劈柴院、天主教堂、中山路......在青岛市城市改造规划的不断发展中,西部老城区犹如一页历史的书签,几十年来一直留存着人们对旧时光的记忆。百余年历史的老房子、生活条件艰苦的筒子楼,随着时间的洗礼、风雨的沧桑让居住其中数十载的百姓苦不堪言。
日前,青岛市市南区区长华玉松在做客青岛新闻网《民生在线》访谈时称,曾重点回答了西部老城区旧城改造的问题。据他介绍,2012年青岛市政府正式启动了中山路周边改造工作,并成立了青岛市中山路欧陆风情区改造指挥部。在指挥部的统一部署下,市南区已于2012年底启动了潍县路启动片(潍县路、四方路、博山路合围区域)的房屋征收工作,并将逐步开展中山路片区改造工作。此外,访谈中还提及了北京路将适时启动改造工作,而网友一直反映的西康路一带也被列入市南区危旧房改造5年计划。为了进一步了解西部老城区的住宅现状及规划进程,记者于近日走访了上述片区,亲身体验了百年西部老城区繁华照不进的阴暗角落。
记者走访的第一个片区是将适时启动改造工作的北京路片区。该片区毗邻繁华的中山路商业街,与热闹的百年老字号劈柴院仅一街之隔。然而,在熙熙攘攘的劈柴院身后,穿过北京路3号的大门洞,眼前的景象着实让人震惊。典型的筒子楼建筑、灰白脱皮的墙体、院内到处是私搭乱建,就是这样的老房子却居住着近百户居民。
“有谦祥益之前就有这栋房子了。”在北京路3号的大院内,记者遇到了外出回来的孙先生。今年六十有余的孙先生称自己生在这个院子里,几乎见证了中山路、劈柴院的一路兴衰。
孙先生口中的青岛谦祥益创建于1911年,而早于其修建的北京路3号保守估计也已经有了百余年的历史。“全院就这一个厕所,非常不方便。厨房像一楼有条件的都自己私搭一个,楼上没条件的就直接在屋里做饭。”孙先生说,生活的艰辛还远不只这些,他们一家三口挤在30多个平方米的小屋里,一挤就是几十年。“之前张贴过四次拆迁公告,但最后都不了了之了。以前这里热闹繁华,住在这里是享受。现在这里败落破旧了,住在这里就成了遭罪。”孙先生无奈的告诉记者。
与北京路片区仅一街之隔的劈柴院是中山路、北京路、河北路、天津路围合的街坊,是青岛过去有名的商业街。如今,改造后的劈柴院有了全新的面貌接待四海来宾,但与其相邻的老建筑老街道却似乎并没有这样的“福气”,一街之隔,确是繁华与衰败。
离开北京路片区,记者又驱车前往被列入市南区危旧房改造5年计划的西康路。这里是日占时期建造的老式住宅,距今也有了上百年的历史。与北京路相比,西康路几乎可以用“残破”来形容。钉着木板的门、包着塑料布的窗、残破的墙体诉说着百年风雨历史的过往。
在街上三五成群“拉呱”的大妈都在西康路住了一辈子,说起这上百年的老屋,老人家你一言我一语道出了生活在这里的不易。
“周边的房子都安了暖气,唯独我们这里一直没有供暖,冬天非常难熬。”已有八十多岁高龄的王大妈说:“以前连自来水都没有,这是前几年才有了自来水。”据王大妈介绍,以前她家人多的时候五六口人住10多个平方米,“吊铺”成了这里居民家的“必需品”。而公用的厕所与设在屋里的厨房则与北京路片区的情况如出一辙。
本次走访的最后一站是西部老城区网友一直热点关注的潍县路、四方路、博山路合围区域。说起这一片区,想当年热闹繁华的景象似乎还历历在目。博山路上大名鼎鼎的天德堂浴池相信很多“老青岛”并不会陌生。然而时过境迁,曾经辉煌一时的天德堂如今赫然被写上了“拆”字。
除了赫赫有名的天德堂浴池,与这一片区又是一街之隔的便是青岛有名景观——天主教堂。记者站在该区域抬眼即可看到由德国设计师设计,依据哥德式和罗马式建筑风格修建的青岛天主教堂。这座中国唯一的祝圣教堂一直备受婚纱摄影及各地游客的喜爱。然而“同街不同命”,当教堂门口的石砖路都翻修一新时,潍县路片区却依旧“破烂不堪”。
说起潍县路、四方路这一片区,让许多老青岛人首先记起来的应该就是是“脏、乱、差”。究其原因则是近几十年四方路一带已经发展为成熟且小有名气的农贸市场。这里商贩云集、小摊遍地,很多房子都成为了小商小贩的租住屋,居住条件可想而知。
走进潍县路片区的几栋危旧房,居住环境的恶劣令人惊讶。狭窄的走廊堆满了各式杂物,电线外露且横七竖八触手可及,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一直和母亲住在这里的卫女士向记者介绍,这一片房子也是有上百年历史的老房子了,居住环境差,除了老一辈的人念旧不愿意搬离,年轻人几乎没有愿意住在这里的了。“我们家是14个平方,没有厨房、没有厕所、没有供暖。我好几次劝老母亲搬走,可是老人在这住了一辈子,说什么也不愿意离开。”(记者 李倍)
提示:支持← →箭头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