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青岛正着力打造新的“城市”——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和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青岛正着力打造新的“城市”——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和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日前印发的《青岛市综合立体交通网建设行动计划》,立足“十四五”(至2025年),展望“十五五”(至2030年),适度超前加大交通基础设施投资,提出七大任务,着力优化通道、枢纽、网络布局,统筹推进跨方式、跨领域、跨区域、跨产业融合发展,对青岛综合立体交通网建设做出全面布局,加快构建现代化高质量基础设施网络体系。
交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开路先锋”,是提升一座城市发展能级的至关重要的基础设施。2021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赋予青岛“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和“发挥国际枢纽海港作用”等重任。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6主轴7走廊8通道”的“京津冀—长三角主轴”“京哈走廊”“京藏走廊”链接青岛,标志着青岛枢纽定位从全国枢纽向国际枢纽跨越提升。
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今后五年,青岛要突出“枢纽型”发展导向,放大开放通道作用,深度链接国内外资源和市场,打造国际门户枢纽城市;要统筹现代流通体系硬件和软件建设,以打造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和国际航空枢纽为重点,加快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
打造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和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基础在于建设现代化、高质量的综合立体交通网,推动交通基础设施更加互联互通、立体融合、安全可靠、集约低碳。
《行动计划》提出——
到2025年,青岛初步建成能力充分、覆盖广泛、结构合理、衔接高效的现代化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青岛港实现货物吞吐量6.7亿吨,胶东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4100万人次,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900公里,铁路运营里程突破700公里,轨道交通运营里程突破360公里,基本实现主城区与市内各区(市)40分钟通勤、胶东经济圈1.5小时通达、国内主要航空枢纽城市3小时覆盖;
交通基础设施安全、智慧、绿色、融合发展水平大幅提升,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的战略支点作用充分发挥。
一张更加绵密高效、能级更高、承载力更强的综合立体交通网正不断延展,为实现青岛的新目标愿景提供更强助力。
01 | “七网”之首
在新冠肺炎疫情和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情况下,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困难和挑战明显增多,扩需求是当务之急。
今年4月,省政府印发《“十大扩需求”2022年行动计划》,明确从基础设施“七网”等十个方面入手,加强创新投入,为全省全年经济社会平稳运行提供动力支持。实施扩需求“十大行动”,是立足山东实际,实现需求牵引供给,供给与需求协同发力的重要举措。
投资,既利当前,又利长远。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是应对外部环境变化、保持经济平稳发展的重要支撑。在扩需求“十大行动”中,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等多个领域都明确了与投资有关的具体计划,补齐基础设施短板的“七网”建设行动更是排在首位。
何为“七网”建设行动?
再往前看:在今年1月召开的山东省“两会”上,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到,2022年,山东将着眼长远发展、造福人民群众,推进一批支撑性重大项目、重大工程,全面展开基础设施“七网”行动。“七网”行动包括:综合立体交通网、现代物流网、能源保障网、市政公用设施网、现代水网、新型基础设施网、农村基础设施网。
综合立体交通网位居“七网”行动之首。
在今年青岛市“两会”上,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聚力增强城市承载力,推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再上新水平。按照统筹布局、适度超前的原则,高标准实施基础设施“七网”建设,推进一批重大项目、重大工程。
围绕“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市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细化和明确了今年发力的重点“项目库”:
加快济青高速中线、明董高速、青兰高速(双埠-河套段)、蓝谷至胶东国际机场快速通道等项目建设进度。力争青岛至京沪高铁辅助通道铁路年内开工。推进地铁三期规划线路全部开工建设,加快总里程219公里的11条线路建设,今年实现4号线试运行,全部建成后运营里程将达到503公里,基本建成“轨道上的青岛”。开工建设跨海大桥高架路二期(海尔路-青银高速段)等工程,加快胶州湾第二隧道、辽阳路快速路等工程建设,实现杭鞍高架二期(南京路-福州路段)、海尔路-银川路立交、唐河路-安顺路打通工程、南京路拓宽改造工程主线年内通车……
02 | 7大任务
《行动计划》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提出了打造国际枢纽海港、打造国际航空枢纽、打造“轨道上的胶东经济圈”、打造广覆盖深通达的公路网、打造集约复合型综合交通枢纽、推进综合立体交通网可持续发展、推进综合立体交通网融合发展等七大任务,全面提升区域发展能级和综合竞争力。
总的来看,对正在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的青岛而言,这七大任务的实施意义重大,将为青岛搭建起“上规模、强骨架”的立体交通网。
打造国际枢纽海港位居首位。2021年,青岛港完成货物吞吐量6.3亿吨,排名全国第四;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371万标箱,排名全国第五;海铁联运量连续7年稳居沿海港口城市首位。今年1月,国务院公布《“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青岛董家口集装箱码头工程、原油码头工程入选“十四五”水运设施网络建设重点工程。《行动计划》作出进一步安排部署,提出推进青岛港国际性枢纽海港建设,优化港区功能布局,优化提升存量码头能力,提高码头资源利用率等。
二是打造国际航空枢纽。2021年8月,山东省内首个4F级国际机场——青岛胶东国际机场建成运营。《行动计划》提出,持续完善胶东国际机场基础设施,推动机场货运功能区建设,提升航空货运服务能力。提升航空航线网络覆盖联通水平,强化机场中转功能,加快联程联运发展。完善机场集疏运体系,推进地铁、高快速路集疏运网络建设,提升机场综合交通保障能力。
三是打造“轨道上的胶东经济圈”。2020年以来,随着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全面起势,胶东五市的交通基础设施加快互联互通。按照《行动计划》,未来,“轨道上的胶东经济圈”将加快构建以干线铁路、城际铁路为骨干,以市域(郊)铁路为补充,城市轨道交通无缝衔接的客运轨道网,优化货运铁路网。其中,市域(郊)铁路,充分挖掘和释放既有铁路运能运力,积极开行市域(郊)列车;规划建设青岛即墨至烟台海阳等市域铁路。
公路是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行动计划》提出,打造广覆盖深通达的公路网。不断完善以高速公路为主的快速网,以普通国省道为主的干线网,以农村公路为主的基础网。
第五是打造集约复合型综合交通枢纽。客运枢纽方面,要强化多方式一体化衔接。推进国际邮轮港区、即墨北站综合客运枢纽等新建枢纽实现功能空间共享、设施设备共用、便捷高效换乘。开展新建铁路枢纽、轨道交通枢纽、公路客运枢纽、公交综合车场改造的分层设权、分层供地试点。全面推进TOD开发模式。推动胶东国际机场综合客运枢纽形成集交通运输、商贸金融、旅游餐饮、购物娱乐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
推进综合立体交通网可持续发展方面,将构建安全、智慧和绿色的交通发展体系。
当前,我国各种交通方式已经进入联网贯通的关键时期。要让交通网络发挥最大效力,关键在于推进综合交通统筹融合发展。为此,《行动计划》提出,“推进综合立体交通网融合发展”。围绕这一目标,提出了统筹全域交通一体化发展,推进交通与产业融合发展,推进交通基础设施网与运输服务网、信息网、能源网融合发展等三个方面具体任务。
03 | 三年攻坚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
综合立体交通网建设行动计划涉及面广、任务艰巨。接下来要干的就是发扬“实干家”精神和“严、真、细、实、快”工作作风,把责任扛在肩上、把任务抓在手上、把措施落在实处,增强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奋力将美好蓝图落地落实。
抢抓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的重大战略机遇,按照《青岛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方案(2022-2024年)》,青岛正在以“补短板、疏瓶颈、强骨干、优衔接”为重点,适度超前实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2022-2024三年间将集中攻坚重大交通建设项目21个。其中,公路项目9个、铁路项目4个、港口项目5个、枢纽项目2个、管道项目1个,归纳为“94521”工程。
作风能力的提升,要落实体现在一个个具体的项目上,要让人民群众有真切的获得感。在攻坚行动推进过程中,青岛市交通运输局以“专挑硬骨头、打硬仗、解难题”的精神,在继续加快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三年攻坚行动21个重大项目的同时,与市发改、财政、规划、统计等部门会商,充分调研各区(市)发展需求,探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新思路、新打法、新项目,先后谋划了60多个公路水路建设项目,全力扩大交通投资,为青岛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当好“开路先锋”。
蓝谷至胶东国际机场快速通道项目效果图
目前,已实地踏勘了蓝谷至青岛胶东国际机场快速通道(即墨段)、莱州至青岛高速公路、即墨天山三路与城阳双元路贯通、胶州扬州东路与城阳正阳西路贯通、即墨国道309与胶州李王路连通工程等一批长期想解决而难以解决的跨区(市)通道型公路项目,现场研究规划方案和土地手续办理事宜,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工作。其中,蓝谷至青岛胶东国际机场快速通道即墨城阳段将于年内开建。
实干成就梦想。通过实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三年攻坚行动,青岛将加快构建北上融入京津冀、南下联通长三角、西进辐射沿黄流域、东出日韩的综合立体交通网,不断完善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交通强国示范城市和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建设,持续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作者|周建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