年轻人的新业态、新模式,大力招引国内知名商业品牌入驻。记者采访获悉,目前已有动物园咖啡、和牛寿喜烧、沐春花涧手作等品牌企业将在此落地。
青岛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已经全面打响,历史城区保护更新是重要内容之一。记者从市历史城区保护更新指挥部办公室获悉,目前中山路两侧建筑外立面修缮以及中山路区域停车场及道路景观提升工作均在加快建设中;与此同时,上海路-武定路街区续建项目、四方路街区续建项目等工程建设也正在稳步推进。
老城区的文化厚度和历史底蕴,是青岛的城市特质,一个个升级后的城市更新项目将成为撬动西部老城复兴的重要支点,重塑产业与空间关系,重聚历史城区人气,让历史城区成为建筑可阅读、街道可漫步、城市可记忆的“文化客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