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这条400米左右的老街用它的昼夜循环,曾掀开一座城市最平民的一页

■黄岛路片区改造坚持“修旧如旧”原则,充分保护历史价值要素。

■黄岛路片区云承东里老里院保护更新已基本完工,将集居住、商业等功能于一体。

在青岛老城,人与街巷的故事,构成城市纹理中不断舒展延伸的密集脉络,扎在城市的深处。正如英国作家西莱尔·贝洛克所说,老街“堆积着人各种各样的经历,它是一面活生生的镜子,反映着人的成功与失败、辉煌与憧憬”。

在青岛的城市记忆中,这样带着体温、满身故事的老街被称为老街里,建成于20世纪初的黄岛路是其中最有味道的老街里之一。从德租时期的黄岛街,到日据时期的黄岛町,再到后来的黄岛路,这条400米左右的老街用它的昼夜循环,掀开了青岛这座城市最平民的一页,一代代人在这里出生、成长、成人、老去,它就像一种剪不断的“情愫”,连结着一方特有的烟火蒸腾,温热着一脉真实的岁月轮转。

曾经的黄岛路,是百姓生活离不开的“商业步行街”。在没有大型商超的年代,黄岛路路边市场是人们采购的主要渠道,它也逐渐成为经营海鲜禽蛋、肉类蔬果及铁、木、陶瓷器等日用杂货的自由市场。虽几度被取缔却又几度重生,是青岛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里类似北京四合院、上海弄堂、福建土楼,大大小小隐于老街中的里院,也是市井百态的舞台,描绘着青岛过去的模样,絮叨着老城的旧事。这里的“一步半”石板路,八十多年前,家住附近的萧军萧红夫妇,几乎每天都路过,他们的爱情故事,曾广为流传。

这里保存着的青岛本土平民化的市井生活图景,那一派繁华的灯火闹市,那一抹“乡愁”,也让它成为不少影视剧的取景地。在《送你一朵小红花》中,这里是韦一航和马小远爱情前奏的发生地,是马小远经典台词“春花秋月何时了,啤酒脏腰小烧烤”的背景板。

时光缱绻,如今黄岛路伴着“叮当”的敲击声,进入了历史城区保护更新提速新阶段。市南区历史城区保护发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里将留下“最青岛”的城市记忆,进行“文化挖掘、人员回流、产业导入”,推动实现“建筑可阅读、街道可漫步、文化可传承、城市可记忆”。

站在街口,这里的基础设施综合改造正在紧张进行。据介绍,改造结合道路整修、管廊下地,道路两侧是老里院,也是片区二期、三期改造内容。其中,位于黄岛路17号的平康五里,是整个历史城区体量最大的单体建筑,有4层、面积4400多平方米,住户最多时有90多户。透过斑驳的门窗,可以想象当年的画面——做饭时间,各家都在门口开灶,院里飘着饭菜的香味;下班回家,提溜着两袋扎啤,到邻里家一坐,围在一起谈天说地。

如今,这里已架起了脚手架,开始了修缮工作。“这是区级的不可移动文物,区别于传统风貌建筑和历史建筑,级别要高一些。所以急不得,慢工出细活。”海明公司项目负责人栾林昊说,“改造坚持‘修旧如旧’原则,充分保护木门、木窗等历史价值要素。外立面采用大拉毛工艺,里面对墙体加固,原有的木质楼梯和门窗能保留的尽可能保留。现在,有意向做沉浸式影院、剧院等,长沙文和友团队经常过来。”

“连瓦片也编了号码”,黄岛路保护更新的精细程度可见一斑。正如对黄岛路(济宁支路—芝罘路段)排水系统进行改造提升时,对362块旧石条都进行了编号,以确保它们在恢复原状时能准确地“回家”。“恢复原先的木门木窗,栏杆在原先基础上打磨修复,老瓦全部用上,破损的部位才用新瓦代替。”德才装饰项目技术负责人贾东鹏介绍,修旧如旧时先后调取了历史档案、历史图纸,原先是什么工艺,修缮时就采用什么工艺。例如在“苟不理”包子铺外立面修复时,他们先是取样,再找实验室研究分析配比,保证原来风格。

除此之外,黄岛路片区还增添了许多新元素。三江里人才公寓通过对里院修缮,植入人才公寓及主题商业,打造融合居住、文化、商业、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复合型共享社区,建成后可实现住房56套,服务配套用房28间,商业业态46间,文创空间1间。三江里美学馆,致力于打造时尚新地标。“苟不理”焕新回归,引来众多新老顾客。

“我对这里很有感情,在这居住生活了16年,现在儿子也来青岛了,在科技街上班。”今年50岁的王春花在黄岛路上经营着一家海鲜啤酒屋,为了亲人团聚,她从日照来到青岛讨生活,开始在这开羊肉馆,后来改成啤酒屋,由于经营实在,积累了大批回头客。对于黄岛路的改造,她有着自己的理解:“在我的脑海里,还是保持原来的老样子,改造翻新一下就很满足。等改造好了,我想一直经营下去,一家人团聚很好。”

我们可以想象,当氤氲的烟火再次升腾,百年里院实现涅槃重生,这里依旧是城市最有魅力的部分。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周伟文/图

我要评论↓

返回新闻网房产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