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沧口旧村昔日光景,如今这里建起安置房小区:海怡新城
老沧口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青岛工业时代的一个“缩影”。那时的沧口还是单独的行政区,聚集着国棉厂、碱厂、橡胶厂等一系列对青岛经济做出卓越贡献的工厂,有一条仅次于中山路的繁华街道——四流中路,海池子、沧口大剧院是居民休息时放松娱乐的首选。时过境迁,当第一、第二产业不再适应青岛发展的主旋律,老沧口的繁华也迅速退化,往日辉煌成为一段历史。
可是对于居住在这里的“老青岛”人来说,沧口不仅仅是一个工业区那么简单,这里有他们的童年,有他们的生活,有他们的欢声笑语。如今伴随着交通商务区的规划建设,这些承载着无数回忆的老厂房、老建筑面临着被拆除的命运。近日,记者趁着一些旧物还没消失前,前往沧口寻访老城区。以下提到的几个关键词里,有你的“沧口印象”吗?
网友热议:从“北”向北 跨越青岛北站到沧口生活的别样风情! (出处: 业主论坛)
关键词一: 沧口火车站
沧口火车站荒废的站台偶尔被剧组当作拍摄景点
1901年4月,胶济铁路通车运营,位于下街的沧口火车站随之成为过往商客汇聚、水陆货物在此装卸转运的繁盛之地。在随后的近百年时间里,沧口成为进出青岛的必经之地,火车站带动了下街、四流中路、沧口商圈的发展,成为支撑老沧口的核心力量。
上世纪90年代初期,沧口火车站还曾十分繁华。市民小唐记得,那时从沧口到中山路也能坐火车,票价2元,“爷爷跟我说‘我们上街里去’,然后就领着我到站台前买了票,我心里兴奋得要命,那是我第一次坐绿皮火车”。
2013年12月16日,伴随着青岛北站的高铁试运行,沧口火车站停办客运业务,永远退出了历史舞台。记者走访发现,这里虽然没有了往日的喧闹,但大部分建筑没有变样。候车室门外挂着“严禁携带易燃易爆危险品进站上车”的横幅,站台上悬挂有“戴城战”的牌子,只有铁道上疯长的野草提醒着人们:这里已经成为历史。
关键词二: 下街
下街旧楼房
“先有下街,后有沧口”——这是老沧口地界的俗语,由此可看出下街历史相当悠久。早年的下街临近大海地势低洼,小茅屋建在荒凉的洼地上,海边停着一艘艘渔船。由于地处海运码头,下街一直兴盛繁华,当时那里有烧锅、磨房、纸房、机房、客栈、饭馆、货栈、鱼行、屠户等,是沧口的发祥地。
1994年起,“下街”开始发生变化:经过两期棚户区改造和经济适用房建设,变身为占地23万平方米、88个楼座、住着4400户居民的沧台路小区。随后的几年里,土著居民以及李沧其他街道的拆迁户都陆续搬了进来。“当时拆迁家里人很不情愿”,86年出生的小潘说道,“我们家从东南山的平房搬到这里,一是有点远,二是大人们都不看好这个地儿”。没成想,10年后这里开建铁路北客站,“现在回头看看,真是搬值了”。
沿着振华路向西走至一个地下通道,从阴暗潮湿的通道穿过就是下街。如今这里不再是沿海滩涂地,棚户区几乎全部拆除,90年代新建的楼房经过粉刷焕然一新,水泥路取代了泥泞的村间小路,老下街饭店、六厂面食店等街边小店以及沧台路市场尚可唤起人们些许的回忆。
从地理位置上看,“下街”现在所处的位置邻近胶州湾大桥、铁路北客站及正在建设的三条地铁线,今后,这里将与北客站安置区形成一片大规模的生活区,成为交通商务区的一部分。借用李沧区有关负责人的一句话,“旧时,这里曾因南北海运开通而兴;今后,这里将借发达的路网而盛”。
关键词三: 大海
环湾大道旁已经没有海水
沧口原名“海沧”,意思是河海交汇之处。说到海,每一辈沧口人都有不同的回忆。
“我18岁时爬上老虎山向西望,那里是大海和一片绿油油的土地,可漂亮了”,在年过半百的王阿姨印象里,大海曾经包围着整个西部老城区,“当年走过国棉八厂和太原路那边的桥洞子,就是大海,站在振华路上往西看,下街那里有两个与海间隔开的海池子”。在老一辈人的回忆里,海池子是沧口的一大娱乐地点,每到休息日就会呼朋唤友去下街下海或者捡蛤蜊,但下街的海是黑色的,“当年海洋污染很严重,工人们从海里走出来身上都浮着一层黑呼呼的油”,“不过我们捡的蛤蜊是个顶个的鲜美,比现在市面上卖的蛤蜊好吃多了!”
对于80年代后出生的年轻人来说,后海已经退到了环湾大道西侧。25岁的小蕾依稀记得自己7岁时爸爸带她去太原路那边的大海游泳,“那里没有沙滩,马路旁边就是海边,我扶着台阶练习漂浮,爸爸在一旁钓鱼,有时他脱了衣服能从海的这边游到不远处再游回来”。
而90年代后出生的孩子们大概只能在市南、崂山见到大海了。度过车流湍急的环湾路后,记者发现这里的海已是一片滩涂,海水退至更远的西侧,除了几十只形似白鹭的鸟类在此安静觅食外,再无他人驻留。南侧不远处就是已投入使用的胶州湾大桥,向北行进不远则可以看到一片汪洋,但当下也是荒无人烟。
关键词四: 沧口大马路(四流中路)
四流中路上的三盛楼饭店曾是老青岛饮食业著名“三大楼”之一
三盛楼原址已被夷为平地,四流中路西侧是成片的工地
随着沧口下街码头以及火车站的繁荣,1921年大马路应运而生,即为后来的四流中路,至今也有近百年历史。据史料统计,20世纪初至30年代,在这条大马路上相继成立了华新、宝来、中渊、富士等4处纱厂和四方机厂沧口分厂,使沧口逐渐发展成为以纺织业为主的青岛市工业特色区。随后三盛楼饭店、沧口锅贴铺、华一茶庄、同义堂药店、书林堂刻字文具店等商业老字号和大小不等的杂货店、饭铺、客栈、成衣铺、货栈、书店等店铺接踵而至,沧口大马路与东镇、街里一同成为老青岛有名的商业中心。
老沧口衰落后,四流中路成为一条普普通通的交通主干道,商户生意愈发冷清。如今这条老路西侧已成为一片废墟,曾经与春和楼、聚福楼齐名的“三盛楼”消失在岁月的长河中,人们再也不能在四流中路与沧海路这个绝佳地段吃到正宗的灌汤羊肉蒸饺、清炸大肠等传统鲁菜了。著名的沧口锅贴遍布青岛大街小巷,但四流中路上的老店只剩东侧一半门脸。其余老字号全都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让人记不住名字的普通店铺。
关键词五: 沧口广场
沧口广场只剩下这一家大型商业
沧口广场前身是一个西起永康路,东至晓翁村,位于升平路和振华路之间的大院子,常年封闭,杂草丛生。1953年初春,沧口区人民政府决定清除大院内的垃圾,将其辟为广场。进入80年代后,沧口广场迎来最繁荣的时代,当下流行的扑克牌游戏“够级”就起源于沧口广场。
1994年区划调整后,区政府搬迁至李村,城市中心也随之转移到东部。陈旧的广场、落伍的商厦以及行车难等问题使得繁华一时的沧口广场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而李村的新老组合——李村大集+新兴的北方国贸、利客来等商业体迅速带火整个片区,再加上近年来新建的李沧万达广场、李沧宝龙城市广场等商业综合体,没几年时间沧口广场就被遗忘了,年轻人出门聚会几乎都往东走。
如今沧口广场的老商厦楼已经易主为维客广场,负一楼的超市内多为周边居民在此采购日常用品。一旁的广大购物广场没有人气,不少小商户关门倒闭。偌大的广场空空荡荡,只有几个老年人闲坐聊天,到了晚上,这里就成为跳“广场舞”的最佳地点。
关键词六: 大棚子
美林烤鸡依旧美味,但大棚子不再繁华
对于经常逛沧口街的市民来说,老沧口的大棚子也是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地标。沿着永平路向北走,路过永宁路小学不久后就可以看到一处被棚子盖住的商业街。
“小时候我妈经常带我这做衣服”,三十而立的小杨说道,“这里一楼是各种杂货铺、衣服店,二楼有很多裁缝店,大人们常来这做新衣改旧衣服”,此外,对小杨来说,大棚子还意味着美味的炸串,“上初中时如果有闲钱,就会与小伙伴们一起来吃几块钱的素鸡、炸茄子、豆腐结,刷上特制酱料,十分好吃,可惜现在已经没了”。
小杨的妈妈一直对来历不明的炸串嗤之以鼻,但对烤鸡却没有抵抗力,大棚子进出口处的“美林烤鸡店”门脸数十年如一日,蓝红相间的广告牌相当有年代感和复古感。还没走进大棚子里头,烤鸡的香味就已经散溢在空气中了。生长在沧口的小杨妈妈每次路过闻到这个味道,就禁不住买上一只,“几十年了,一直是这个味道”。
关键词七: 三医
一位市民在三医老院区大门前驻足久望
“三医搬了?搬到哪里去了?”22日下午,路过老三医门口的周大妈驻足久望。不常看报纸和电视的她还不知道在前一天第三人民医院已整体搬迁至永平路29号的新院区。“我的儿子和孙女都在这里出生”,周大妈对记者说道,“家里人有个头疼脑热,一般就近来这看病”。据了解,始建于1931年的三医几十年来一直是老沧口片区最大的医疗配套,沧口无数新生儿的生命在此诞生,每天也有不少居民来此寻医问药。
2011年,三医传来搬迁扩建的消息。经过近三年的施工和建设,新院区于2014年7月21日正式启用。而此时,搬迁后的老三医透出一股荒凉感,所有的工作人员,包括门口的小卖部都已人去楼空,门口贴着的搬迁公告已被雨水打湿。
“喜新不厌旧”的市民十分关注老院区的去向,根据目前规划,原三医将改造成为李沧西部最大的养老机构,为辖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养老服务。
关键词八 :烂尾楼
只有这处烂尾楼21年如一日在此伫立
在振华路与四流中路交界处,有一座自兴建至今一直荒废的烂尾楼。这栋楼房兴建于1992年,至今已在在原地矗立了整整22年,可谓是青岛烂尾楼中的“鼻祖”。
在建设初期,这处青岛最早开发的商业地产项目被命名为“沧口大厦”,号称将建李沧的“商业地标”。闲置数年后,2011年被一家公司买断,改名为‘琴明大厦’,声称马上开工。但三年过去后琴明大厦仍没有丝毫开工改造迹象。大厦的外立面成为附近楼盘的“广告位”,内部遍布建筑与生活垃圾,脏乱不堪。
关键词九 :老工厂
国棉六厂拆迁前景象
2013年,这处老厂区改造成为“青岛国棉6虚拟现实产业园”并正式对外开放
胶二、国棉八厂、国棉六厂、同步带厂、碱厂……这些老工厂曾经为青岛的经济做出巨大贡献,但也对沧口的空气、土壤、河流造成了严重污染。如今他们正在一个接一个地消失,为老沧口的发展腾挪出稀缺的土地资源。
关键词十:大滑梯
滑梯,承载了无数80后、90后童年的回忆
即使没有到过沧口的市民,也大多听说过沧口公园的大滑梯。从外观上看,这座滑梯没有任何特色,两个入口三个下行通道,围栏上雕刻着花朵,整体以大理石铸就。但就是这样一座普普通通的滑梯,承载了无数80后、90后童年的回忆。
度过30年飘摇风雨路的大滑梯至今仍稳稳地伫立在沧口公园内。从外表来看,滑梯并没有出现破损。去年底曾传出大滑梯即将拆除的消息,引起不少年轻人的追忆。但随后李沧区建管局相关负责明确表示,沧口公园里的设施不会拆除,尤其是滑梯。
记者注意到,除了滑梯依旧如初外,沧口公园其余部分已经大变样,旁边的飞机等娱乐设施早已拆除,园区内种植了雪松、龙柏、柳杉、海棠、臭椿等树木,还增加了不少河流、凉亭等人造景观。无论何时,只要天气尚好就可以看到老年人在此休闲纳凉,他们的孙子孙女在一旁嬉闹玩耍。这里的“慢生活”,像往日一样,似乎从没有被打断过。
提示:支持← →箭头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