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青岛今年计划改造老旧小区318个,涉及居民约9.3万户。
城市更新一头连着民心,一头连着发展,最令人期待,同样也众口难调。
我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动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和品质提升”,首次将城市更新上升为国家战略。4月初,青岛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实施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持续提升宜居宜业宜游水平”。实施城市更新成为顺应市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的重要途径,作为其中的重要一环,青岛力争通过三年攻坚行动,完成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崂山区(建成区)2000年以前建成的老旧小区改造。其中,今年计划改造老旧小区318个,涉及居民约9.3万户。
五月南风起,随着居民监督电话的铃声、社区工作人员奔波的脚步声、拆违修缮的敲击声……我们的视线被引入汉口路168号院,这个建成近30年的老小区位于市北区海泊河畔,占地1万平方米,4个楼座里生活着304户居民。
让一座老楼院“逆生长”,如何从面子到里子都“改”到群众心坎上?改造中的“硬骨头”怎么啃?改造后的小区怎样做到长效管理?成为一份人人奋力书写、渴望拿下高分的“时代问卷”。
社区书记的“热线”
他的手机24小时待机,有一次留心记了一下,一天竟接了近百个居民电话……
“李书记,你过来一下,我们发现了一个问题。”5月13日上午9点,镇江路街道汉口路社区党委书记李滨刚走进办公室,就接到了居民的电话。
跑下楼,拐个弯,李滨就进了汉口路168号院内,两位大姨从平台上探出头来,招手喊道:“李书记,在这呢——”
“怎么了,大姨?”绕过建筑队搭建的临时板房,李滨顺楼梯快步登上平台。这是上世纪90年代末的典型建筑,将近三层楼高的商业网点平台上,坐落着居民楼。1、2号楼位于汉口路南侧,3、4号楼位于海泊河北畔。空中俯瞰,4个楼座围成一个扁长的“口”字形状,中间空地是小区的公共活动范围。自从年初对老楼启动更新改造,李滨经常要协调居民意见,这平台一天怎么也要爬个几十趟。
“李书记,据我观察,这几座楼的工人就数对面楼那俩小伙干活仔细。”住在2号楼的大姨,指着对面4号楼正坐在吊板上粉刷墙面的两个小伙子称赞。
“大姨,那您觉得这个楼哪做得不合格?我找施工队过来看看能不能改。”李滨问道。
“你看,这个空调外机背面空着呢,没做保温层,对面那个楼就做了。”大姨指向空调机背面的墙体。最近老楼改造已进行到外墙保温层施工阶段,细心的居民发现,施工队对空调外机背后墙体的处理方式有所不同。
李滨马上拨通了施工队负责人的电话,负责人从楼下的临时板房里走出来,上到平台,与李滨简单交流了几句,表示这个地方可以改进。“工程队一会儿就派人过来,把空调外机后面也加上保温层。”短短几分钟,居民提出的问题就解决了。
大姨们满意地点点头,“好,那我们去买菜去了。”
从事社区工作7年了,33岁的李滨瘦瘦高高,习惯穿一件黑色的风衣,走在路上飒飒生风,跟处理家长里短的“老街道”形象实在有点对不上,但只要他一拿起电话,立马像换了个人儿:张口大姨,抬头大叔,说话声音低又轻,态度诚恳又耐心。
李滨的手机24小时待机,大家都已习惯把他的手机号当做“公开热线”。
老楼改造前,李滨接到的电话多是反映生活糟心事:张师傅家外墙渗水、王大爷家屋顶漏雨、李奶奶家下水堵了……近30年时光侵袭,老楼的一些功能开始出现退化。老楼开始更新改造,他的电话就成了监督热线:窗户下面保温层抹得不齐,施工时间太早了影响休息……更有热心居民自发组成监督小队,楼下遛弯时经常聚在一起议论哪改得称心、哪改得不合适。
“居民上心是好事,说明惠民工程做到点子上了。”李滨这样认为。
改造方案一次通过
对比很多老楼改造项目卡在意见征集阶段的尴尬局面,这回竟是近乎全票的通过率。
时间回到春节之前,楼院更新改造被提上议程。2月25日,汉口路社区专门组织居民代表召开意见征求会——
“屋顶防水要是做不好的话,漏得更厉害了怎么办?”
“下水道换不好的话也麻烦,现在一月一堵,到时候别成了一周一堵。”
……
听说老楼要改造,大伙既盼望,又有些焦虑:房子可是居民安居乐业的依靠啊,改造一座老楼院,就像给老人动手术,虽然是一个治病的过程,但也有可能因意外造成二次损伤。针对大伙担心的诸多问题,社区请来参会的施工方一一做了专业讲解,消除大家的顾虑。
“院里那棵松树最好保留,长了几十年了,拔了可惜。”楼院的公共区域里有部分绿植,居民希望留住这些“老伙计”。
“院里最好有健身休闲的区域,加装健身设备,楼下就能活动活动咱的老胳膊老腿。”住在这里的居民三分之一是老人,建议表达了他们的诉求。
坐在会议桌一头的李滨,手里的笔一刻也没放下,将这些意见建议一条不漏地记在工作本上。虽然有心理准备,但他没想到的是,居民的想法很多,要求也不低。
“我最满意的就是平台上的地砖终于要换了,原来的砖是平面的,下雪天容易滑倒人。李书记,要换成什么样的砖?”
“按照工程队前期勘查,应该是换成带防滑花纹的。”李滨答道。
“换成塑胶跑道那种,是不是也不错……”
此次楼院改造范围大,事无巨细,除了加装保温层、楼顶防水处理,还有亮化工程、违建拆除、燃气管道铺设入地、院内停车场和休闲区打造等,都要征求居民的意见。短时间内统一这么多的诉求,不由让李滨皱紧了眉头。
“这是惠民工程,好事,咱先推进。”几位居民话音一落,众人一致赞成。听到这里,“心里的石头总算落了地。旧楼变新楼,大伙是发自内心支持。”李滨事后回忆道。
几天后,汉口路168号院的公告栏里,集合了大部分人意见的老楼改造图纸张贴出来,居民通过率达到了90%以上,改造方案可以说是一次通过。
对比很多老楼改造项目卡在意见征集阶段的尴尬局面,李滨十分清楚,意见不统一就没法开工,这个协商阶段往往要拉扯很长时间,自己能遇到近乎全票的通过率,实属不易。“一是居民发自内心想改造自己的居住环境,再就是社区给他们提供了一个比较好的、整体性的解决方案。”
闯关才刚刚开始
老楼更新改造,推进不是一蹴而就的,有些工作需要做在前面。
新楼盘建设,资金到位,开工即是加速跑,施工按部就班赶工期就行。可对于老旧小区改造,开工可能意味着“九九八十一难”,闯关才刚刚开始。有人把它比作“一石激起千层浪”,李滨深有体会。
一个纠纷,简直让人把腿儿都要跑细了。
“李书记,你过来吧,一楼住户不让我们干了。”5月中旬的一天,李滨接到施工人员电话求助。
他到现场一了解,起因是二楼住户的空调外机排水管漏水,天长日久,水渗透墙体进了一楼阳台。一楼住户认为,如果二楼不把空调管滴水的问题解决,保温层加了也是白做。二楼住户则埋怨一楼的烟道有问题,做饭总是弄得他家烟熏火燎。“一楼不解决烟道问题,二楼就不解决空调漏水问题。”
李滨只好楼上楼下跑,劝完一楼劝二楼。见李滨跑得满头大汗,二楼的大爷大妈首先心软了,“李书记,我们也知道空调滴水不好,原来我们都在阳台上放个桶,水满了就倒掉,但是最近几年我们年纪大了,水桶拎不动了。”
“大爷,改改空调管道也花不了多少钱,水流到墙里面,确实影响别人啊。咱楼上楼下老邻居,低头不见抬头见,为这点事儿置气多不值。”
“行,李书记,听你的。”二楼的空调水管改了没多久,楼下邻居也把烟道修整了。
协调这样一场纠纷,改造工程停了整整一星期。工程队负责人有些担心:“再出这么几件纠纷,咱工程要干到明年了啊。”
“不会的,这里是出了名的和谐楼院。”让李滨有底气的是,社区每年都会组织邻居节,无形中消融了很多邻里矛盾的萌芽。
几年前,市北区倡议各社区组织邻居节,李滨考虑到汉口路168号院最早是一个单位的职工宿舍,虽然后来陆续有人搬进搬出,但部分老住户还是有一定凝聚力的,可以组织些有趣的活动熟络邻里关系。他找到几位热心的老住户提出自己的想法,马上得到了积极响应。有居民建议,可以在宽阔的大平台上聚餐,于是,一场热闹的“品味百家宴”成功举办。
自从办了邻居节,李滨发现,居民找社区解决矛盾的电话明显少了。
“其实,邻里之间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一旦上升到找第三人调解的程度,双方为了面子也会争个高低。如果大家熟了,谁还好意思闹到调解的地步?”不少楼院改造过程中,频频出现有人“翻旧账”,如果有积怨矛盾,一家一家去解决,工期耽误不起不说,协调工作压到社区工作人员身上,一时间的确处理不及。
“邻居们关系好了,有什么事商量着解决,纠纷投诉就成了个例。”李滨称,这是不“上交”的矛盾,“有问题,找居民骨干谈就好了。”
一席宴聚起百家心
让陌生的邻居熟悉起来,让居住环境不断改善,寂静的楼道也热闹起来了。
今年63岁的葛为民住在1号楼,她正是李滨提到的“百家宴”发起人之一。
“大家当初是同一个单位分的房,但是在不同的部门上班,楼上楼下也有互不认识的。”退休后,喜欢热闹的葛为民总觉得有个心事,“经历这么多年,陆续很多同事搬走,很多房子都在出租,同住一栋楼的邻居,擦肩而过也有从不打招呼的。”
2010年当上楼长后,葛为民跟楼里的居民们交流变多了。2019年6月,借着社区组织邻居节,她向李滨建议办个“百家宴”,借这个机会,最起码能让大家伙知道自己的左邻右舍是谁。
“当时我也没想到有这么多居民参与。”
回想那个热闹的场面,葛为民至今仍感诧异,“我还寻思这个事情挺难弄的,先走了几户征求意见。当时我们楼是54户,心想,如果有一半的人能参与那就算成功了。但是没想到,活动当天人多得直接坐不下了。”
葛为民和几个居民找楼下酒店拉了“赞助”,店家帮忙搬来桌子凳子,几张大桌拼在一起,第一届“品味百家宴”就开席了,每家每户都准备了一道拿手好菜,还有人拿出了自家的好酒……有正巧赶上有回娘家、婆家的儿女们,老老少少一家五六口人都加入宴席,平台上围坐的人肩擦肩,想插进半个空位都不行。大家相互加微信、留电话,一下子熟络起来。
邻居节过后,葛为民注意到大家互相帮衬的好事变多了,“比如一单元有位独居老人,家里的下水管道出了毛病,正发愁呢,楼上一个懂下水道管道的邻居主动来帮着换管道,更换的一些零部件还是这位好邻居自己出钱买的。”
还有一次,楼里的一位大姨家里电路出了问题,全家人摸黑过了一晚上,第二天她向葛为民打听认不认识靠谱的电工,来家里维修一下。葛为民想了想,跟大姨说:“我倒是认识一个人懂电,先去你家看看吧。”不一会儿,“维修师傅”就上门给大姨家修好了电路,却坚决不肯收钱,急匆匆地走了。大姨急忙给葛为民打电话,要这位师傅的联系方式,以便付维修费,葛为民却笑着揭秘:“那人是我对象,他只是业余的,可不能收你钱。”
“通过邻居之间这种纽带,把居民联合在了一起。邻居们和谐相处的氛围是这次社区进行楼院改造非常好的群众基础。”李滨对此总结道。
这不,接到4月2日要动工改造的消息,葛为民带着居民们先行扫起“门前雪”,旧橱子、破木头……用几天时间把楼道里堆积了几十年的杂物清理一空。
盼望着,它在变美
上世纪90年代末,汉口路168号楼院外还是一片灰扑扑的萧索景象……
5月14日,周六,下午3点。
“下楼扫平台啦。”每到周六,葛为民在居民群里号召一声,马上就有几个热心邻居来到平台集合。清扫平台的活动已经持续了好几年,冬天扫雪,平时扫尘土,一众人边挥动着扫帚,边聊天拉呱。
“楼顶做防水挺好的,我家顶棚都渗水好多年了。”
“这平台瓷砖早该换了,听说要换个带花纹的,以后下雪下雨就不滑了。”
“小区就应该封闭管理,看咱院里停的车都是外面那些网点的,进出我都得从车缝里侧着身子过……”大家都憧憬着楼院改换新颜的模样。
耳边的声音渐渐变远,手拿扫帚的葛为民陷入回忆,她仿佛看到了1997年刚搬进这座楼院的情景,“那天,全家欢天喜地住进七十几个平米的新房,双南向的大房间,还有供暖。”彼时的青岛,有供暖的房子屈指可数,单位同批分到其他小区住房的同事,就经常抱怨室内没有供暖。
但也不是事事尽如人意。20多年前,小区挨着一片低矮的棚户区,道路坑坑洼洼,每逢下雨天一片泥泞,住在这一带的居民必是带着满裤腿的泥,一身狼狈地回家。加之紧邻着改造前的海泊河,河道淤泥渐厚,杂草丛生,污水横流,夏天蚊虫纷飞,从窗户外边飘进来的味又腥又臭。居民们搬的搬,走的走,房子出租都没人愿意住进来。
进入新世纪后,市政府投入近两亿元对海泊河进行综合整治,打造成市内著名的景观河。河水清幽,鸟唱蝉鸣,绿树垂条倒映水中,像对镜梳妆的少女。葛为民经常在河畔跳广场舞、逛早市,置身一幅人间烟火美卷。于是,她在同小区另一个单元给孩子又买了一套婚房,“现在河景房成了热门,周围的高档小区拔地而起,这个老楼夹在高楼之间,就显得有些佝偻破烂了……”
“老葛,看对面楼快完工了,过几天该粉刷墙面了。”老邻居招呼道。
此时,楼下有工人师傅大声喊同伴去吃饭,正吊在半空刮腻子的工友嫌拆穿防护绳麻烦,坚持要干完这趟活,“这是最后一遍了,刷完我再去。”
“过几天就可以刷颜色了。通知咱刷什么颜色了没有?”
“还没通知呢,要我说,就刷个绿色,绿色环保,楼顶刷红色,楼底的裙边刷黄色。”
“照你这设计,看着怎么像红绿灯呢。”操一口外地口音的工人师傅开着玩笑,笑声回响在楼院里。
楼上楼下的人们,都在忙碌着,为这座老楼院梳妆打扮,笑声中它正在悄悄蜕变,变美变年轻,在城市更新的大潮中,即将焕发新的光彩……
好事,如何办好
未来三年,青岛市将改造老旧小区1108个、涉及约30万户居民。
老旧小区更新改造是件出力难讨好的工作。没改造的时候,楼院年久失修,居民天天投诉;改造开工了,面对各种“老顽疾”,哪项工作没协调好、做不到位,居民还是有意见。如何改造才更贴合民意,让百姓得实惠、城市换新颜、发展添动力?把这件好事做好,是城市发展进程中的一道必答题,也是一项不断“更新”的永久性课题。老百姓既是命题人,又是监考人,也是打分人,相信在这张“试卷”上,每次都能答出让群众满意的成绩。
更新,民之所愿
“第一批改造楼院名单公布后,很多居民生气地给我们打电话——‘怎么没有我们小区!’”镇江路街道办事处一位负责人说,旧楼改造在老城区备受瞩目,居民都盼着自己的小区早点进入改造名单。
“老旧小区设施功能缺失向来是我们街道的投诉热点,下水堵塞、房顶漏雨、外立面渗水等问题,是居民反映最强烈的。先期改造的这5个楼院,也是平时群众电话反映问题最多的。”他介绍,镇江路街道是市北区老旧小区比较集中的一个居住区域,第一批更新改造的老楼院有5个,共涉及25个楼座,包括汉口路168号、人民一路1号、延吉路3号、镇江路3号和26号。
按照计划,最早的改造工程将在6月份结束,至10月份项目全部完工。“后期2023年、2024年的分类改造工作计划已经完成摸底。三年攻坚,老旧小区改造预计涉及近6000户居民。”
为了更清晰地说明工作安排,这位街道办负责人举了一个例子,“原则上我们要先推进楼座比较多的小区进行改造,这样施工单位也会比较方便集中开工作业。但是像镇江路3号这个楼座,位于城市主干道旁边,是一个孤零零的楼座,由于年代太久远,漏雨特别严重,一到雨季,居民的投诉电话都要打爆了,所以第一批改造名单里,我们也把它加进来,就是考虑到居民的诉求太强烈了。”
“这个楼座还紧邻一个大型的商业体,改造不光关系到民生,还影响到招商引资。”他补充道。从一定的占位角度来看,旧楼改造在改善民生居住环境的同时,也在提升着老城的活力,两者相辅相成。
镇江路街道办事处负责人回忆,“街道每次组织开更新改造会议,都会反复重申一句话:我们的工作只有一个标准——要让群众满意。工作做得更细一些,工期允许的范围内可以慢一点,但一定要把好事办好。”
有事,商量着来
城市更新的最根本落脚点在于让人民生活得更幸福,这是一件好事毋庸置疑。好事如何办好?首先跟居民得有个协商机制,俗话说:有事好商量嘛。
5月19日一早,杨大爷家请的工人师傅来到了汉口路168号院4号楼。“砰砰砰……”只见师傅们几榔头下去,杨大爷亲手建起的阳光房,玻璃碎了一地。
杨大爷家住在一楼,是一套半地下的房子。早些年,杨大爷将房子做了改造,搭建了一个阳光房通往地面,虽然扩大了房子采光面积,但却形成一处明显异于周围的突兀建筑。
当天,杨大爷亲自指挥工人拆掉了这间阳光房。
时间再向前推,为了动员杨大爷拆除违建,镇江路街道城管执法中队的工作人员奔波了半个月,反复和杨大爷协商整改方案。
“门能不能保留?”杨大爷提出自己的要求。这是一个遗留问题,前几年有关部门提倡海泊河发展沿岸经济,当初位于河畔的3号楼、4号楼因为地势,一楼均为半地下设计,很多住户都办了窗改门的手续,营业执照、消防许可等证件齐全,这些都是合法的。
“同意保留门。”城管中队答复。
“拆除部分违建,我家半地下,雨水倒灌怎么办?”杨大爷又提出一个疑问。
“可以保留雨棚,能不能做得和地面一样高?”城管中队的意见,杨大爷也点头同意了。
那段时间,城管中队的工作人员一天跑好几趟,“你们的工作也不容易,提的建议也挺人性化,我接受。”杨大爷最终主动拆除了自家的违建。
换位,底线和上限
在杨大爷家对面,网点平台上的违建也在拆除中,它们是横挂在1号楼两侧的板房,镇江路街道城管执法中队中队长宋秀显正坐镇现场指挥。
“拆违协商,就是探讨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底线和上限。”宋秀显曾经一度很犯愁,“这些违建由来已久,一朝拆除可不是那么简单的。”汉口路168号院里一共有十几处违建,分别位于1号楼和2号楼平台上、临河的3号楼和4号楼一楼,“还有楼顶,有人建了板房养鸽子。”
“疫情期间,有居民住在外地,只能电话沟通,但是很多事情电话里又讲不明白。也有人一听到我们自报家门:我是镇江路城管执法中队的,就挂掉了电话。”为了解决这些难题,从去年开始,宋秀显等人就开始着手做功课了,“先进行一轮摸排,给每户都建了一个档案,因户施策,每户包括房屋照片,房屋违建情况,那时违建的原因是什么,居民的诉求是什么,拆后怎么恢复,等等,都记录在案。”
“工作要细致到什么程度?比如平台上有户违建,家里有90多岁的老人,打电话的时间要避免打扰老人休息,这一点都记在档案里。”宋秀显说,这几处违建的情况,城管中队的工作人员谁也说不清反复研判过多少次了,到后来不用看档案也能倒背如流。
“在协商过程中,不能冷冰冰地执法,要换位思考,尽量帮忙解决居民的实际问题。”比如有居民在半地下室里开旅馆,这是他家的唯一经济来源,供孩子在国外上大学,拆除时要考虑到不影响他的生意。最后,经协商将地面的违建部分拆除,和地面平齐,同时还找了工程队给做好排水,以防雨水倒灌。
再比如,居民在楼顶养了五六百只鸽子,均为参加比赛的信鸽,每只都非常名贵,协商居民改为笼子饲养,把违建拆掉,以免影响楼顶防水工程。还有平台上居民建的违建与房子相连通,拆除后给他们加装了防盗门,以保证居家安全……
在合情合法的范围内,既要保证更新改造工程顺利进行,又要维护居民正当权益,这些工作说起来简单,办起来却一点也不容易。为查找当年建筑图纸,工作人员先是多次去档案馆查找,未果,又到房管所调取资料,才找到老楼的平面图纸。
宋秀显感叹,这是无数个加班的夜晚换来的,“昨天从下午5点开会,一直开到晚上9点钟,研究今天的各种拆除方案。加班是常态,哪天如果不加班了,还需要特别说明一下,在办公室里喊一嗓子——今天不加班了,就看他们蹦跳着走了。”把这事当成玩笑说,也透着宋秀显对工作人员的心疼。
变美,从面子到里子
拆违现场,汉口路社区党委书记李滨也在帮忙做协调工作,楼长葛为民走到他身边说:“书记,防盗门坏了,贴小广告的又能进出了,楼道里刚粉刷的大白墙又给画成花脸了,看着真心疼。”
“嗯,楼院改好后得有人管啊,所以年初咱开意见征集会的时候,就提了两个方案,改好后的楼院怎么管理,是居民自管还是聘物业。”
在李滨看来,老楼更新工程中刷刷面子、拆除违建只是开始,改后的楼院谁来管理,怎么管理,也是重点。他把这个后期管理比喻成里子,“里子很重要,管不好的话,前期工作就功亏一篑了。”
改造前,小区可以自由出入,停车位基本被周围饭店、商户占据,此次更新改造后,小区能增加40个车位。这些车位谁来管理?
关于居民自管,镇江路街道有很好的先例,离这里不远处的元宝小区就是居民自管楼院。
元宝小区的门口加装了安全门禁,实行半封闭化管理,重新修整了楼院地面,规划了停车位,安装了监控设备。停车费用是公共财产,由自管会管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比如楼院维护,楼道灯、门窗等公共设施的维修保养,费用就从这里出。这些都是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成果和经验。
还有一个小区管理方式就是聘请物业。在年初的汉口路168号院居民意见征集会上,有不少人担心:小区快30年没人管理,会不会不好管理?如果物业不作为或者是自管楼院的负责人不上心,那小区岂不还是一片混乱?这是大家纠结的焦点,留下了一个未定的省略号。
“摸着石头过河吧,现在也不好说哪种方式更适合管理这个小区,后期还需要和居民再商议,选一个多数人认可的方式推行试试看。”三年攻坚战刚刚起步,在老小区变美的路上,还有很多未知的问题需要解决,李滨已做好心理准备,“只要大家人心齐,拧成一股绳,老城区老小区就一定能变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