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产频道> 新闻中心> 青岛房产要闻 > 正文

走访青岛正在消失的"老地方" 承载历史记忆 拆迁改造迎新生

加入QQ群 来源:青岛新闻网房产 作者:王婷婷 | 2014-10-21 06:14:56 责任编辑:范丽娜

    对每个生活在这座城市的青岛人而言,总有那么几个“老地方”具有特殊意义。人们在其中出生、成长、工作,时间久了,这些承载着人们回忆的老旧建筑便成为周边区域的地理坐标。

    然而在持续推进的城市化进程中,老旧地标或已经受不住风吹日晒的折腾,摇摇欲坠;或与周边环境格格不入,有碍观瞻,不再适合待在主城区。总之,在这座不断翻新的城市中,一批老建筑逐渐消失,带走了蕴藏其中的历史,取而代之的是摩登的高楼大厦,与全新的“青岛故事”。

    【最新看房车】10月25日4线齐发 市南80万市北78折胶州3字头

【原台东邮电局】

台东昔日“影像”倒下 原址建起综合体

青岛,老建筑,老地方,台东邮电局,水清沟,瑞昌路

台东邮电局拆迁前影像  (图片来源于网络)

青岛,老建筑,老地方,台东邮电局,水清沟,瑞昌路

邮电局已经搬迁至旁边的二层小楼,原址上建起商业楼

    市北区台东一路23号的原台东邮电局是青岛市最早的邮电局之一,始建于建国初期1952年,60多年来一直承担着附近片区的邮政和电信业务,已成为岛城市民心中标志性建筑。

    在台东生活了大半辈子的王大爷年轻时是个集邮爱好者,他告诉记者,那个年代这是一项高雅爱好。“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们经常会到邮电局门前见见一起集邮的朋友,互相换几张邮票”,王大爷笑着说,“喜欢集邮的小伙子还在这里约姑娘看电影,约伙伴打打台球,逛逛街”,那里留下了老一辈集邮爱好者的美好记忆。“80后”则更多地将台东邮电局作为一个约会的老地方,“上高中大学的时候,每到寒暑假和同学相约来台东玩,都会定在台东邮电局碰面,这里大家都认识,也好打听”,已经参加工作的小于对记者说道。

    2012年4月11日,伴随着一声巨响,这处“老地方”轰然倒下。

    如今的台东邮电局已搬至原址旁边一处二层小楼,旁边邮电局原址上崛起一座即将封顶的商业综合体,工地门口的接待中心标明了该项目的名称:新天悦广场。据了解,该项目是目前台东商圈唯一在建的商业综合体项目,包括住宅、公寓、写字楼、综合商业和一个地下三层的停车场,其中20-50㎡的商铺最先推出,总价要100万起。

【瑞昌路三角地筒子楼】

几十栋危旧房终成废墟 房龄最高近60年

青岛,老建筑,老地方,台东邮电局,水清沟,瑞昌路

瑞昌路三角地尚未搬迁时

青岛,老建筑,老地方,台东邮电局,水清沟,瑞昌路

瑞昌路三角地内部已经空无一人

危旧房改造是青岛“老变新”的典型代表,而瑞昌路三角地带的筒子楼则是青岛危旧房的一个“缩影”。这里集中了11家企业单位在1955年至1985年间自建的职工宿舍,共有住宅楼39栋,其中包括25栋老式筒子楼和部分平房,多数为砖混结构。经过了半个世纪的洗礼后,三分之二的筒子楼破损严重,危房改造迫在眉睫。

左等右盼,终于在2013年,瑞昌路三角地被列入市北区危旧房改造计划。2014年8月,这片全市现存最大规模的旧城改造项目正式启动,涉及居民约2050户。根据公示方案,该片区采用货币补偿和就近房屋补偿两种方式,就近补偿房屋小区位于该片区马路北侧的杭州路72号专汽旧厂区。

“去年底这片房子里的住户开始逐渐搬迁,到现在已经走得差不多了”,在瑞昌路路边卖报纸的刘阿姨对记者说道。记者随后进入这片已经成为废墟的楼群之中,筒子楼在土路两侧静默屹立,黑漆漆的窗户煞是瘆人。早先小卖部门前的广告语还在,但店内已空无一物,废弃家具被随意丢弃在路边。一处旧楼房下,有两台挖掘机正在作业。在不久的将来,这片具有上世纪80年代青岛特色的地带将全面退出历史舞台,迎来高楼林立的新时代。

    【水清沟市场棚户区】

30多年老市场占路经营被取缔 未来将建大型商超

青岛,老建筑,老地方,台东邮电局,水清沟,瑞昌路

水清沟市场老照片

青岛,老建筑,老地方,台东邮电局,水清沟,瑞昌路

水清沟市场里的棚户区开始拆迁

    提起水清沟老市场,经常路过西部老城区的市民不会陌生。这处上世纪80年代就已自发形成的农贸市场多年来为周边居民提供廉价的瓜果蔬菜、海货、肉食等商品,曾一度是该地区最繁华的农贸市场。但近年来大水清沟村开始拆迁改造,水清沟市场中的摊贩挤到河清路与四流南路的路口占路经营,聚集了200多家占路摊点,严重影响了周边交通和附近居民正常生活。

    2014年9月,水清沟市场200多个摊位被全部取缔,这个存在了30多年的老市场从此消失。记者在现场看到,四流南路与河清路路口已经竖立起蓝色围挡,内部停放着两台挖掘机。继续向里走,水清沟市场里的破旧平房已经开始拆除,不少摊贩正迁出老房,泥土路上污水横流。与不远处刚刚封顶的高层住宅相比,这些棚户区显得破烂不堪。

    在这里经营理发店的张先生对记者说道,这片老平房大概有五六十年的历史了,“很多年之前就说要拆迁,一直拖到最近两年才动工,听说全部拆迁后,这里要建一个大型商场”。的确,按照最新的规划,水清沟市场原址上将建起一个3.7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大型商超,但关于该项目的任何信息目前尚未披露。

        【海晶化工老厂房】

建厂67年见证青岛工业发展 如今全部被夷为平地

青岛,老建筑,老地方,台东邮电局,水清沟,瑞昌路

今年4月,海晶化工还有部分厂房及办公楼未迁走

青岛,老建筑,老地方,台东邮电局,水清沟,瑞昌路

海晶化工老厂区消失不见

    四流南路66号的海晶化工老厂于1947年设立,那一年被视作青岛化工业的开端。67年来,海晶化工与青岛化工紧紧相连,成为青岛化工的代表。这里几经变迁,留下过许多辉煌,也见证了青岛工业的一路发展。但是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工厂周边已经遍布居民楼和商业区,庞大的化工厂影响了周边的环境。

    2010年,海晶化工被列入青岛市第7批老城区搬迁企业改造计划,同年10月,该公司在青岛胶南董家口临港产业区的新厂区奠基。四年后,海湾集团董家口石化深加工基地一期工程竣工,海晶化工旧厂址的拆迁进度随之加快。

    记者曾于今年4月探访过海晶化工老厂址,当时只有局部车间有拆迁迹象,邻近四流南路的办公区域还有工人走动。半年后再次到访,除了孤零零的传达室,其余建筑已全部成为砖瓦土石,只剩下一道单薄的砖瓦墙与几根护栏将地块与外界隔开。

    从海晶化工在四流南路上的大门口向西望去,可以直接看到远处的铁轨与高架桥,也能看到地块西侧有不少挖掘机和工人正在施工。在四流南路与开封路路口,竖立着“海晶化工全面进驻黄岛新区”的广告牌,昭示着走过近70年奋斗历程的海晶化工老厂区,光荣地完成了历史使命,彻底告别老城区,全面进军西海岸。

【原海洋游乐城】

倒闭10多年没有改造规划 海尔拿地后开始动工

青岛,老建筑,老地方,台东邮电局,水清沟,瑞昌路

原海洋游乐城票根

青岛,老建筑,老地方,台东邮电局,水清沟,瑞昌路

部分地块已有动工迹象

    作为青岛首个水上主题公园,麦岛的海洋游乐城曾经是青岛旅游的“名片”。在1996年-1997年海洋游乐城刚刚开业的鼎盛时期,这里每天的营业额高达50万元。不过,从1998年开始,游乐城开始走下坡路,2002年底彻底关门。直到2011年这里才有了新动静,规划中的青岛科技馆选址在原海洋游乐城用地范围内。又过了三年时间,2014年5月,海尔集团以9251元/㎡夺标该地块,成交总价2.36亿元,青岛科技馆的建设终于尘埃落定。

    从2002年到2014年,在这10多年时间里,浮山前从昔日的小渔村聚集地蝶变为如今的“土豪”地段,房价疯长近20倍,然而这个拥有前海一线美景的地段却始终“沉睡”。

    记者按图索骥来到海洋游乐城原址,“高大上”的地理位置更加衬托出此地的荒凉感。靠近海游路一侧的地块已有几台挖掘机已进场施工。隔壁就是316路、225路和232路等5条公交线路的总站,据一位公交车司机介绍说,眼前的这块地已经闲置10年了,“你今天来得及时,明天就看不到我们车队了,这些小房都要被推倒、成为历史了”,这位司机略带伤感地说。

    【老胶南汽车站】

搬迁带走车水马龙 全新综合体即将崛起

青岛,老建筑,老地方,台东邮电局,水清沟,瑞昌路

胶南老汽车站如今已被改为公交车停车场

青岛,老建筑,老地方,台东邮电局,水清沟,瑞昌路

曾经的胶南老汽车站一角如今已成为西海岸新能源公交车的聚集地之一。图为工作人员正在进行充电设备检测。

青岛,老建筑,老地方,台东邮电局,水清沟,瑞昌路

与老胶南汽车站一路之隔的光大梦之都项目正在建设中

    对于主城区市民来说,老胶南汽车站比较陌生,但在胶南土著居民眼里,这是一座拥有记忆的老建筑。位于珠山街道的原胶南汽车站于1954年投入使用,由于地处中心城区,每天都有大量人流、车流经过不宽的珠山路,造成很大的交通压力,搬迁是城市发展的必然结果。

    2014年,原胶南老汽车站开始全面搬迁。如今的这里已经被改为胶南市的公交车停车场,刚刚开通的新区快线K1路公交车每天都会停靠在这里进行充电。工作人员介绍说,本月底,10台新能源汽车充电设备将会全部安装完毕,届时,曾经的老汽车站将会焕然一新。

    与老汽车站一路之隔的,则是正在进行改造的光大梦之都项目。该项目分为商业和住宅两个部分6个地块,将来将规划建设智能写字楼、星级酒店、大型超市、商业街、休闲购物广场、特色鲜明的商铺、书店、影剧院和宜居时尚住宅,并且建有广场式通道,使各部分之间相互依存。届时,项目临近的珠山路路段还将比现在拓宽近一倍。

    【记者手记】

    台东邮电局、瑞昌路三角地、海晶化工、水清沟市场……这些看上去互不搭边的“老地方”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曾是市民自己心中定义并被广泛认可的区域坐标。虽然当下正在经历变革中的“阵痛期”,但长远来看,改头换面后的新项目将为青岛增添更多活力,也将续写青岛全新的历史。

提示:支持← →箭头翻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