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路片区(青岛湾老城区),这片承载着许多老青岛人年幼记忆或一生辛劳的地方,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开始退去往日光辉,成为青岛市危旧房集中片区的代表。
日前市南区长在民生访谈中正式宣告,2015年市南区旧城改造的重点将是“青岛湾”片区,这片屹立百年的危旧房片区会在今年率先启动3000户居民的预征收工作。按照青岛市“零星片区”改造的征收政策,这里将在对老城区建筑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开发利用。不过由于多种原因,青岛湾老城区的新规划在短时间内仍无法问世,只是征收工作已启动。
在这个有着百年风貌历史的老城区里,即将启动的预征收范围非常广,包括十几条道路几十个零星改造点。不常“光顾”这里的市民可能无法想象,这片老城对于很多老青岛人“乡情”上的意义。时光蹉跎,从最初的德国建筑林立,充满异域风情,中心商圈的兴旺,到现如今变成了危旧房,繁华褪尽沧桑。作为老城区“土著”的记者也是在这里出生、长大,带着一丝不舍,用镜头为您记录皲裂在墙缝中的老城印象。
博山路
这是博山路的“天德堂”,老一辈的青岛人都知道这个很有名的“澡堂子”。幼年的记者也来过一两次,但随着家用热水器的普及,出外洗澡的人越来越少,“天德堂”最终没有摆脱停业的命运。当记者举起相机拍下写着“拆”的斑驳墙壁时,住在附近的居民似乎也是有感而发:“快拍吧,再不拍就要拆了。”语气里有拆迁的兴奋,也有对时光的不舍。
黄岛路 四方路
说起黄岛路,第一印象就是黄岛路四方路农贸市场。这一片区最大的农副食品市场是老城区居民日常生活的主要“采购地”。这处农贸市场不知道承载了多少人儿时的记忆,每天清晨天还没亮就出摊的小贩们,要一直忙活到晚上万家灯火时。这里的蔬菜、海鲜、肉类新鲜又便宜。说起改造,很多人最舍不得的就是这里。
黄岛路
黄岛路17号,这个百年里院面积很大,现在看来残破且杂乱,但是想当年却是鼎鼎有名的“平康五里”,青岛最著名的“风云场所”。不过现在慕名而来的大都是对建筑有兴趣的游客,真正知道这里历史的人越来越少了。
黄岛路曾经也有过辉煌的时候,杂货与副食品的聚集让这里从来不缺人气。然而,现如今的17号却成了危旧房的典型代表,这个大杂院里住着百余户居民,有年事已高的老人,也有附近摆摊的商贩,昔日的辉煌则早已不复存在。
黄岛路
石板楼梯也是黄岛路的代表,这些四四方方厚度不过5厘米的石板拼成的楼梯被青岛人亲切的称为“小楼梯儿”,共107阶,时至今日也成了黄岛路乃至青岛市的一大特色。走在这里,大人一步可以跨越三阶,而小孩子最多只能跨两阶,因此也有人戏称为“一步半”。
“小楼梯儿”边坐落的这家房屋中介,主要经营的是附近片区的房源,很明显的“租多售少”。“附近的老房子太多,条件又差,卖给谁啊?但是这里小商贩多,租房子的也就多,他们不挑剔,只要价格便宜什么都好说,所以租房的广告比卖房的多。”房屋中介的老板说。
济宁路15号
从石板路上来便到了同样有改造计划的济宁路,这条路不长,有半条街隐没在观象山上,因此知道的人很少。然而曾经作为德式建筑聚集地的济宁路,沿街都是“成群结队”的老房子。虽然年代久远,但多以巨石垒砌的“德国小楼”地基仍是坚固无比,在这里记者找到了将要改造的济宁路15号。
经过岁月洗礼房屋的木材部分有了腐烂的迹象,墙皮脱落红砖外露,私搭乱建也成了多户人家栖息在此的无奈之举。前几年才享受到集体供暖的这片区域,横七竖八的暖气管道虽然看着丑了一点,但好歹让这里的居民不再惧怕冬日的寒风了。
济宁路6号
除了德国小楼外,济宁路6号灰黄的墙壁上印满投下水的小广告,这里的老房子没有物业,多户居民住在一起的所谓“团结户”,就连报箱也是杂乱的钉在墙上。楼道里的楼梯扶手上有厚厚一层积灰,残破的木头窗框诉说着房子久远的年代。
安徽路
虽然曾经路过这里无数次,但从未像今天这样认真审视过。粗石砌的门柱上早就没有了大门的影子,蓝色门牌上的“36”也不再清晰,院子一米宽的走廊上晾满着稀稀拉拉的衣服,灰黄的墙石块铺的路,也是这一片建筑独有的特色。安徽路36号,即将启动改造征收的西部老城区一角。
安徽路36号小的可怜,没有院子,只有一条窄窄的走廊,小黄土楼上住着没几户人家,碗口大小的管道弯弯曲曲的在小路上空穿过。为了防止冻裂,老住户还用破布把管子包的严严实实,冬天不包住管子,水管冻了就要走很远去提水。住在院内的一位老人蹒跚着从屋里往外拎脏水,“这种老房子都得手动疏通下水。”
德县路
当找到同样列入改造征收名单的德县路23号,记者大吃一惊,这不是一栋普通的老式四合院或者筒子楼,而是一所“受保护”的德占时期的建筑,现在作为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第七设计院办公所在地。挂在门口的“名牌”上记载:始建于1905年的德式私宅,占地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为1000平方米。
一位供职于此设计院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座德式小楼已经在1个礼拜之前开始整修,“你没看见这楼都搭起了脚手架,主要修修屋顶防水和外立面,估计一个月就完工了,我们现在还在正常办公,征收改造的事儿倒是还没听说过……”
德县路27号则是还在使用的青岛市第七中学,70多年办学历史的老校曾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青岛风靡一时的女中,培养过不少新文化思想的女性,现在还是有着27个班级的初中学校。
目前为止,老校舍还在使用当中,下午2点的操场上一群少男少女们在上体育课。虽然德县路27号已经被明确列入改造计划,但是从现场看来一点没有改造动向。“学校列入征收计划不大可能吧?我们没听说过啊,这房子虽老,估计整改也是部分修缮,不会大动工的”,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在校教师向记者表达了内心的想法。
浙江路
浙江路是老市区最早建成的一批马路之一,不足30号的门牌让这条老街并没有那么打眼儿。但随着旅游业越来越发达,外地游客慕名而来让这条老街因着天主教堂而越来越有名。3月春意正浓,每天都有数十对新人在这拍摄婚纱照。
浙江路片区改造难度也不小,26号“安娜别墅”去年已经进行复原改造,9号张勋的“豪宅”最近正在大规模改造成为200个床位的高端养老院。除了列入危旧房改造征收范围内的2号、3号外,这条老路上还有不少外表看起来不错的“三层小楼”也亟待改造。
提示:支持← →箭头翻页