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漂”一词是近年来各大媒体中关注度较高的新闻热词,泛指外地来青岛工作生活的人群,因无固定住所而漂浮不定的一种生活状态。然而,随着近几年房价高涨,不少“青岛土著”同样遇到买不起房的窘境,被动选择租房居住,成为了不折不扣的“本土青漂”。另外,还有不少等待回迁的市民由于回迁周期太长,也加入了租房的“本土青漂”队伍当中。
没有住房“土著“也成”青漂” 房价10年间惊天变“吓人”
土生土长的吴小姐是2011年回到青岛的,之后一直在一家事业单位工作。刚工作时,她还可以选择申请保障房,但因为几年后因工资上涨失去了资格。“如今申请保障房不达标,商品房价已经高昂,我和不少刚来青岛工作的小年轻一样,成了不折不扣的青漂群体了。”
“没有房子,青岛人也是‘青漂’”小吴对于房子的意义近两年有了新的体会,“小时候一直住在基隆路爸妈单位集体宿舍里,房子是分配的而不是买来的,对于在青岛买房、房价都没有什么概念。2005年我去上海读大学,毕业后在那边工作了几年,但考虑到父母年龄逐渐大了需要有人照顾,2011年底我就返青了。回来后感觉家里住房设施陈旧又没有物业,便计划买个商品房和爸妈一起住,可青岛房价的惊天巨变着实吓了我一跳!”
据她回忆,2005年她离青去读大学时,家里亲戚在延吉路买了一套精装三居室花了28万,因此在她的记忆中对于青岛房价的原点也是从这套房子开始的。“2010年后,偶然在新闻上看到青岛不少区域住房单价已经过了万元线,但凭借自己在上海的收入,回青后全款置业应该不是问题。可去年年底去几个售楼处看过后才知道,市南区新房均价多数都在2.5万元/平米以上了,我准备的80万元置业全款可能还不够首付款,这房价10年间涨幅太惊人了。”
“父母告诉我家里住房只有居住权,这就意味着我们虽然生活在青岛,却并没有属于自己的家,没有住房就没有归属感,我需要在这个城市有自己的住房,同时也为父母改善一下住房条件”如今,吴女士依然和父母挤在基隆路不足60平米的单位宿舍中,她打算攒够了100万元就在市南按揭买套140㎡左右的住房。
“回迁土著”称羡慕新市民 漂泊6年至今仍与人合租
“回迁土著”6年漂泊至今仍与人合租
孔女士出生在八大峡,从小长在南村路,说着地道的青岛话,在朋友眼里她是正宗的“青岛嫚”,不过她却已经过了5年漂浮不定的租住生活。记者在湛山公交站遇到孔女士时,她刚刚在附近一家写字楼下班等车回家,谈到自己这几年在青岛的生活,孔女士的脸上立刻浮现出一丝忧愁。
“之前,我们家一直住在团岛云南路附近的南村路,09年街道拆迁改造,我们就搬出来了,不过没想到的是,时间一过就是5年,漂浮不定的日子至今都没有结束”,孔女士回忆说道,“拆迁虽然有租住补贴,但是长期在外面租住的漂泊感真的让人难过,从南村路拆迁至今,我们家在5年里一共搬过6次家,杭州路、青山路、伊春路都住过,每次搬家都像是一场磨难,复杂的让我头疼。回迁的新家在海岸路附近,我们隔三差五的就去看工程进度,3月上旬我们的房子终于交付了,现在正商量着怎么装修,终于要结束“青漂”的生活了,我现在特别能体会那些外地来青的新市民生活的艰难。”
“漂着的时候,我甚至很羡慕一些外地的同事,来青岛没几年就买上房了”比起将要结束“青漂”生活的孔女士,如今依然租住在重庆路的老李对于自己的租房生活则更为消极。08年老李的老房子所在的单县路片区拆迁了,从此他开始了租房生涯,孩子在青岛一中读书,他们便一直租住在西康路周边,但由于经济条件一般,他们一家三口和另一个租户合租了一套三居室,不仅平时私人空间少,孩子的学习环境也相对噪杂。如今回迁依然无期,李先生决定等孩子高三时,租一处条件稍微好点的房子让孩子“备战”高考。
住在郊区像候鸟每天都要“南飞” 上班路花费4小时身心俱疲
近郊居民称有“漂泊感”
家住城阳惜福镇的小孙是个地道的“青岛银”,从小生长在文登路,对于这座城市的街道、景点以及历史文化他都了如指掌。虽然十分热爱这座城市,但小孙却仍表示生活很奔波,时长感到有“漂泊感”。原来小孙由于家庭4代同堂需要一套大的三居室,但经济能力一般很难在青岛市内三区置业,于是挑来挑去,选择在城阳惜福镇购买了一套150平大三居,举家搬迁。“2012年刚住进新家的时候感觉很兴奋,宽阔的房间让我们全家7人都能住得很舒适,不过半年后,幸福感却大大降低了”小孙说道。
原来小孙工作单位在市南西部观象山附近,每天上班都需要提前2个半小时出门赶车,花在路上的时间至少就要4个小时。小孙告诉记者,也正是因为这样,他的“漂泊感”与日俱增。“冬天的生活似乎没有白天,早晨起床时天还是漆黑的,晚上回到家已经9点了。我时常感觉自己并不是生活在青岛,而是每天“飘”在这个城市的南北两端,虽然名下有住房,但生活现状距离我理想的安定生活仍有很大的距离。”
据记者调查了解,不少工作在主城区却居住在西海岸或北部城区的土著市民都表示“每天像候鸟一样奔波在这个城市中”常感觉有“漂泊感”,但如今主城区新建楼盘稀缺加之房价高昂,就算买房也只能向新城区靠拢,如此一来工作单位与住所的距离就会相对遥远,花在交通上的时间很多,虽生长在青岛却多了一丝漂泊与陌生。
【记者手记】
当今社会,“住房”成为在一座城市生存之本,同时也是提高归属感及幸福感的“急需品”。从青岛现状来看,由于房价较高等原因,不少外来工作者甚至本土居民无法置业安家,被迫租房或着去往仍然很“陌生”的新城区安家,这导致了“青漂群体”越发扩大同时幸福感也大大降低。
随着“三城联动”战略的实施,青岛单一主城区的概念将被逐渐打破,房价起点较低的新城区将推出物美价廉的新房源进入岛城楼市,届时“主城房价高青漂难买房”的困境或将得到缓解。而伴随地铁、城轨等新型交通设施的硬件建设,青岛各区域之间交通耗时将大大缩减,新老城区“青黄不接”的时代也有望改变。此外,青岛各区域保障房正在大力建设,经适房、公租房、限价房陆续推出,这将进一步满足“青漂”群体的居住需求,帮助他们在这座美丽的海滨城市顺利“扎根”。(记者 于灏源)
【最新版看房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