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历史城区保护更新,是青岛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的“一号工程”,乘着这股东风,闲置多年的“大水坑”正期待它的涅槃。

对于很多青岛人来说,栈桥旁的“大水坑”一定不陌生。

这里曾是青岛当年重点打造的核心商圈之一,是众多投资者的首选之地,然而却因种种原因,成为了迟迟不能盘活的“沉寂之坑”。地处顶流打卡地周边商业区,缘何常年没有流量?该用什么方式吸引流量?又该如何利用引来的流量?

问题被探讨了许多年,终于有了新的答案。近日,记者在探访栈桥广场时发现,沉寂多年的“冷清之地”变了:地下广场以复活老青岛历史的“百门街”理念被重新打造,霓虹灯、老楸树、旧渔船等沉浸式设计拼凑出原汁原味的“青岛印象”;地上停车场结合“露营文化”被统一规划,餐饮、休憩、观海等一站式服务构成了吃喝玩乐的“嗨享圣地”。

这里紧靠青岛的顶流打卡地栈桥,堪称自带流量;这里坐拥一千多个停车泊位,完美解决了西部老城区的最大“痛点”。历史城区保护更新,是青岛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的“一号工程”,乘着这股东风,闲置多年的“大水坑”正期待它的涅槃。


百门街夜晚的霓虹灯

探访:“大水坑”要变“百门街”

在通往“大水坑”的阶梯旁,最近多了一块拱形的牌坊,牌坊上面,“青岛百门街”五个大字提醒着游客“大水坑”身份的改变。

而记者从高处俯瞰发现,“大水坑”换了的又不仅只是名字。只见三艘停放于广场中央的旧渔船,象征着青岛人捕鱼为生的生活状态;十棵栽种于广场中轴线上的老楸树,在寓意“好运”的同时,也在树干指示牌上科普着青岛的过往。

“很多外地游客会将栈桥作为了解青岛的第一站,所以我们将青岛的历史文化与百门街的打造相结合,希望游客们能在这里体验到‘最青岛’的东西。”栈桥广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胡兆鹏表示,相较于灯光与市集、潮玩与漫展的时尚城建设,百门街更加强调对“老青岛”的追本溯源,罐头瓶子喝啤酒,小马扎子吃烧烤,大口汽锅蒸海鲜……这些足具年代感的元素,使百门街形成了有别于其他潮流商区的错位打法。

“之前每到夜晚就漆黑一片的下沉广场,如今却被灯光装点,让人一秒穿越回灯红酒绿的老青岛夜场。”近日,体验过百门街试运营的游客阿金如此评价,他向记者表示,自己原本只是来栈桥“到此一游”,却被亮起的街灯吸引,于是顺着灯光拾级而下,便发现了这个喝啤酒吃蛤蜊的宝藏地,“别的不说,真的‘有内味’了。”


刚亮起夜灯的百门街

事实上,除了打造百门街这个宝藏地,为了迎合时下当火的年轻文化,栈桥广场还因地制宜地的拥有了很多“加分项”。自去年以来,近2000平米的露营绿地开始被着手打造,探访中记者发现,露营地桌椅板凳、秋千、太阳伞等设备一应俱全,扫码供电、供水服务,保证游客自备露营的设施设备已能正常合理使用。


游客在露营地支起帐篷

夜晚华灯初上,200多盏太阳能照明灯沿路亮起,年轻人们搭起帐篷,铺上防潮垫,缠上小串灯,摆开折叠椅,三五好友,畅饮畅聊,观海听澜。

“把车停在这儿,吃饱喝足后,不妨进帐篷里来休息一下。”胡兆鹏简单的邀请辞,道明了“一站式”的运营理念。接手栈桥广场的这些年,无数前车之鉴让他深知,配套联动才是引客的重要一环,“整个项目是个系统性的工程,必须因地制宜地将资源循环利用起来。”

讲述:停车场带流量,留客只是第一步

复盘栈桥广场的过往,“留客难”的问题伴随始终。

入驻这里的商户最有发言权。2011年,商户吕先生与家人从东北老家来到青岛打拼,第一眼便看中了青岛地标——栈桥。七八月份是青岛的旅游旺季,他们在栈桥景点周围支起了卖冷饮的小摊,日日人满为患的栈桥让初来乍到的吕先生见识到了旅游城市的流量,尽管在彼时,“网红打卡地”的说法还尚未被网友提及,但直觉告诉吕军:栈桥广场应该是个做生意的好地方。

笃定未来,摆摊后的第二年,吕先生便在栈桥广场地下一层盘了个商铺,经营海鲜炒菜等多种美食,并取名“旺海角美食”。名字取得够“旺”,但生意却跟“旺”不沾边。


正在改造中的百门街

“我们的商铺设在地下,游客是不愿意往下走的,甚至有很多游客都不知道地下还有一条商业街。”在吕先生看来,地下位置的隐蔽是造成栈桥广场门客稀少的重要原因,没有客人,商户负担不起高昂的运营成本,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关门大吉”。据吕军回忆,这些年间,“旺海角美食”前前后后更换过很多个邻居,大多都是旅游旺季一过便没有了音讯。

峰值时能达到每日数万人次的顶流景区,周边商业街却没能解决“留客难”的基本问题,长时间以来成了胡兆鹏的一块心病,为此,他时常跑到广兴里、银鱼巷等历史城区参观思考,终于在一次次对比分析中总结出了栈桥广场的独特优势——停车。

熟悉青岛老城区的人都清楚,“停车难”问题一直以来都是青岛老城区的一大困扰。而整个栈桥广场停车面积达25000平方米,地下设计三层停车位,可停放小型车辆440辆,地上部分专为大型车辆设计178个停车泊位,此外还可适当发展立体停车……旅游旺季时,停车场每天的出入车辆超2000次,这份客流量在整个青岛西部老城区中排名榜首。

“同栈桥一样,栈桥广场也从来不缺流量。”在胡兆鹏看来,换种角度找准切入点,或许能扭转局面。为了将停车场的流量有效转化,他策划出了“限时停车,免费喝啤酒吃蛤蜊”的规则,游客只需交够规定时长内的停车费,百门街里的啤酒蛤蜊免单管够。

“之前有很多人抱怨停车费贵,我相信这种免单的方法会很受欢迎。”面对未来,胡兆鹏颇有希冀,他表示,留客只是第一步,随着百门街后期的打造,一个更大的市场正在逐渐打开。

观察:城市更新期待更多鲜活案例

诚然,无论是将青岛历史与年轻文化有机结合,打造沉浸式的城市会客厅,还是利用核心优势切入竞争赛道,帮助疏解老城区“停车难”问题,栈桥广场的更新和蝶变都为青岛城市更新增添了鲜活的案例。

去年以来,栈桥广场地上公共区域被进行统一修整:停车场释放车位,进行环境亮化;绿地区种植紫藤、铺装防腐栈道;休息区添置帐篷,加固安全护栏……截至目前,已被翻修的沥青路面近千平米,被修整门面106个,出车口增加一个,车位释放440个。

眼下,青岛正立足于城市更新三年攻坚行动的起步阶段,从频频刷屏的银鱼巷,到开街即出圈的广德里1898,从“长”出新业态的三江里,到开门纳客的“红房子音乐家”……老城区的颜值与活力被不断刷新。而刚刚结束的市南首届上街里啤酒节,更是以火爆今夏的啤酒为媒,将老城区的人气、商气、烟火气推向了高潮,为推动老城复兴提供了值得借鉴的样板。

这些年来,青岛一直在探索老城区的有效更新,广兴里、馆陶路踏准时代节拍,化身青岛工业设计中心;银鱼巷、大鲍岛演绎复古与时尚的碰撞,成为文艺青年的打卡胜地;还有被国潮“焕”醒的非遗里院、频频出招的中山路……

无疑,历史城区的保护更新是个循序渐进、共建共享的进程,需要有更多改造模式的参与,并提供值得借鉴的执行方案。高质量的城市,需要持续输出更多“城市更新”的鲜活案例,而我们有理由期待,继中山路改造、上街里的出圈之后,栈桥广场会成为青岛老城区更新的下一个样板。

我要评论↓

返回新闻网房产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